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者”何小鹏

  来源:TMD大厂研究

  作者:刘大敞

  12月1日,小鹏汽车公布了其2020年11月交付成绩,P7交付量刷新单月交付数记录、G3单月交付创2020年新高。

  一周前,小鹏汽车股价曾在11月24日盘中触及74.49美元,较15美元的IPO发行价上涨390%,市值超过超过百度、上汽集团。

  11月上旬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得益于P7交付量的快速上升,小鹏汽车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9.90亿元,毛利率为4.6%,首次由负转正。

  2020年,算是造车新势力的高光时刻。

  相比一年前的这个时候,《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一文在微信朋友圈广泛流传,那时候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经常跟李斌一起开会,对李斌说“你要加电,你不加电我们都得受影响”。

  2019年不好融钱,又要花很多钱,是造车新势力最焦虑的,2020年4、5月份后,整个市场都变化了,大家开始看好这个领域。

  何小鹏开始有了更大的底气,11月份的广州车展上,小鹏汽车宣布将在2021年在全球推出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这条消息在推特上引起一些质疑,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跟着批评小鹏,说这技术不靠谱,身处东方的何小鹏快速回应称:

  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到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这回应霸气,不过这一条微博的最新状态是“由于用户设置,你无法回复评论”,这一点都不像“互联网人”出身的风格,包括微博设置为“仅半年可见”。

  虽然何小鹏说过:不会因为包装、因为公关的需求,而去做改变。

  但事实上,从这些细节也可以看出来,何小鹏一定是接受了公关团队的建议,过去3年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改变、不断进击的何小鹏。

  01

  初心

  最早了解何小鹏,是从他2018年1月在混沌大学讲《互联网的融合之路》,那时候距离2017年的8月22日,何小鹏从阿里巴巴离职,7天后,全职上岗小鹏汽车的时间并不长,那时候G3也还没首发亮相。

  何小鹏讲了小鹏汽车的缘起、命名等故事,台下的很多创业者深受感染,以及感同身受,拼命鼓掌。

  故事得从UC被收购说起,2004年,何小鹏与团队合作创办了UC优视,并推出了国民级应用UC手机浏览器。

  十年后的2014年,UC以互联网史上最高并购金额——40多亿美金股票和现金的价格,卖给了阿里巴巴,37岁的何小鹏站在聚光灯下,财富腾空而起,成为当年新晋的亿万富豪。

  被收购后的那半年,UC上上下下都是员工买房、买车的消息,三位创始人也合资买了一艘游艇,价值几千万,还雇了船长船员,平时停在海湾,节假日里,朴素的理工男们刚刚学会了出海去钓鱼,但何小鹏并不快乐。

  虽然并购UC是当年中国最大的收购新闻,然而手机浏览器毕竟不是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

  在阿里的一次高管年会上,何小鹏从下午听到傍晚,在充斥着关于支付、电商的讨论中,“UC”这个词只出现了一次。

  自己做了十年的公司,只被提了一个词,何小鹏坐在杭州的会场里,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失落。

  此外,何小鹏负责的阿里移动事业群、阿里游戏,在当时的市场上也不占领先地位。

  虽然拥有了阿里巴巴提供的大办公室,再也不用“蹭”丁磊的场地,何小鹏却经常面色凝重地把自己关在里面。

  空虚,焦虑,彷徨,他总是在打电话,找各种人谈各种事,哪怕是歇着的时候也不安分。

  “离自己真心想干的事情越来越远,离第三者旁观的世俗成功越来越近,其实这挺分裂的。”

  2017年,何小鹏跟自己的创业导师雷军见了一面,在场的还有老朋友刘芹。

  何小鹏说,自己可能要出来做汽车,雷军提醒他,这件事的失败概率很大,如果真要做,今天的你已经不是一个无名小卒,肯定要自己很大的投入的。

  愿意自己投多少钱?雷军问。

  何小鹏立刻说,一亿美金。

  三年多后,站在2020年年底回看,回答雷军的答案早已翻倍。

  公开资料整理,何小鹏已经给小鹏汽车投资了超过了3.17亿美金(约人民币22亿元)。

  刘芹还记得那次见面,他也提了三个问题:

  第一,辛辛苦苦挣的钱会赔掉,你敢吗?

  第二,你作为一个成功人士,能接受失败、变得不成功的后果吗?

  第三个问题,刘芹反复问了几遍:你还愿意像个无名小卒一样,每天长时间工作,点灯熬油打拼吗?你还犯得着吗?

  全都是灵魂的拷问!

