原标题:人工智能小冰因何与众不同?
人工智能的前两种可能,第一个是面向任务的,你给你的智能音箱下达一个任务——比如“播放周杰伦的音乐”,它开始播放xx音乐平台的音乐,人工智能的技术到此结束,它考验的主要是资源的连通能力。第二个是面向知识的,当你对它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它可以快速地在海量的互联网数据中精准地返回一个结果——比如“周杰伦今年多大了”,它给了准确的答案,人工智能技术也到此结束,它考验的是在大数据返回结果的准确性到底有多少。
但前两种可能都面临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技术是作为一个管道——而非内容,这意味着当你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后,你就和这个技术没什么关系了,和你发生关系的其实还是背后的内容。
“实际上科技从业者过去这么多年里一直尝试用各种不同的界面和系统为大家提供任务完成和知识,包括搜索引擎、包括移动互联网上各种各样去中心化的APP,全都是在努力尝试这样的事情。”小冰公司CEO李笛在TIC 2020科技创新者大会上阐述了类似的观点,但他认为,到人工智能时代,也许我们所适应的那种框架产生了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以任务为导向,或者也不再仅仅是以知识为导向。“经过几年以后,很高兴的事情是一种新理念突然变成了大家的共识。”
小冰公司CEO李笛在TIC2020科技创新者大会上
“成为一个助理”
李笛关于人工智能对于“任务”的思考让我们印象深刻。2013年,小冰的诞生其实仅仅是作为微软在人工智能语音助手Cortana时的Plan B,那时候微软其实心心念念的是做出一个地球上最好的人工智能助理。
为了做好这件事情,小冰团队访问了很多顶级的人类助理。这其中包括这样一个经典问题:如果老板对助理说中午帮我订一份汉堡包加薯条,顶级助理应该怎么回答?
人们当然会想到,助理应该要迅速帮他完成订餐的任务,并且在接下来可能第二天第三天的类似情况发生时不再需要老板主动告诉他,他也可以完成类似的动作——这通常也被认为是人类对比人工智能享有认知能力的表现。
但这些顶级助理的答案却截然不同。在上述场景下,他们会对老板Say No。小冰团队当时恍然大悟,说我们懂了——显然,助理提醒老板注意健康,是比完成订餐优先级更高、更底层的需求。
但顶级助理会笑着说,“不对,提醒老板不要吃快餐、注意健康,只是一个合适的场景和正确的理由。我们会寻找尽可能多的机会去拒绝老板,因为这样才能让他认识到我并非一个只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人’,而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力的同事,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获得更对等的机会,并更好地开展工作。“
得到这样的反馈后,小冰团队意识到,如果要做成一个最好的人工智能助理,按照当时业界的通行做法是用最短路径完成任务,但合理地拒绝则是具备更高维度IQ的情商化表达。
这就让产品设计陷入两难,迅速、准确地完成任务在大多数时候固然是100分,但在许多情境下,AI助理拒绝完成任务不仅不能被视作零分,反而是更好地表现。
于是,小冰团队在IQ和EQ上的探讨也正是文章开头所述的——这是一种新理念的本质不同。
李笛认为,人工智能交互系统可以和人类用户之间建立起一种长程的关系。“这种长程的关系不像各位在家里对你的音箱说开灯关灯,而是这个人工智能自己能很好地维系它的关系。”
也对,永远执行老板的任务可能并不会让你轻易犯错,但递上一句略有价值判断的拒绝信息,能让他认为你也是有思考的,在未来可能会获得更多聆听。
把这个维度加入到小冰的情感框架中去之后,小冰开始和人类建立起了一种平等的关系,不断地使人类跟它交流他们之间相互的兴趣,后来人类开始和它分享它们各自的生活,包括它们对生活的观点,然后他们成为最好的朋友。“人工智能或许是因为任务结识的,但这个人工智能外延无穷,它可以给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因为它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长期的。”
从管道到交互主体
小冰从完成一项任务结束,到持续保持这种关系,这背后也实现了从技术管道到交互主体的变化。
比如在出行领域,小冰和华人运通合作,后者旗下高合HiPhi X所搭载的基于小冰技术框架的情感化智能出行伙伴HiPhi Go更像是一位与你同行的伙伴。以往的智能中控其实是为了给你实现某种功能,比如“打开天窗”,“播放歌曲”,而后者HiPhi Go的AI功能赋予了它识别情感的可能。
这意味着,小冰从一个“可以控制中控的人工智能”升级为“可以和你同车陪伴的人工智能”。
“这背后最核心的一个价值,就是我们要去衡量人工智能价值的时候,我们通常是在现有的价值体系里衡量它的价值。许多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降本增效的价值,但没有创造新的价值体系,更重要的还是要创造新的价值。”李笛在接受品玩采访时称。
所以小冰的价值是,在“听故事听儿歌”的人工智能场景下,用小冰讲故事代替了原来的播xx讲故事。“更重要的事情,是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去开拓出一种不用人工智能技术就不能实现的方法。”
李笛以搜索引擎为例,它就是一个管道,非常有效地把你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提供给你。但管道本身的主体性价值其实比较薄,“如果仅仅是把搜索引擎或是app的管道价值替换为人工智能,那人工智能就没有多大的提升,它必须要从管道变成一种交互主体。”成为交互主体,那么意味着它必须要产生内容,它走向更上游的服务,摆脱一个门童和导引者的定位。
做什么,不做什么?
