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 创新依然是中瑞合作的重点

专访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 创新依然是中瑞合作的重点
2020年11月28日 00:47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专访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 创新依然是中瑞合作的重点

瑞士在华企业将继续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新冠疫情是全球首次共同面临的一场危机,而环境危机一旦发生,将比新冠疫情造成大得多的破坏。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意识到可持续性的重要性。”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Bernardino Regazzoni)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务之急是寻找创新解决方案来应对挑战。

11月20日,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中瑞经济论坛在北京举办。罗志谊在论坛上表示,今年正值瑞中两国建交70周年,期待通过继续支持私营企业,加强中瑞自贸协定建设,借助两国之间建立的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使瑞中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他在论坛间隙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的第9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是瑞士全球第4大贸易伙伴国。据中方统计,2019年,中瑞贸易额318亿美元,其中,对瑞出口45.4亿美元,从瑞进口272.6亿美元。2020年1月至8月,双边贸易额148.2亿美元,同比下降26.6%,其中对瑞出口34.2亿美元,增长18.1%,从瑞进口114亿美元,下降34.1%。

罗志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贸易方面,有些行业在疫情暴发后实现了逆势增长,比如,中国纺织品对瑞士的出口增长了60%至70%,瑞士药品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5%。在投资领域,双方的合作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总部在瑞士日内瓦的雀巢集团刚刚宣布在天津新增1亿美元建设一条新生产线。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中瑞合作,罗志谊表示,创新将依然是两国双边合作的重要内容,瑞士在华企业将继续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虽然外部环境仍充满挑战性,我们也看到在华瑞士企业的业务逐渐恢复正常。我期待正如中国政府所宣布的,中国的市场能够越来越开放。”

约50家瑞士企业参加今年进博会

《21世纪》:你刚刚在论坛上提到今年的进博会让你印象深刻。能否具体谈谈你对于这场在特殊时刻召开的会议的感受?瑞士参会企业获得了什么收获?你希望在进博会上发出怎样的信号?

罗志谊: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进博会。它首先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规模可观,许多企业出现在那里,进博会无疑给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展示窗口。大约有50家瑞士企业参加了今年的进博会,既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企业,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拥有创新解决方案,比如,可持续交通的解决方案、能源分配的可持续优化、可持续的医疗方案等。瑞士参展企业覆盖了食品、药品、服务、消费品等四大领域。

我也问我们的企业,参加进博会是否对他们有帮助?他们告诉我,这不仅是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还是了解其他企业在做什么的机会。我要强调的是,瑞士企业很早就扎根中国,他们的发展策略一直是在中国为中国,他们不是在这里生产然后把产品运回瑞士,而是为中国市场生产和研发。我在进博会上表达的观点是,中国的总体营商环境是不错的,但是仍然有改进的空间,比如,市场准入、认证许可等。在认证方面,所有创新想法都需要被认证,而当前面临的挑战是旅行限制,双方的专家无法进行实地考察。

可持续将成后疫情时代世界的主要挑战

《21世纪》:关于今年的中瑞经济论坛,为何选择“智慧”和“可持续”作为关键词?这将是两国在后疫情时代合作的重点方向吗?

罗志谊:这是因为可持续将成为或者已经成为世界在后疫情时代面临的主要挑战。新冠疫情是全球首次共同面临的一场危机,而环境危机一旦发生将比新冠疫情造成大得多的破坏。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意识到可持续性的重要性。而智慧代表着创新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我们不是要放弃我们喜欢的东西,而是要用创新的社会想法应对我们面对的挑战。

瑞士一直在倡导创新,我不想吹嘘这件事,但我想指出的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瑞士连续10年被评为世界第一。我们同中国在2016年建立了创新战略伙伴关系,这说明我们把创新置于双边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位置。这不仅仅是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双方的企业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世纪》:在中国,很多人说到瑞士就会想到手表和巧克力,但近年来,一些比较小众的产品如瑞士红酒也逐渐受到青睐。你能否介绍一些还不太常见的瑞士产品?

罗志谊:瑞士最出名的是手表和巧克力,但这仅仅是瑞士众多产品中的一小部分。传统上来讲,瑞士主要出口机械和药品,这也是对华出口价值最高的两类产品。它们的特征是具有高度创新性,而非低成本产品,每年会注册大量的专利。

我不想特别突出某一个公司的优势,但我可以举个例子:在电动交通领域,一家在深圳的瑞士公司正在做电动车充电项目,一次充电只需15分钟。接下来,他们还准备把这些电动车的电池联网,这样的话,车主既可以给电池充电,也可以把不用的电量卖给电网。在医疗领域,瑞士也有很多创新的医疗解决方案,可以治疗癌症等疾病。另外,在建筑领域,我们也有很多创新技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交通运输和建筑消耗。比如,在给建筑供暖的时候,很大一部分能量通过不隔热的天花板和窗户散走了,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合理、更可持续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这也是瑞士企业正在努力的方向。

瑞士从未对中国关闭边境

《21世纪》:在疫情之下,中瑞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罗志谊:在投资方面,很多公司近期宣布的项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雀巢宣布在天津投资1亿美元新建一条生产线,ABB也计划建造新的工厂,因此,投资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在贸易方面,一些行业遭受了很多损失,但有些行业实际上表现不错。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中国纺织品对瑞士的出口在疫情暴发之后实际上增长了60%至70%;第二,瑞士药品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5%,这个比较好理解。与此同时,奢侈品行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过去中国游客在瑞士会购买很多这类产品,但今年由于旅行限制受到了很大冲击。不过,中国消费者今年开始在中国直接购买瑞士的奢侈品。

《21世纪》:你可以介绍一下瑞士对中国游客最新的签证政策吗?

罗志谊:瑞士从未停止过签证发放也从未在任何时候关闭其对中国的边境,即使在2、3月中国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瑞士也从来没有实施过对中国的禁令。但我们是申根国家的一员,我们也要执行申根的政策,那就是,我们对中国公民前往瑞士保持开放,但是要基于“互惠政策”。目前,相互对等待遇还没有实现,因此,双方人员往来还存在一些问题待解。我们一直在认真地使用手中的配额,今年,我们向中国学生发放的留学签证数量基本上与2019年持平。我们了解抗击疫情的重要性,但我也想强调,人员往来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也很重要,因为这对于科研交流、教育交流、创新合作和人文交流都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继续推动人员交流。

希望中瑞能共同促进《巴黎协定》愿景

《21世纪》:中国在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于中国的这一减排目标有何评价?

罗志谊:中瑞两国都是《巴黎协定》的签字国,这个协定将两国的可持续发展议程联系在一起。我很荣幸当时能够率领瑞士代表团参与最后的谈判。我相信各国的减排行动会越来越积极,美国新一届政府也表示要重返《巴黎协定》。希望中瑞能够共同促进《巴黎协定》的愿景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国宣布新的减排目标是兑现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一部分,它要求各国每5年更新一次国家自主贡献。中国无疑是多边框架下非常重要的一员。我们必须要确保各国都能有足够的减排雄心。我们需要根据中期目标去衡量各国做出的减排承诺是否足够有雄心。

(作者:郑青亭 编辑:李艳霞)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