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40年的青岛启示⑥:拓展开放合作,让青岛与世界“零距离”

深圳特区40年的青岛启示⑥:拓展开放合作,让青岛与世界“零距离”
2020年11月27日 20:26 界面新闻

原标题:深圳特区40年的青岛启示⑥:拓展开放合作,让青岛与世界“零距离”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

开园24年以来,深圳世界之窗的收入已经超过60亿元,以微缩世界景观的形式结合异彩纷呈的民俗表演,构成了一首首凝固世界风情的交响诗。世界之窗更是深圳微缩看世界的一个窗口。

昔日以世界文化为基底,以文旅的形式做表达,深圳想要“看到世界”。经历40年的开放发展,令全世界选择“看到深圳”。如何把“外面的世界”变成“共同的世界”?深圳自诞生那天起,就担负着中国城市与世界发展的职责与使命。而把深圳列为学赶对象的青岛,正在不断追逐着深圳变革步伐,书写属于自己的“开放故事”。

为此,青岛市第四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青岛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冷家英表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青岛既要立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联动陆海、互济东西的“双节点”作用,又要立足在国内大循环中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传承开放基因,发挥开放优势,加快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为跑赢新一轮城市竞争蓄势赋能。

与深圳类似,开放也是青岛与生俱来的使命。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持续拉近与世界距离的青岛,“走出去”的脚步,从未停歇。

与世界“零距离”的深圳

2007年1月27日的夜晚,令太多深圳人难忘:在那个夜晚,建市只有27年、市民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深圳,第一次申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就获得了举办权。刘忆斯在《深圳十大观念》一书中写道,“那一刻,深圳与都灵没有距离,深圳与大运会没有距离,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而本来仅属于大运会的一句“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如今作为深圳的十大观念,更是最能体现深圳人心境的一段话。

现在,作为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深圳与世界的距离在拉近之中,终于融为了一体。刘忆斯写道,若真的让深圳实现与世界没有距离,或者说“零距离”,深圳就必须成为全球化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深圳特区的成立,就注定了这座年轻的城市必然会与世界发生紧密联系,并最终融入世界之中。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片来源:摄图网

对标七大衡量标准,深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今年,根据“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8)”,深圳国际金融中心排名跻身全球前十,位列第9位;金融科技排行首次跻身全球前五,这更代表着全球金融人士对深圳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认可;

深圳具有吸引国际资本、人才、技术合跨国企业的“强磁场”,在银行、证券、科研、教育、贸易、创意等方面,全国主要的国际性机构都在深圳设有分支机构;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等支柱产业,已经走向世界“微笑曲线”的两端,摆脱“三来一补”的企业贸易模式,深圳正逐渐争夺指定国际产业规则的话语权,并占据全球化市场中配置资源、集聚资本、汇聚人才和信息的“高地”……

而在拉近距离的发展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深圳以大幅度发展迈向世界,而是实现了城市与世界之间的“双向奔赴”:开放、多元的移民文化,让深圳成为国内外许多人选择的居住地。深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先进文化、进步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充分地尊重和接纳,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深圳旅游、工作,共同构筑了一座有着强大经济基础、充满年轻乐观精神的开放之城。

体悟,感受深圳的开放魅力

对于青岛赴深圳体悟实训队的队员们而言,深圳开放的魅力,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骨血之中。

拍摄了700多张反映国际化城市环境的照片,青岛市第四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队员、青岛西海岸新区外事服务中心副主任赵辉深切体会到,深圳在探索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征途上,已经不间断的将创新转化为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驱动力,结合产业规划、营商环境、人才引进等要素,国际化城市建设内容也因此不断丰富。

“Live Local, Live Global(越深圳,越国际)”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结合“国际化街区”的深圳品牌,更成为大众对于深圳的“固有印象”。

对于深圳与国际的融合接轨,赵辉印象深刻。“在和南山区外事部门相关领导交流后,我了解到,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南山区成功招募了一支来自韩国、意大利、美国、法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外籍志愿者队伍,以“外国人服务外国人”的方式,消除入境来深外籍人士的不安情绪,成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外援”力量,这些都归结于深圳不断创新性地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让外籍人员也能做到‘来了就是深圳人’。”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何精准打通青岛更高水平开放的“穴位”?青岛市第四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队员、青岛市委政研室经济研究处副处长吴学友认为:

一是港通天下,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深圳空港国际旅客增速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1,正在加快建设高质量创新型航空枢纽。我们要抓住胶东国际机场转场契机,激发“跑道经济”潜能,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航空枢纽。

二是全球买卖,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深圳近年来货物进出口总额均超过了GDP,外贸依存度全国领先。我们要发挥在“双循环”中连接南北、贯通东西“双节点”价值,推进以优进优出为核心的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向贸易强市转变。

三是汇聚资金,建设国际金融创新中心。深圳依托外贸金融、金融创新、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等,建成开放程度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我们要聚焦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加快各类金融主体集聚,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高地。

四是数连天下,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深圳数字经济发达,强大的产业配套聚集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一个“法宝”。我们要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份额,营造产业集聚发展的“热带雨林”。

显然,破题开放发展的密码,青岛还是要围绕自身的发展特点与优势,结合“深圳经验”取长补短,完成高效的“点穴”。

青岛,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1897年,港口开埠揭开了青岛开放的序幕;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青岛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如果“开放是青岛与生俱来的使命”这句话的起因,是源于青岛沿海的地理优势,那么以港立市的发展路径,让青岛的开放航线,有迹可循。

现在,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作为青岛的十五大攻势,以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为目标,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以金融放大贸易,以贸易撬动航运,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将极大提升青岛在航运、贸易、金融领域的全球影响力,进而真正实现“搞活一座城”的既定目标。

从曾经的小渔村变身国家沿海中心城市,从青岛港奠基到邮轮母港区,青岛用了一百年。而以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作为总基地,青岛的航运、贸易、金融的发展影响力,正在稳步走向世界的舞台。

如今,“双循环”战略赋能的青岛,正持续扩大开放,让城市与世界实现“零距离”。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片来源:摄图网

就像冷家英所说,青岛学习深圳的开放要素,就要充分发挥重要开放平台作用,依托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更好吸引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财、物在示范区循环往来;依托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围绕投资贸易、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往来自由化便利化和数据安全等开展差异化探索和首创性改革,加快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在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体现青岛担当。

后峰会时代,借“一带一路”东风,青岛正深入推进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积极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宣示地”。上合示范区作为青岛承担的又一国之重任,正凝心聚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据了解,示范区东接日韩面向亚太市场,西接上合国家面向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南连东盟,北接蒙、俄,青岛市已与上合组织11个国家的21个城市建立了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11月20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总投资567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56亿元的6个大项目签约落地。

同时,围绕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化交流中心、海洋合作中心五大中心进行建设,上合示范区正积极融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势,努力打造成为“面向欧亚、对接日韩、辐射亚太、拓展拉非”的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客厅”。

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20年,求学深圳的青岛,已经用一系列政策与行动,紧握城市加速起势的发展窗口期,与时代一道,在国家“双循环”的战略格局中共享机遇、笃定前行。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