  何小鹏对三个问题的答案都很肯定,不过对第三个问题的肯定不一样:我肯定不用像当年那么辛苦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今也已推翻了。

  大多数财富自由的人,可能就想舒舒服服躺着,把钱撒出去,让别人帮自己赚钱。

  何小鹏对为什么选择创业,有着他自己的思考:我觉得中国赚到钱的一代创业者就应该多一点人出来去做再创业,做一些更大程度创造社会价值,创造全新的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们有资源,包括钱、人脉和经验,能把一个很难的事情长时间的投入,做到成功。

  很多事情真不是初次创业者能做到的,它要求的资源太多了,要二代、甚至三代创业者,有成功经验的人才可能把它做好。但成功了一次的人不愿意干这种事,觉得赚钱慢,过程长,又苦逼。

  至于为什么选择汽车创业,他是这么说的:

  我实际上有几个想法,汽车不算排第一的。其他想法也是做生产力、生产工具,每个想法都是要折腾自己,都很难做。

  我用了排除法:我适合干投资吗?不适合。我想退休吗?不想退休。那我想做事吗?想做事。好,那做啥事呢?

  记得有一次跟一个朋友聊天,朋友听完说,你谈了很多想法,我觉得你在谈汽车的时间最长,且眼睛在发光——那时候我做选择有点困难,这句话给了一些触动:不要多想了,多想也想不出来,如果真的想找一个苦逼的事情做,那还是去造车。

  02

  改变

  从互联网到手机制造业当时已经成功的雷军,给了何小鹏一个锦囊,让他印象极其深刻,就是五个字:平衡的艺术。

  互联网的思维强调极致和体验,但在制造行业的新思维是,要追求平衡,要在平衡的里面把体验跟极致做好,要有艺术地思考,去把组织、供应链、以及整个制造流程给融合起来,这点非常重要。

  老罗的锤子手机,第一代,做得很棒,但是卖得很不好,为什么?

  就是平衡的问题没有处理好。

  举个例子,做了一个展车,从设计一直到最后的呈现,你会发现,设计的很漂亮,展示车一般的漂亮,做出一个试制车,再一般的漂亮。这是为什么?

  开发设计人员会说,因为风阻,这个地方的设计要改变一点;工程人员说,因为成本,这个地方也要改变;供应链人员说,为了满足效率,换了一家供应商,所以有这样的改变……

  也就是说,在互联网领域,从你的设计到demo,到release,绝对是越来越好的,而在制造行业,这根本做不到。

  在互联网领域,快速迭代的价值非常大,基本上是一个月迭代一次,三个月可以换一个方向,六个月可以调一个战略,因为很简单。

  但在硬件领域,迭代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车的外形不好看了,要把它废掉,再开一个模。首先,可能要花几个亿的成本;其次,请等待12个月,重新开模;再次,供应链重新配置,又要等十几个月……

  雷军跟他说,你要考虑好你两年后的事情,因为你一旦考虑错了,首先,金钱的损失非常大;其次,以后没有人敢跟你合作了,因为所有人跟你的配合都是期望未来。

  这个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管理、以及与外部供应商、政府打交道,作为互联网人,也面临着不一样的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互联网公司很欢迎大家在内部论坛吐槽,让大家吐槽食堂不好、管理不好,但汽车同学就极力反对这种方式。

  何小鹏当时不理解,论坛反映问题后改进,这不是一个很开放很透明的环境吗?

  当时同事们跟何小鹏大吵一架,但辩不过他,时间长了后何小鹏慢慢理解了:看到论坛上出现了大量的帖子,反应公司的采购有问题。

  在汽车体系,采购是要多家竞标的,任何一场竞标都会有被淘汰的供应商,这些商家发现论坛这个渠道可以告状,就天天都有人告状,称自己竞标失败,肯定是你们的人有问题。

  一开始,何小鹏收到告状信还转发,告诉A、B说有人告你了,这给下面员工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何小鹏越重视,供应商就告的越欢。后来发现,这种告状里90%都是诬告。

  互联网体系和汽车体系的规则完全不一样。联网体系是自己做自己的,写好这个代码,其他人都跟我没关系。

  汽车体系你要做一个功能,可能要有十几个小组支持,只要一个小组说一句成本控制有问题,这件事就推不动。

  汽车体系里人习惯性地要权力、要有私人关系、要喝酒,人和人的依赖关系特别强。

  广州暴雨,江水回灌,10分钟小鹏汽车的试制厂区会被淹了,水深两米,里面有380伏的高压电。这个必须要供电局来关掉,供电局公事公办地说大家都要关,你等我8个小时。

  做实体经济,税务、消防、城管,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你就卡住了。一批零件,被交警扣住了,整个工厂就要停工,互联网没有这个问题。

  何小鹏于是到处去交新朋友,到处去与人为善,他以前不怎么喝白酒,现在私人买了很多白酒,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买了几千瓶茅台。

  何小鹏强调:是自己买的,公司没有这个预算。

  创业者们听了这些故事后,热烈盈眶,都觉得太难了,最感动的是,你已经这么成功了,还和我们吃同样的苦,苦逼的苦。

  03

  革新

  何小鹏既有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行业的一面,也有自己的坚守,希望去改变行业的一面,不过都是为了“改变”。