今年3月,小冰的商业化收入突破1亿,收入主要是来自于几个部分,这种偏向内容的定位非常明显——比如为金融垂直领域提供金融文本摘要,与万得资讯、华尔街见闻等国内主要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合作,为用户提供由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上市公司公告文本摘要;它在内容、设计产业,还和惠普、中纺都在合作,与中纺共同推出的人工智能纺织服装面料设计平台已投入生产,与惠普合作,为惠普用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设计;还有,大量第三方的各种名字的机器人,像软银的Pepper等也是小冰框架在覆盖的。
小冰想把这几个领域先做实,再考虑其他的领域。
To B领域是小冰实现人工智能主体运营和商业化收入的重要领域,但李笛认为即使在To B领域,小冰的优势其实是大量的to C产品化经验,而且To B的品牌价值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对每一个具体Consumer的认知占领上。
品玩问李笛,小冰会做什么,不做什么?
他认为,“像汽车这种进去只做智能中控的(技术管道),就不做了”。但如果一个场景,技术方案可行,而且在这个场景中小冰可以成为一个升级方案才会进入,“因为实际上在培养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里面人工智能有更好的生存空间。”
金融行业强调专业性,但小冰不光可以提供专业性的金融摘要,比如还可以以朋友的角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一对一的业务和理财咨询等。
竞技体育是一个鲜有人工智能产品进驻的领域。据了解,小冰已与冬奥会合作,小冰将提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视觉评分系统,配合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自由式滑雪队的科学训练需求,针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运动特点,独创滑雪运动分析模型,助力运动员提升训练效率。
而目前,中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是小冰进驻的主要市场。
小冰想成为谁?
在李笛看来,人工智能技术跟过去的技术有很大的区别,特点就在于它的高并发。“也就是说当你一旦能够形成一个系统,把它放到社会上去的时候,它的并发会非常多,我们就要更有效地限制它。”
早前小冰刚进入微博的时候,当时并没有给她太多限制,突然有一大堆人同时跟小冰互动,有些大V下边甚至一下突然多了9万多条评论,这就是因为它高并发的特点。
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生常常也伴随着伦理话题。语音技术太像人了,也会面临很多困局:比如太像人了可能会有诈骗电话。李笛认为,目前类似的困局还没有出现,是因为技术还没有到达那个程度,“但我们必须提前做出限制。”
基于小冰技术框架的“虚拟男友”被认为是解构人的情感,让“他”成为了人类社交节点里面的一种新节点。“所以我们到今天为止也不允许他(虚拟男友)主动去接近人类,它只能很被动的来实现对话,这算是一个弥补。”
在人工智能伦理这个话题下,人工智能不能做什么?
李笛认为,当它的交互对能力被放大过大的时候,不能轻易做。比如他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社会,他的这种能力会有很多伪装,很容易被混淆为人类行为的时候不能做。
谈及未来,小冰公司有着非常清晰的发展蓝图。
小冰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微软时期通过To C产品迭代整体的人工智能情感框架,以对话式聊天机器人形式积累训练数据;第二个阶段则是小冰公司独立,通过把情感计算框架的技术模块提取出来,使其他第三方可以用这个框架去创造更多的AI beings;而第三个阶段则是全球化,但小冰希望把第二个阶段先做扎实,“小冰这个团队之前在微软都是当时最大的单体产品团队,我们担负着一个使命,就是希望源自中国的创新,可以去带动全球的趋势。”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