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荒岛求生靠什么,或许……是一颗椰子?
原创 翼狼Elang 物种日历
在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一出好戏》里,剧中角色流落荒岛,尽管编剧早就给开好了外挂,淡水、渔获、野果样样不缺,但为了求生他们还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不过我倒觉得,如果编剧能够给落难的诸位安排一种高大威猛的植物——椰蛋树椰子,那他们的小日子可就会轻松得多。当然,前提是他们懂得怎么摘椰子和劈开椰子壳,对吧?
阿罗拉椰蛋树和普通椰蛋树。图:Bulbapedia
荒岛求生靠什么
椰子(Cocos nucifera)可能是生活在非热带地区的朋友们最熟悉的一种热带植物了,毕竟就算没见过真正的椰子,大家也肯定见/喝过以夺人眼球的排版风格和洗脑感极强的广告文案闻名设计界的某椰汁饮料。
我们今天所见的椰子是棕榈科椰子属现存的唯一一种植物。椰子身上带有棕榈科植物的很多典型特征,比如巨大的羽状叶片、分节(环状叶痕)和纤维质感明显的茎秆、腋生的花序等。如果仔细看的话,椰子的果实(序)看起来也很像放大版的槟榔——只不过这种“槟榔”可是会砸死人的。
小心高空坠椰。图:Pexels / Pixabay
许多荒岛求生类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都会告诉大家:如果你能够在岸边找到一株结着果子的椰子树的话,那你就可以省下很多工夫了。洁净的饮用水和营养充足的食物这两样东西是荒岛生存必不可少的,一只从天而降的椰子恰好能解决这两大问题。
“椰子水”可以满足饮用需求,白色的椰子肉则是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吃完的椰子壳能够作为承接雨水、煮沸食物和饮用水的器皿,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甚至可以用来做浮标、救生衣(圈),凑上几打还可以做个小筏子,可以说是一果N用,性价比相当高。运气好的时候说不定还会给你引来两只椰子蟹,顺便连海鲜大餐都可以解决了。
椰子蟹(Birgus latro)擅爬树,是最大的陆生节肢动物。图:Brocken Inaglory / Wikipedia
除了果子好吃又好使之外,椰子树的叶子和茎也有着相当不错的用途。巨大且防水性良好的叶片可以作为临时搭建小棚屋的屋顶;从茎上剥落下来的老树皮纤维细长而丰富,既可以用作挡风遮雨的材料,又可以搓成绳子使用,撕成细细的絮状的话,还可以用来作生火的引物。再者,如果在荒岛上感到无聊的话,椰子树还可以拿来爬树锻炼身体或者踢踢树干练练拳,简直不能更完美。
给你一个椰子,你会怎么用?图:StockSnap / Pixabay
话说回来,上述操作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完成。如果你不会爬树、不会砸椰子、不会抓螃蟹的话,建议还是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比较好。
是种子还是果实
我们平时在商店看见的“椰子”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一种长得像青涩的小伙子,光滑嫩绿的三棱外皮被削出了一小撮尖尖的白毛;一种长得像饱经沧桑的老头,粗糙的褐色外皮上布满了干枯的褐色须须。店家可能会告诉你,前者是没长开的愣头青所以叫“椰青”,后者已经熟透所以叫“老椰子”。不过这里是物种日历的片场嘛,所以我会告诉大家,“椰青”其实是完整的椰子果实,而“老椰子”则被去掉了外果皮和中果皮。
“小伙子”和“老头子”。图:kaigraphick、Hans / Pixabay
如果我们像剥洋葱那样剥开一只椰子的话,首先会看到一层略薄、不透水、质地光滑的防水外皮(外果皮),以及与它紧密相连的一层轻软蓬松、摸起来有点像海绵或者欧式面包质感的白色纤维(中果皮)。把这两层去掉之后,椰子就从“青年”变成“老年”了。
如果你一层一层一层一层剥开一个椰子……你会手抽筋。图:Franz Eugen Köhler / Wikipedia ;汉化:物种日历
很多人会认为此时见到的那个硬邦邦的“老椰子”就是椰子的种子,其实不然——因为那层白色(未成熟)或者棕色(成熟)的硬壳其实是椰子的内果皮,而真正的种皮是紧紧贴在这层硬壳内侧的那层薄薄的皮,有时候我们取椰子肉时,这层种皮还会粘在椰肉上面。
白色的椰肉上面附着的那层硬硬的褐色皮就是椰子真正的种皮。图:Couleur / Pixabay
