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办公:再见格子间!青年理想工作空间什么样?

瑞安办公:再见格子间!青年理想工作空间什么样?
2020年12月01日 10:22 199IT

原标题:瑞安办公:再见格子间!青年理想工作空间什么样?

01

重塑工作空间

据报道,由于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年初复工第一天的2月3日,中国有2亿人居家办公,随着疫情反复与蔓延全球,这一趋势逐渐常态化。远程办公的经历,让许多人即便回到办公室,也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空间乃至工作本身的意义,尤其是环境对于工作的影响。

远程办公开始让人们重新思考工作空间的意义远程办公开始让人们重新思考工作空间的意义

与同事、上司、合作伙伴之间如何更有效沟通和协作?什么样的会议形式最高效?如何保持专注力?如何激发工作中的创造力?工作时间的“闲聊”,究竟是有意义的吗?没有办公室让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对于工作本身,我们有了更多思考,而工作空间,正是解开其中许多核心问题的关键。

我们逐渐意识到,办公室,早已不是纯粹完成工作的场所,是冷冰冰的一排排工位加会议室,而成为了一个集专注、合作、学习、社交为一体的综合空间。

瑞安房地产总部办公室:集多种工作场景需要为一体的空间瑞安房地产总部办公室:集多种工作场景需要为一体的空间

尤其与上一代重奉献、求稳定、以组织目标为第一相比,新一代工作者工作观也已发生巨变。据 ICAEW(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研究报告,对于伴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成长的Z世代(大体上包括出生于1990年代中期与2000年代中期的群体)而言,保持个性、注重价值创造及社会责任、获得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及整体幸福感,是他们对于工作的主要诉求。

如美国著名建筑师约翰·波特曼(John Portman)所言,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 Hall)也指出,空间是会沟通的。他还创造了一个学术术语“空间关系学”(proxemics),研究“人类及其环境参与彼此塑造的过程。”

因此,当人主观上对工作的理解需求发生改变,工作空间自然会发生相应变化。

那么,对这些年轻人而言,究竟什么才是理想的工作空间呢?

在瑞安房地产旗下办公品牌瑞安办公 SHUI ON WORKX 与青年志联合发布的《青年理想工作空间白皮书》中,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答案。

这份报告采取了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形式,深度访问了多位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生活工作多年的年轻工作者。他们从事互联网技术、金融会计、广告创意、时尚、人力资源、快消、媒体等行业,出入于各大超甲写字楼、联合办公空间和产业园区,有着多元丰富的工作空间体验经历,对工作空间有着敏锐的感知和前沿的判断力。

写字楼、联合办公空间、产业园,不同的工作空间,会给人截然不同的工作体验。空间的使用者是人,人的身心体验和细微感受,才是在工作空间研究中真正值得被听见和仔细推敲的。这也是这份报告有别于疫情以来大量关于远程办公和办公空间的定性研究的价值所在——我们需要真正去聆听年轻的工作者们,他们在工作空间中的怕与爱,他们的挣扎与期待。

02

新一代工作者

究竟需要怎样的工作空间?

根据《青年理想工作空间白皮书》,对于新一代工作者而言,工作空间正从“组织价值生产车间”,转变成“共同价值实现平台”。

文艺作品中工业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画面,就是《摩登时代》工人查理在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辛勤工作的情景。工厂老板为了节省工人吃饭的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引进了一款“吃饭机”,能让工人边吃饭边作业,剥夺了他们仅剩的用于吃饭的休息时间。

《摩登时代》剧照《摩登时代》剧照

这其中固然有文艺创作的夸张成分,但在办公室诞生早期的“基本办公”时代,工作者的角色,就是组织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是组织价值的贡献者。因此,服从和纪律是美德——即便是摆脱了机械性劳作,具备创新能力、以思考能力换取报酬的“知识工作者”,依然被禁锢在格子间。

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用标准代替随意,用定额代替估计,用规则代替创造。工作者是被“异化的工具人”,他们的个人需求完全不被在意。

但如今,随着工作的内涵发生变化,不断出现的多元职业形态和价值实现路径,正鼓励年轻人更加关注自身价值,并立足当下,在乎此时此刻的体验。他们拥有“大自我观念”——以自己的内心作为自我定位的标尺,不盲从外部评价;他们拥有“大生活观念”——注重当下的身心健康和完整;他们也拥有“大社交观念”——不再受限于森严的等级制,而是与契合之人跨界联结,在协作与互动中强调信任。

办公室的迭代进化,如今已步入“价值办公”时代。图表来源:《青年理想工作空间白皮书》

由此,新一代工作者将获得自我价值与组织价值的共同实现,而新一代的工作空间,就需要考虑这种协同价值,从工作者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出发,满足“价值办公”需求。

