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院长:中心城市建设尚存软硬件短板,中西部迎重大利好

中规院院长:中心城市建设尚存软硬件短板,中西部迎重大利好
2020年11月24日 12:03 澎湃新闻

原标题:中规院院长:中心城市建设尚存软硬件短板,中西部迎重大利好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2020年度报告》显示,“一带一路”有效地提升了中西部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建设不断加快。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表示,促进全球化需要持续建设贸易节点城市和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加大城市中心功能的培育,我国目前在此方面还存在着软硬件双重短板。与此同时,双循环发展模式与“一带一路”倡议为中西部城市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

全球化不会中断,需软硬件结合建设新中心城市

“目前,全球化进入了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新阶段,尽管近年来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不断抬头,但全球化不会终结。无论是RCEP的签署,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都体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进一步加强,这是全球化的一个新特征。”王凯称,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区域范围,要素流动都特别需要作为交通、贸易节点的中心城市发挥组织作用。

王凯表示,从全球价值链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价值循环的联通枢纽,是连接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关键节点。在未来,中西部地区的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将作为中心城市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在中心城市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软硬件领域的双重短板,要加大中心城市的功能培育,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升配套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对此,王凯认为应当引进数字新技术来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新技术最该在应用复杂系统管控上,城市是最复杂的系统,经济、贸易、文化、交通等领域复杂多变,需要一个高效率的大数据支撑管理系统来为它服务。”

主动布局内循环,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新挑战,中国正在主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培育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努力使当前的全球化更加具有包容性。

王凯表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就已经开始了主动转型。近年来,外资依存度逐步降低,而人均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具备了以内需驱动经济内循环的物质基础条件。

“我们有4亿中等收入人群,这是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如果中低收入水平继续提高的话,能够释放的消费能力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王凯称,相比于此前更为侧重外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在构建的双循环模式更需通过内需来驱动。我国有大量消费群体集中在中西部,一些中西部城市会成为新的消费中心。

双循环和“一带一路”给中西部城市带来重大利好

王凯表示,双循环和“一带一路”的双加持,给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对中西部发展是最大的利好,也有助于中西部城市扩大内需,拓展外循环。

“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国际客运、货运航班都取消了,但是中欧班列还在持续运行,对推动复工复产起了很大作用,并且推动了沿线中西部地区从内陆腹地走向对外开放前沿。”王凯表示,在后疫情时代,中西部中心城市将成为中欧经贸往来的枢纽。

“过去我们是外循环为主,大量的经济资源聚集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东部。在双循环的新格局之下,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会更进一步地向中西部延伸,国内经济循环和产业合作将适度替代全球产业链弱化的负面效应,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王凯称。

尽管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总体城镇化水平不及东部地区,但在他看来,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在城市聚集度很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很高,城镇化水平不会成为制约中西部城市建设发展的限制条件。

“要构建中心城市和枢纽节点,需要继续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防止高强度、高密度开发过程中出现管理和设施设备不到位的情况,也要防止消费中心形成后,区域间产生过度的不平衡。”为此,王凯建议,中西部省份应在省会以外再培育第二个、第三个中心城市。

“一带一路”倡议打开了中亚、西亚、欧洲的经济通道,将会带来大量的贸易流通、人员往来和信息交换。王凯表示,对中心部城市而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水平、社会服务水平等都将面临着不小考验,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带一路全球化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