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年终大考 为了希望妥协
12月1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从左至右)在欧盟冬季峰会结束后走出会场。新华社发
本年度欧盟最后一次首脑峰会(实体峰会)10—1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2020年是欧盟的多事之秋。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传统盟友”美国举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欧盟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和分歧不断加剧。一年来,欧盟召开了多次首脑峰会,但涉及欧盟生存发展的诸多大事却仍然没有落实。例如,欧盟一揽子复苏计划、欧盟与英国建立新型关系谈判、联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欧盟“绿色计划”及2030年欧盟气变目标、联合打击恐怖主义等,这些问题都汇集到年底的这次峰会上,不啻对欧盟各国领导人的一次年终大考。
“遏制气变无疫苗” 欧盟显示政治意愿
气候变化是欧洲关注的核心问题。会前,负责该项目的欧委会第一副主席弗朗茨·蒂莫曼斯强调,我们可以研发新冠疫苗,但遏制气变是没有疫苗的,各方必须拿出政治意愿。今年年初,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向欧洲议会提交了“绿色计划”审议报告,兑现了她在竞选纲领中提出的“环保和气变”项目。冯德莱恩承诺,欧盟将在2030年实现与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减少50%~55%的减排目标,并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过,该计划遭到一些仍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东欧成员国的抵制和反对。
在此次峰会上,经过反复磋商和讨价还价,11日峰会就欧盟“绿色计划”达成一致。此外,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同意,欧盟今年7月推出的一揽子复苏计划中,至少30%(约5500亿欧元)将用于支持受绿色转型影响严重的成员国、地区和部门,帮助他们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以实现转型。这可谓欧盟为12月12日《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送上的一份厚礼,显示出欧盟欲成为全球“遏制气变领军者”的雄心。
加快疫苗研发进程
随着“脱欧”后的英国开始为民众接种新冠疫苗,欧盟决心加快疫苗研发进程。欧盟一直将卫生防疫领域视为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对新冠肺炎疫情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导致疫情袭来阵脚大乱。本次峰会传出的好消息是欧委会将在明年1月批准研发两种新冠疫苗,但疫苗研发时间,疫苗的分配、储存和运输,以及优先接种人群等都需要进一步磋商。目前,人们普遍担心的是,圣诞节、新年长假期间人员流动量激增,极有可能导致病毒再次大规模传播。当务之急应该是制定欧盟统一的防护政策,协调调配防疫物资、医疗设备、医院和医护人员,防止今年上半年的“防疫乱象”再度发生。
预算绕过“法治国家”阻碍
预算问题则关系到欧盟的生存。欧盟今年7月推出总规模逾1.8万亿欧元的一揽子复苏计划,包括10740亿欧元2021—2027年长期预算和7500亿欧元恢复基金。2021—2027年长期预算将从明年1月1日起实施,是欧盟未来7年各项事业得以顺利展开的基本保障,恢复基金则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临时”设立的基金。该一揽子复苏计划是迄今为止欧盟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方案。
该复苏计划必须得到欧洲议会和所有成员国批准方可生效。根据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的协议,要得到欧盟的财政拨款和新冠肺炎疫情援助款,成员国必须满足欧盟所谓的“法治国家”条款。根据这一条款,成员国匈牙利和波兰需要在政治、金融、财政和社会等诸多领域进行改革。而两国认为这项条款侵犯了成员国主权,因此予以拒绝,导致该复苏计划一度搁浅。没有该复苏计划资金的支持,欧盟将不得不以“有限的资金”运转,对于遭受重创的欧盟经济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欧委会强调,如果两国继续采取“不合作”态度,欧委会将不得不“另起炉灶”,把两国排除在计划之外。
此次峰会上,欧委会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以打消匈、波的顾虑,即继续保留“法治国家”条款,但在启动该条款之前,波兰和匈牙利可请求欧洲法院首先就条款合法性作出裁决。两国“勉强”接受了该方案,使计划在最后一刻得以通过。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称,是匈牙利挽救了欧盟。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冯德莱恩均表示,欧盟领导人就落实此前制定的一揽子复苏计划达成协议,使得欧盟的一切工作可以开始按部就班地实施,为欧盟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
会外会:欧英谈判原地踏步
欧英谈判虽然不属于峰会范畴,却时刻牵动着与会者的心。岁末将至,欧英双方都做了“无协议”的最坏打算。一些欧盟成员领导人表示,宁可没有协议,也不需要一个坏的协议。英国首相约翰逊也宣称,谈判很可能“无果而终”。9日晚,冯德莱恩和作为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的德国共同邀请约翰逊在布鲁塞尔共进晚餐。据双方发表的一份联合公报称,三个小时的欧陆大餐并没有缓解谈判气氛,也没有取得丝毫实质性进展。晚宴只是让双方“进一步了解了对方的关切,更加清晰地看到双方的距离甚远”。双方约定将13日作为谈判的最后日期,目前为止,争端解决机制、公平竞争和渔业等依然是欧英谈判受阻的关键所在。
此间舆论认为,欧盟成员众多,机构臃肿,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利益和关注领域不同,各项事务进展十分缓慢,因而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相互支持。事实证明,为了实现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各方最终都能以欧盟的前途和命运为重,采取妥协姿态。
(本报布鲁塞尔12月12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