根据《青年理想工作空间白皮书》,新一代工作者对工作空间的需求,有着这样六个趋势:

01 气质名片

从「代表公司」,到「能代表我」

自我是文化和个人交织的产物,如家庭、学校、办公室这样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不止会定义一个人,也会塑造一个人。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珍妮弗·彼得里列利(Jennifer Petriglieri)教授将这类能塑造自身的场所,称之为“身份认同空间”(identity workspace)。如果某个“身份认同空间”能帮助一个人成长,更好实现自我并发现同类,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TA就会一直忠于这里,哪怕物理上已经不属于此地。

因此,对于追求个性、忠于自我的新一代工作者而言,工作空间需要彰显自我气质,而不仅仅是公司形象的展现。

“装潢装饰、配套商圈、街区气质都契合我的价值观,让我觉得来对了地方。”27岁的公关公司老板阿曼,对新选的办公室极为满意,尤其是有志同道合的邻居:“做设计的、拍纪录片的、搞创意的”,可以一起“撺掇事儿”。

办公室附近的配套商圈也成为被考虑在内的因素。图为新天地时尚I办公室附近的配套商圈也成为被考虑在内的因素。图为新天地时尚I

作为个人的“我”,作为工作者的“我”,和我所在的工作空间,由此实现了三位一体。

02 创造力激发池

从「生产空间」,到「激发空间」

当AI在许多工作岗位上取代人力,人在工作中的价值,或人之为人的核心,就在于创造力,这是无论如何无法被机器所取代的。因此,激发创造力也成为新一代工作空间的必备要素。

而激发创造力,有三种途径:

第一,就办公空间本身而言,可以通过室内环境的改变,如色彩、光线、大小等,给予工作者以感官上的刺激,激发灵感。

第二,让工作者能抽离眼前一隅,便利地从周遭环境中获得新鲜感受,并转化为创造力,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这就需要周围配套设施的配合。如28岁的民企职员君君在访问中提到,希望“周边有多元丰富的商圈和小店,让我在需要时出去走走看看,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激发”。

第三,有相应的创意设施和辅助工具,如可书写的墙面、白板等,直观呈现灵感的生成。“我希望所有工作空间的墙、玻璃都是可以油性笔写上去并涂掉,可能在写的过程中和看着写出来的东西时,灵感就来了……或看着同事把一个个点子写下来时,会有更多有趣的灵感和联想,这样能实打实地看到创意的产生。”这是26岁的民企职员詹豪的设想。

即便如今绝大多数工作借助电脑完成,随手书写依然对创意工作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可书写的墙面就是便利的创意辅助设施

03 人文关怀站

从「理性空间」,到「有爱空间」

随着新一代工作者自我意识的不断提升,在繁忙辛劳的工作中也能觅得一丝“幸福感”,在生活和心理上获得以人为本的关怀,也成为他们对工作空间的重要诉求。

出入陆家嘴的审计师Katherine就特别看重公司在“人文关怀”层面的设施和服务,例如办公室的情绪调解室和跑步机、宽敞的厕所隔间、价格合理的餐饮……“用不用无所谓,至少这体现了公司关注我们的身心状态。”

不少办公室已配备健身设施,满足员工锻炼需求。图为瑞安办公 INNO 创智项目健身室不少办公室已配备健身设施,满足员工锻炼需求。图为瑞安办公 INNO 创智项目健身室

04 身心庇护所

从「压力空间」,到「舒适空间」

从996到007,中国人加班究竟有多疯狂?2019年3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企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小时,早已超过我国《劳动法》规定每周40小时的标准工时。而对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打工人”而言,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据数据分析机构零点有数的一份调研报告,北上广深20-34岁的青年工作人群,加班比例高达70%,休息日加班比例也超过50%。

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已成为新一代工作者的日常,他们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压力,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久坐不锻炼,导致腰椎颈椎、胃病、心脑血管等各类身体健康问题——以及同样不容忽视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经年累月的熬夜加班正在让年轻工作者透支健康经年累月的熬夜加班正在让年轻工作者透支健康

年轻人不是不想奋斗,而是不想透支生命,希望身心健康有保障,压力及负面情绪能及时排解,而这一点,是工作空间通过舒适健康的环境和设施能够给予的: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空气净化系统、健身房、良好的采光、公共休息区、环境宜人的社区……

05 效能推进站

从「效率空间」,到「效能空间」

曾经,工作空间“效率至上”,设计规划上都以加速工作流程、提高员工在规定时间内的产出为第一要义,一如《摩登时代》中的场景那般。工作者对于工作时间、空间和方式完全没有自主权,缺乏灵活性。

