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能水表,怎样守护独居老人?
智能水表、智能门、磁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上海正在探索一个什么样的老年人服务网络?
最近,上海市长宁区的一个贴心举动引发了舆论关注,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给辖区内的6户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水表,智能水表一旦12小时内读数低于0.01立方米,居委会便会立即收到信号,及时派专人上门查看。
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志愿者 李春:系统上会有反应的,居委会就会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可以及时的上门去查看。
昨天,因为已经有两天没有看到结对帮助的独居老人,社区志愿者李春便前往居委会,查询老人家中的用水情况。尽管没有预警信息,但出于安全考虑,居委会工作人员和李春一起,还是决定去老人那儿看看。
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志愿者 李春:我昨天来过了,这两天都没有看到过您,想来看一下您好不好。
独居老人 张阿婆:天冷了就出去少了。
膝盖老毛病复发,行动不便,老人就会减少外出。听力下降,有时也会听不到电话。和很多独居老人一样,这块新安装的智能水表,应该会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独居老人 张阿婆:一个人独居老人嘛,万一你睡了,睡过去了怎么办呢?万一身体不行了呢?有些事情人家能够晓得了。
张阿婆女儿 邵女士:一直不在身边居住总归是担心的,我觉得挺好的,让我们真的很放心。万一老人在家里发生什么意外的话,甚至比我们家属都是更快的知道这个情况。
事实上,在智能水表的试点地区,能够给独居老人们增加安全系数的,还有安装在入户门上的智能门磁,只要门24小时没有被打开过,也会发出预警信息。
上海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工作人员 王硕:看到这个案件之后,他就会到老人的家里面去,看一下老人的具体情况,然后给我们回复上来,比如说老人是出去旅游了,那么就是说是家门锁上了,没有事情的,会跟他们家属对接一下。如果这个老人在家,只不过是他24小时没有开门,他也会回复上来。
智能水表,智能门磁,在上海市江苏路街道,事实上独居老人们的家中还安装了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这些设施也可以有效监测独居老人们的外出情况。
独居老人 李阿婆:街道对我们的关心,知道我们老人安全的在家。
事实上安装在老人们家中的智能设备,可以全部依托于上海的“一网统管”平台。目前,江苏路街道有6户独居老人试点安装,而这个街道也是一个人口深度老龄化社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有2万多,占街道总人口的4成。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我们也将会积极的运用“一网统管”,不断的开发“智慧养老”模块和场景,把老年群体的点餐服务,把适老性的居家改造等都纳入进去,用信息化的手段为我们社区的养老服务,提供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
接下来江苏路街道的试点将积累经验,完善标准,最终获得更大范围推广。
在长宁区的江苏路街道,60岁以上人口2万余人,占总户籍人口39.8%,是严重的老龄化的街道,而其中独居老人1200余人,在1200余人当中,平均年龄超过75岁, 8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有了790多人。
智能水表+“一网统管”平台,24小时守护老人安全,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救护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智能水表的应用得益于上海每个区、每个街镇都有城市运行中心,城市运行中心是24小时运行,它搭建了“一网统管”的平台,能够把这些数据实时传递过去。如果发现了问题,会第一时间通过政务微信端把信息发送给联系人,就是这个独居老人的联系人,还有居委干部,包括他的家属等等。这些联系人一般是所在的楼栋或者是小区里面的一些志愿者等等,他们会第一时间上门,如果发现一些情况,与我们的后台联系,120或者其他的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的想法从何而来?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我们平时有老人一对一联系机制,但是后来也发现不可能24小时全天候陪伴,怎么样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然后去提供关怀?疫情期间,我们就发现通过安装门磁可以掌握一些动态的信息,所以我们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用这样的一种方法对老人的动态信息进行掌握。正好中国电信跟水务部门也在我的驻区单位,我们就和民政部门一起跟他们商量,是不是可以通过这样一些现代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智慧养老”智能设备,独居老人是否都能接受?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随着这两年上海推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整个城市的数字化,再加上现在的数字化转型,上海老年人对于智能化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但我们觉得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智能化,智能化的手段跟我们传统的工作方法还是要紧密结合起来的。
深度老龄化社区,社区工作人员面临怎样的压力?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戴涛: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平时压力也是很大的,尤其像我们这样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区,怎么样让老人首先做到安全,在这个基础之上更加幸福,生活更加有品质?我们也在想如何能够给他们提供一种全天候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但还是需要整个社会一起来共同参与。
可以在全国推广吗?上海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的创新背后是政府的用心和企业的有心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长宁区的个案实际上是“智慧养老”发展到现在一个实际的运用,它是可以在全国进一步推广,智能水表它的技术并不复杂,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一种科技创新,但是这个技术在养老领域中运用,体现了政府很用心,第二个企业有心。它的背后是一个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它从智能水表发现问题到传到网上,然后网络后台要处理,之后志愿者和专业人员上门服务,整个体系是需要建设的,不是光装一个智能水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实现“智慧养老”,需要政府理念的提升和市场配置的助推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上海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进行试点背后体现了政府服务的理念,要建设服务型政府,特别是利用现在物联网、互联网IT的技术,能够为养老服务创造更好的效益,能够让老百姓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满足。同时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水表本身不是政府在做,是市场在做,它是一个养老的产品,但是把企业做的养老产品纳入到政府的“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大的网络和管理系统和平台中间,它发挥的作用就非常巨大。因此我觉得如果需要在全国推广的话,可能不仅仅是智能水表自己的技术,而更多是整体服务体系。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做好养老?理念比钱重要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各个地方经济条件会有差别,各个地方并不一定都要用同一种办法推广这个技术,要因地制宜。要考虑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统、生活的居住模式,使服务体系能够满足和符合当地养老服务管理的习惯。上海以前也是有互助门铃、安康通等等,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也是可以服务的,只是互联网这种技术手段、平台,能够使原有纯粹靠人力服务体系,服务效果更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理念,只要理念对了,观念对了,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市场中获得,有的时候也不是说一定要花大钱才能做成这些事情。
未来“智慧养老”:想象力+理念+富有人文关怀的技术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对于养老,想象力,尤其是理念,最后搭起一个完整的系统,才是在各地因地制宜之后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养老服务做到现在,实际上技术是冰冷的,但是加上人文关怀,这个时候技术就会变得有温度,这就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包括家庭、老人等等共同来推进这件事。共同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好。
(原题为《智能水表 怎样守护独居老人?》)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