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开发区奋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京溧水开发区奋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0年11月26日 05:15 人民日报

原标题:南京溧水开发区奋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第5批绿色制造名单,南京溧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溧水开发区”)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目前,园区已有工业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8家,重点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以新能源汽车、临空经济为代表的绿色新兴产业已占据园区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新能源客车产能占全省70%,年实现产值达300亿元以上。临空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机场大通关基地、空港会展小镇、航空物流园“三大平台”为支撑,航空机电设备、航空新材料、无人机制造为中心,保税物流、智慧供应链为保障的产业体系,年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先后获得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19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及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20多项国家级、省级以上称号。

  溧水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经过27年艰苦创业,溧水开发区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产城融合、生态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发展速度在南京综合性经济园区中名列前茅。自溧水经济开发区2016年着手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获得国家火炬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及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等20多项省级以上称号,综合实力位列全省省级开发区前列。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溧水开发区形成了综合实力持续攀升、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产城融合示范引领、创新动能强劲有力、生态文明建设领先、营商环境向优向好六大优势。

  奋勇争先,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溧水开发区始终突出新型产业化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两大抓手,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经济实力。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9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工业总产值956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财政收入85.8亿元,同比增长2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完成9.5亿美元。

  转型升级,主导产业优势明显

  溧水开发区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临空经济两大产业为主导,以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以航空物流、会展商贸、总部经济为重点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达40%以上。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占据了开发区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2019年,共生产新能源客车43290辆,产能占全省70%以上,完成产业产值320亿元,加速了园区高端智能制造的集聚发展。

  现代服务业方面,发挥紧邻空港区位优势,以“一基地一园一小镇”(机场大通关基地、航空物流园、空港会展小镇)布局为中心,加速形成临空经济新增长极。引进国内第二家机场大通关基地,集中建设25万平方米保税物流中心(B型)、航空货运分拨中心及配套商贸服务中心,实现总部研发、跨境电商、临空服务企业的规模集聚,进一步增强禄口机场作为目前全省唯一的高等级对外临空口岸的航空货运功能,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航空物流园坚持“物流+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航空物流港、智慧公路港及分销配送中心、电商物流中心“两港两中心”,被授予“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称号,是长三角地区极具活力的现代物流基地。南京空港会展小镇,规划建设展馆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将与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河西国际博览中心形成会展经济的“三大支撑”。

  产城融合,空港国际新城蓄势待发

  作为毗邻禄口国际空港枢纽的省级开发区,溧水开发区提出了“主动对接空港,积极承载功能,提前调整布局,高质量打造空港新城”的发展方针,建立了集高铁、高速、公路、航运于一体的快速化交通网络,城市区位优势愈发明显。坚持规划高起点高质量,以“便捷、智慧、生态”为城市发展理念,系统推进空港新城“交通设施、能源供应、供水排水、邮电通讯、环卫绿化、防灾减灾”六大工程建设,超前谋划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施布局。坚持彰显城市功能特色,依托三山湖天然生态湿地湖景,以“会展+”理念规划配套星级酒店、商业办公、艺术汇演、休闲度假、创意研发等特色空间,充分发掘会展的经济引擎作用,实现一业突出、多业共兴的“产城融合”典范;依托S7地铁城市发展轴线,启动编制空港新城溧水站、群力站、卧龙湖站站点周边规划,积极承接引进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苏州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游府西街小学、太平巷幼儿园、江苏省康养医院等优质资源,吸引花样年、华侨城、同庆楼、宝能国际健康城等商业综合体入驻,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城市加速崛起。

  创新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溧水开发区始终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名城”建设精神,扎实推进“两落地一融合”,构建起创新培育、成果转化、人才创业“三维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创新培育方面,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12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研究生工作站9家,博士后工作站4家,市级准博站4家。落地新型研发机构2家,年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人才引进方面,“十三五”期间,先后引进省“双创人才”16人、省“333人才”2人、省科技企业家8人、南京市科技专家4人、南京市科技创业家15人、南京市高层次创业人才18人、南京市高端人才团队5个。载体运营孵化方面,累计建成科创载体面积22.8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孵化器1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累计在孵高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194个、在孵企业125家、毕业企业25家,成果转化进一步提质提速。

  绿色集约,可持续发展同频共振

  溧水开发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的发展定位,深入践行集约节约发展方式,立足于高起点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同步提升。在招商引资和新项目布局的过程中,执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结合园区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临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同时,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绿色现代服务业、建设完善污染集中治理基础设施等举措,补充和完善原有生态链,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完善生态工业结构和功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

  集成改革,营商环境向优向好

  按照溧水开发区“一特三提升”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整体设计、系统思维,同步推进园区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服务效能集成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探索建立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科学设置职能机构,提高服务效率。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革,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加快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资源向企业流动、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全面落实“1230”行政审批服务,建立“项目全程代办”“容缺受理”机制;落实民营企业专项扶持政策,积极开展银企对接,着力解决企业“落地难、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全面打通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最后一公里”,基本实现“园区事园区办”。集成改革不断深化,溧水开发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

  数据来源:南京溧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京工程开发区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