而如今,新一代工作者在目标导向的基础上,更希望能自主灵活地安排工作和休息,按需采取弹性工作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精力浪费,最大化产出效能,用更少的时间得到更大的产出。

疫情期间的居家办公,也证明了这一点是可以实现并有效的:据《哈佛商业评论》一项调研,开启远程办公后,员工自我效能感和集中精力工作的能力提升了10%,而工作相关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下降超过10%。

从工作空间角度而言,满足不同办公场景需求(如专注、协作讨论、创意激发、对外沟通等)的工作环境和设施,并能够将这些场景自由灵活组合,对于提升效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满足多种办公场景需求,瑞安办公推出 INNO NOW 等产品

例如,互联网企业管培生新宇,希望在嘈杂的办公室外能有一个“第三空间”,供他需要安静环境专注写文案时使用;外企职员茉莉也希望拥有一个类似的私密空间给客户打电话,无需担心他人眼光;而互联网职员木斯对自己的椭圆形工位很满意,理由是可以轻松转身,与同事随时协作讨论……

06 信任拓展场

从「等级空间」,到「联结空间」

远程办公提升了办公灵活度和效能感,但造成的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能面对面沟通造成的信赖感降低。《哈佛商业评论》的调研同时显示,长期远程工作不会出现计划外的在工作场所内的互动,闲聊也会减少,由此对创新和合作造成负面影响。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在设计中就刻意将实验室与办公室分开,如此一来,在回办公室、餐厅的路上,物理学家会碰见数学家,数学家会碰见化学家,化学家会碰见开发人员……引起一系列“美丽的邂逅”,这也是早期对行为经济学中盛行、后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助推”(nudge)理论的尝试。

  当年的贝尔实验室如今已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办公园区 Bell Works,开放式的设计延续着“美丽的邂逅”

在贝尔实验室,收入和职业保障与效率无关,这里的目标是创造,而非在随意设定的截止时间之前交付——而创造,经常诞生于人与人之间无意间的沟通交流,互相碰撞以激发灵感。

半个多世纪后,新一代工作者也有着相似的诉求:他们希望工作空间能让他们联结到契合的跨行业人士和资源,以及结识志趣相投的伙伴和朋友,并加深职场交流,与工作伙伴建立更深的信任感,带来更顺畅的协作。

  工作空间的多样性,也满足着工作者多维度的职场社交需求。图为瑞安办公 INNO 产品中的 social 模块

不同的工作空间,也满足着不同的社交需求:例如,周边公共区域(如户外露台、休闲区、绿地)和多姿多彩好玩的商圈,能便于与工作伙伴在生活场景里加深了解,并且结识新伙伴;办公室里能热饭、吃饭的茶水间和休息区域,则是同事间“以食会友”,让闲聊产生价值的地方;有格调的会议室,可正式可轻松,能更自如地与客户会谈……

03

工作空间的未来,将去向何方?

对于商业地产开发商、物业公司,包括企业管理者在内工作空间的打造者而言,为满足新一代工作者的工作空间需求,首先要从理念上进行更新:

从仅仅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物业服务的“基本办公”,转向提供以人为本的科学工作解决方案、致力于实现组织和员工共同价值的“价值办公”。

理念的转变过后,是产品上的支撑。新一代的工作空间,应当从“传统办公”时代以组织为中心的中心化设计——固定的办公场所,标准化的设施,将工作者禁锢在“格子间”中,转化为以人为本、技术驱动的“价值办公”型产品,提供更灵活而科学的工作解决方案,满足工作者办公、社交等多方面需求,应对专注、会议、电话、创意生产等各类复杂多变的办公场景,获得身心舒适和过程流畅的办公体验。

有鉴于此,瑞安办公打造了一系列提升工作者办公体验、面向办公未来的产品。例如,针对未来分布式办公的趋势,瑞安已经在实验 INNO NOW 这样轻体量的小型办公模块,未来可以植入到瑞安的各个社区之中,满足大家灵活办公的空间需求,同时还能利用传统办公中的各类闲置空间,为传统办公赋能。

 可满足灵活办公需求的 INNO NOW 可满足灵活办公需求的 INNO NOW

从格子间到开放式以及联合办公空间,再到远程办公、移动办公,随着人们工作观的不断变化,对工作空间的定义和期待也在不断刷新,打破着想象力的边界。而伴随着科技发展赋能工作空间,未来还将有无限可能。

更多关于新一代工作者

对工作空间的思考,

以及对未来办公领域的趋势分析,

请点击,下载《青年理想工作空间白皮书》

获取报告全文。

(图片来自互联网、瑞安办公、视觉中国)

策划: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沈艺超

作者:Gemma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