  2018年1月份何小鹏刚入行业时,他去参加中国汽车百人会论坛,第一次参加这个会,全场都是汽车行业的大佬,一个都不认识。他一上去就说:建议尽快取消造车补贴。

  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傻瓜,何小鹏是这么认为的,补贴本身没问题,美国、中国都有补贴。

  但美国创业企业做的都是10万美金的车,有质量、有创新的车。

  中国因为补贴多,做的全是5万人民币的车,便宜、数量多。中国的汽车就太注重数量了,厂家、媒体、官方都注重数量,但5万的车你卖10万台,和50万的车卖1万台,肯定是后者更牛逼一些。

  如果想让一些创业者被市场淘汰,就不该给补贴,否则出来的全是一些低质的车,他的逻辑是造车还是要靠创新、靠研发。如果有补贴,就公平竞争,但绝对不能只靠补贴。

  小鹏目前唯一的生产制造基地小鹏汽车智能工厂,位于广东肇庆市的。

  从今年 5 月份开始,不到 160 天的时间,该工厂便下线了10000 辆小鹏 P7,创造了现阶段造车新势力中所有单车型最快万辆下线纪录。

  小鹏汽车方面还透露,公司第二个生产制造基地,已于今年 9 月份落地广州市开发区,计划将在 2022 年年底前正式投产。

  肇庆市的小鹏汽车智能工厂,一、二期总投资100亿元。

  小鹏汽车的自建工厂是国内唯一一家既有自生产资质又有代工厂的新造车品牌,完全自主设计和开发了全栈式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语音车载系统,包括动力系统和电子电气架构。

  与之同时,在核心硬件层面也实现了全面自主化——它是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同时研发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池包的企业。

  何小鹏认为,小鹏汽车的核心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车联网、语音交互,这些都是自己开发。其他电机、电池、底盘都是集成。

  有一些新能源车企的逻辑是反的,不在智能上做大投入,他在车上做投入,一个五十人的团队,说什么都是自主研发,小鹏汽车几千人的团队,都不敢说。

  有人问何小鹏,你这是何苦呢?

  何小鹏说,中国有很多OEM厂商,主要靠的就是资源型。做一个车实际上成本不低,起码5到10个亿,可实际上投5到10个亿基本上是投到模具费用跟测试费用上。

  但他认为,钱要投到能够滚动雪球的地方,能够有积累的事情,包括有价值的研发、品牌、渠道,包括了客户的口碑,这是一个长远有价值的事情。

  在产品上,何小鹏也有一些他的执着,今年4月疫情期间P7的线上发布会,我完整地看完了。

  小鹏 P7 追求四个目标:

  充电可以跑得更远,P7 使中国的智能汽车进入到 700公里+ 的纯电时代;

  充电速度更快,在电量用尽后,我们适宜温度充电 10 分钟可以实现 Model 续航 120 公里,使用快充,当 30% 的电量充到 80% 的电量,最快我们 31 分钟可以充 353 公里的电;

  加速度更快,P7 四驱高性能版,拥有 430 匹马力,可实现 4.3 秒从静止加速到 100 公里每小时,百公里加速也能够达到 6.7 秒,这比市面上的宝马 3 系还要快了 1 秒钟;

  更好的操作性,为了更好的驾驭体验,P7 的底盘花了两年的时间,累计调校里程数十万公里,先后在国外以及中国的各大试车场进行了调校。

  小鹏坚持做更智能的汽车,在小鹏汽车创立那一天开始,他们一直在讨论未来的世界在出行领域是智能电动汽车还是电动汽车?小鹏汽车坚定是智能电动汽车。

  这意味着,要想做到这一点,一定不能仅仅做车,也不能仅仅做软件,而是要把硬件、软件、服务、运营一体化来做。

  小鹏汽车还将大量的研发投入用在新的自动驾驶上,从软件到算法,从数据到运营,从仪表到大屏,从定制的 OA 室到电子电器,甚至我们到主板的设计,除了没有做芯片,全部都做自研,目的是做出独一无二的适用于中国将来适用于全球的驾驶方案。

  在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上,小鹏汽车宣布,2021年,将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过去,很多人都认为激光雷达受限于成本,不能在车上进行规模化搭载,小鹏汽车逆势而行,将“不可能”变为现实。

  现阶段,激光雷达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车辆的高精度识别性能、覆盖更多、更细节的使用场景,还能有效支持未来城市低速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自主导航驾驶功能的实现。

  于是马斯克也坐不住了,嘲讽小鹏汽车使用激光雷达。

  一家企业的成功,或者是变得让他的最大竞争者也不能忽视不再敢忽视,期待“改变者”何小鹏未来能给行业带来更大的“波澜”。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