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经纬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31省份2020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22个省份11月CPI同比录得负增长,而海南为跌幅最大的省份,降幅达1.9%。仅8省份CPI同比上涨,西藏涨0.9%领涨全国。
01 降降降!22省份物价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CPI同比下降0.5%,为时隔11年后再现负增长。各地物价也纷纷骤降,海南、湖北、湖南、山东、河北等22个省份11月CPI同比录得负增长,其中海南CPI同比降1.9%,为全国降幅最大省份。
17省份CPI涨幅数据超过了全国水平,其中,西藏、青海、云南、甘肃、北京、新疆、山西、浙江这8个省份的CPI为正增长,西藏CPI以0.9%的涨幅数据高居全国榜首。广西、黑龙江两个省份CPI涨幅与全国持平,均为-0.5%。此外,江西、陕西、上海、内蒙古为-0.1%,江苏、河南、天津均为-0.4%,微微高于全国水平,宁夏CPI涨幅为0。
即便部分省份CPI同比上涨,但数据仍为年内低点。以北京为例,北京11月CPI同比涨0.2%,涨幅达到年内最低点。其中,北京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4%,是拉低CPI涨幅的重要因素,北京猪肉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17%,比10月份也下降了5.8%。
02 通缩来了?未来物价怎么走?
11月全国CPI同比下降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2.2%转为下降2.0%,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猪肉价格下降12.5%,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猪周期下行是拖累CPI转负的主要因素。此外,鸡蛋、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降19.1%、17.8%和10.8%。
如何看待未来的物价走势?年底前物价还会再降吗?
“预计12月CPI继续下跌,但随着年末到来,需求端逐步恢复,CPI跌幅有限。”东吴证券李勇团队分析称,11月以来,CPI受供给端影响由涨转降。猪肉、鸡蛋、鸡肉、鸭肉等等重要民生产品生产不断恢复,需求端恢复速度较慢。供需错配下,价格跌幅进一步扩大;非食品项方面,旅游淡季到来,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或将出现进一步下跌。同时冬装上市,衣着价格出现上涨趋势。
CPI步入“负时代”,中国经济存在通缩风险吗?在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看来,这次CPI的下滑并非物价本身真的出现了整体下滑,而是我们的食品价格所占比重、特别是猪肉价格在整个CPI中所占比重导致的,这是一次结构性的下降,而不是全面性的下降,更不能夸张性地解读为“双通缩”。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统计局在数据解读中也强调,“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这也就意味着,扣除猪肉价格等影响CPI涨幅的指标,物价数据仍保持稳定。
中信证券认为,未来短期内CPI或仍将面临通缩压力,真正缓解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未来核心CPI和非食品CPI仍将如同11月的表现,反映出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趋势。即使整体通胀水平较低,但其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而言,我们认为通胀走低背后的逻辑与2019年通胀走高基本一致,即由于食品端供给的影响,并非需求疲弱,因此货币政策对此作出调整的可能性较低。”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预计CPI通缩状态或要延续到明年一季度,但伴随经济修复带动消费需求上升,以及价格基数变化,预计明年一季度后CPI同比将恢复正增长,经济持续进入通缩的风险不大。
文:董湘依 标题责编:董湘依孙庆阳 林琬斯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