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的边界:年产值超三千亿 城市应用加速落地

“北斗”的边界:年产值超三千亿 城市应用加速落地
2020年11月27日 00:44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北斗”的边界:年产值超三千亿 城市应用加速落地

  一个城市要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必须有三个基础设施:一是计算的基础设施,用于处理数据;二是通讯的基础设施,用于传输数据;三是时空的基础设施,用于产生数据。

  3000多名参会代表、卫星导航领域的顶级专家近日齐聚成都市新会展中心。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的热度,在2020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殊为不易。

  11月24日早上九点多,会场内各个展台前便挤满了前来参观和交流的行业人员。“自从去年北斗组网完成后,整个产业都带动起来了,主要还是在于从云到端一体化的需求提升。尤其是终端产品的销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北方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一名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接收到的咨询量也比往年明显增多。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北斗+5G”的运用,已经成为年会关注的焦点,手机、执法仪、智能赛事卡片等各种终端层出不穷。北斗相关的产业链也涉及到测绘、授时、芯片等多个方面。其中,“精准”服务将成市场新风口。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23日在年会上发布的报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显示,10年来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今年有望超4000亿元。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在4000亿的产值中,北斗的贡献会超过80%。“我们希望在未来的5年,北斗产业、卫星导航的产业能够超过1万亿元,尤其和云计算、大数据深度融合,包括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会带来无限的应用产业前景。”

  城市智能化催生新机会

  看似遥远的北斗导航,其应用已经不经意走到了身边。“北斗”的定位、导航功能广泛应用在地图导航、外卖点餐、网约车等领域。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曹冲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随着苹果发布iPhone12机型首次明确支持北斗导航系统后,全球已经有90%的手机支持北斗。

  除了个人的需求,北斗更在公共领域被广泛应用。日前,千寻位置发布了全球首个时空智能操作系统,代号为“昆仑镜”。该系统支持城市级大规模时空感知、计算和协同,能在广域、统一的时空基准之上,提供高精度的实时定位、高清晰的动态地图和高准确的时间同步能力。

  “往年的年会基本只讲北斗,今年多了一个新词叫‘时空信息’。这么多人会关注到北斗产业,主要是因为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疫情又推动了一步。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对时空信息的需求量也在急剧增加。比如我们现在全国推广的健康码,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位置服务。信息从哪里来?就是通过北斗这样的卫星导航系统,让手机帮你记录下来。”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时空”不仅在生产的领域,在生活领域也是无处不在。

  他还提到,未来的城市智能化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一个城市要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必须有三个基础设施:一是计算的基础设施,用于处理数据;二是通讯的基础设施,用于传输数据;三是时空的基础设施,用于产生数据。

  目前,浙江德清、浙江上虞、安徽铜陵等城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企业,已率先部署“昆仑镜”时空智能操作系统。据了解,在广东电网,原来需要人工完成的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巡检工作,已经能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作业全覆盖。

  基于北斗系统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还有多长时间?陈金培认为,要想达到千亿级别的大规模应用,未来五年的增长会很快,目前的重点拓展区域是在三四线城市。越大的城市越复杂,不光是技术和数据协同的打通,需要很长周期。而县级市的政府治理一定程度上比大城市更难,因为没有科技的基础。“中国有超过2000个县级市,如果每个县级市投入1亿元,这就是2000亿的市场机会。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技术能力下沉。”

  5G+时空加速融合

  北斗应用商业化带来的效应,已经在产业里有所体现。深耕卫星应用业务的航天宏图财报显示,2020年三季度,航天宏图实现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46.93%;实现净利润3401.03万元,同比增长1445.89%。

  与此同时,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的业绩,也在风口上得到了提振。2016-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北斗星通营业收入分别为16.17亿元、22.04亿元、30.51亿元、29.87亿元、25.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1.05亿元、1.07亿元、-6.51亿元、1.0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02.99%、1.66%、-710.59%、3616.24%。

  随着5G的到来,通讯基础设施与时空基础设施进一步融合后,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机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2020世界5G大会上指出,如今北斗三号的核心器部件国产化已达到100%,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基础产品已经实现了自主可控,性能指标跟国际主流产品相当。同时,22纳米的芯片产品已经进入量产,销售量已经突破了亿级规模。

  “人民生活中80%的信息与位置有关,室内外的位置服务,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像大型商场、机场、地下矿井这些地方。”杨长风认为,4G要求位置精度要达到50米,而5GR17标准下,要求工业互联网应用定位精度优于0.2米,车联网应用精度优于0.1米。而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5G+北斗的创新应用。

  数据显示,中国5G基站累计超过70万个,基本实现地市级5G覆盖,5G累计终端连接数已超过1.8亿。尽管北斗应用现在还处于商业化初期,但在智能穿戴、无人驾驶等领域已有需求爆发的可能。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产品及系统,所涉及的领域也极为广泛,包括交通运输、农业渔业、通讯系统、救灾减灾等等。

  目前,北斗三号系统所有部件实现全部自主研发,已形成由北斗基础构件、终端集成、系统集成,以及下游应用服务构成的全产业链。赛迪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累计销量已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分别占据国内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在具备了高精度定位、高精准时间、高清晰图像的能力后,北斗系统与5G融合,将为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农业和智慧家庭等领域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作者:陶力 编辑:李清宇)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