在这层坚硬椰壳较为圆滑的一侧上有三个小孔,椰子的胚就在其中一个小孔之上。椰壳再往里就是椰子可食用的硬质胚乳,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那层白白嫩嫩的椰肉了。这层胚乳的形态会随着椰子的成熟而发生变化,从一开始半透明、柔软黏稠的状态(未成熟)变成白色坚硬的固体(成熟),再慢慢变薄、变硬、变黄(过熟)。
可以插吸管,可以塞手指当保龄球,还可以……箭头所示内部就是胚所在的位置。图:Petey21 / Wikipedia
上述几层果皮和种皮共同构筑了一个防水性良好的空腔,空腔中含有营养丰富而且量非常充足的“水”,也就是椰子的液体胚乳。在胚萌发的时候,会渐渐吸收这些液态的胚乳,最终变成一团白色的棉絮状,也被称作“椰子饼”。
中间那个白色球球就是“椰子饼”。图:Filo gèn' / Wikimedia
椰子的奇幻漂流
椰子之所以演化出了造型如此独特的果实和种子,与其依赖海水传播种子的特性是密不可分的。充盈着空气的中果皮和外果皮具有防水作用,使得椰子能够在海上漂浮很长时间;即使外层的果皮腐烂了,坚硬的内果皮和种子内部巨大的空腔也可以保证不轻易“沉船”。
一颗听从了大海“召唤”的椰子。图:Dino Borelli / Flickr
除此之外,如果用手掂一下椰子或许会发现,椰子的质量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带孔(胚)侧比对侧略轻一些。这就使得椰子在随波逐流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让自己“立起来”,使胚的位置处于上方,避免在萌发时一头扎进土中冒不出来的尴尬情形。(当然,真发生了也不怕,拐个弯扭个脖子长回来就行了。)
萌发中的椰子。图:Wmpearl / Wikipedia
椰壳上的孔为胚芽的萌发提供了一条通道,营养丰富的胚乳(椰肉、椰子水)为胚芽的萌发提供了足够的营养,因此椰子即使搁浅在营养贫瘠的沙滩上仍然能够顺利发芽成长。
椰子的萌发也和我们常见的植物有点区别。通常课本中介绍的种子萌发都是先长出胚根扎入土中,然后才长出子叶来。然而椰子却由于胚芽萌发的位置较高,甚至往往位于地表上方,于是会依赖自身积存下来的营养物质先长出强壮的子叶,然后再以“气生根”的姿态萌发幼根,扎入土壤之中,再逐渐形成单子叶植物标志性的庞大须根系。也由于这种奇怪的特性,椰子更适合在松软的砂质土上生长,遇到硬度较大的黏质土壤时,较为弱小的幼根就会难以生长。
椰树庞大的根系。图:ASSY / Pixabay
椰子怎么吃
要说椰子和人类文明之间的联系,那肯定离不开吃了。除了直接食用椰子肉、饮用椰子水之外,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的人民创造出了多不胜数的椰子吃法。
把椰肉和椰子水混合打成椰浆后加入西米做成椰汁西米糕;把椰浆加入咖喱中创造浓郁的口感和香气;直接把乌鸡等食材放入椰子中用椰子水炖成椰子鸡;放入糯米连着椰肉一起蒸成椰汁糯米饭;椰子水中加入葡萄醋酸菌(Glucoacetobacter xylinum)发酵后制成Q弹的椰果;把椰子肉烤干后做成香脆的椰子片;把椰肉切成小三角或者刨成薄片,用糖粉腌制成广州地区的年货代表糖椰角(糖椰子);还有前一段时间的网红椰子冻;香甜清新的椰子雪糕;等等。
各式椰制美食。图:阿末的美食日记m & 羲羲er & 蓝洛凌 & Efraimstochter / 豆果美食;Pixabay
除了直接食用,作为一种含油量非常丰富的作物,椰子也可以提炼椰子油。虽然产油率没有其它真·油料作物那么高,但也算得上是一种不错的食用油(毕竟也是棕榈油嘛),还带着椰子独特的香气,适合用来做些清新的小点心。
白白的椰油。图:monicore / Pixabay
另外,不常见的椰子花还是一种优质的糖源,经过采收炼制之后可以制成棕褐色、带着椰子香气的椰子糖,它甜度不高,升糖指数也相对较低,是东南亚许多特色甜品的首选调味料。椰子坚硬的外壳还常常被加工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雕刻品或器皿,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椰树花序。图:ASSY / Pixabay
西方亡灵节的椰壳画饰。图:Wikimedia
对了,除了上述这些实用性比较强的用途之外,由于“椰子”在粤方言区的发音类似于“爷子”,在广东地区有将椰子赠与喜结连理的新人作为祝福,取其“有爷有子”的寓意,也算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风俗习惯吧。
原标题:《荒岛求生靠什么,或许……是一颗椰子?》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