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4日消息,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嫦娥五号”探测器肩负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计划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也是受关注度最高的任务之一。从2007年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至今,十几年来,中国探月工程硕果累累,一个个惊喜时刻令人印象深刻。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首个月面采样返回任务,也是继1976年苏联月球24号(Luna 24)月面采样后,44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首次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任务有望创造的“中国首次”包括:一是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的起飞,三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四是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这在我国都是首次。
嫦娥五号是国家重大工程,事关探月工程三期圆满收官,也事关我国地外天体间往返飞行能力形成和深空探测领域能力提升。这次任务是“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也是规划好“十四五”新蓝图的接续仗、关键仗,支撑航天强国建设、创造更多中国奇迹的的背后,则是中国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勤谨耕耘。
“绕、落、回”战略的“收官之作”
我国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探索月球也是我国空间探测的起点。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又蕴含丰富的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所以无论从技术、科学还是经济等方面考虑,各国在空间探测领域大都先从探月开始。
中国探月工程采用“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的深化,并为下一步奠定基础。“绕”月探测是中国探月的第一步。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这一项目用修2千米地铁的经费,打造了38万千米的天路。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二步是“落”月探测,嫦娥二号验证了落月部分关键技术,而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实现落月。
而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将执行我国探月三期任务“采样返回”。探月三期的目标是实现我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对返回样品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深化对月球和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这也将为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基础。
嫦娥五号背后的技术飞跃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雷介绍,为完成获取月表形貌、矿物组份探测与研究以及月球浅层结构探测等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五号的有效载荷分系统共配置了7种有效载荷,分别是全景相机、全景相机转台,降落相机,月球光谱分析仪,月壤结构探测仪、国旗展示系统和有效载荷载荷数据处理器。包含13件硬件产品,1套软件、7套FPGA软件产品。
而嫦娥五号的月壤结构探测仪则是一种工作于无载频皮秒脉冲信号的探测雷达。与嫦娥四号的测月雷达不同的是,嫦娥四号的测月雷达是在移动过程当中对路径上的月球次表层结构进行探测。由于嫦娥五号的月壤结构探测仪是静止不动,采用一发多收的形式,对着陆区次表层结构进行探测。除可用于月壤厚度和结构探测外,还可在钻取工作前,通过月壤结构探测仪获得的科学数据对钻取区的月壤下的石块进行分析判断,为钻取策略提供支持。
此次的嫦娥五号发射任务已经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第9次实战发射,也是今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次发射。此前,此系列的火箭就已经赫赫战绩,今年五月CZ-5B Y1火箭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舱送入太空,7月CZ-5 Y4又成功将火星探测器准确送入地火转移轨道。 此次将嫦娥五号送上征途的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国内目前运载能力和体量最大的低温火箭,它的主要推进剂为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都属于清洁环保的燃料,是名副其实的“冰箭”。大规模使用低温推进剂,其保障的难度也大大增加,1000多方的液氢需要提前2个多月筹措,液氧的生产时间也超过1个月。
十年默默耕耘
嫦娥五号共有46台套重要科学载荷,由多家单位研制完成。这些科学载荷将完成采样区现场就位科学探测、获取样品采样区月面图像和月球次表层结构信息等重要任务,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问题的科学研究。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嫦娥五号有效载荷总体质量师刘国才谈起十年间的默默耕耘,感慨颇多:“进入文昌发射场以来,我们载荷分系统年青人约占9成。巧合的是,一部分年青人十年前是一个娃,十年后的今天有了二娃。另一部分年青人现在正好是一个娃。孩子们都还很小,家庭的柴米油盐、上学接送、生活学习重担都落在爱人、老人肩上。五个月,一百五十天,天天度日如年,但却从没有给每一位队员打过退堂鼓。我想,正因为广大家属的默默支持,队员们才会安心执行在场任务。在这里,我们向每一位队员的家属致敬,你们辛苦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的系统工程师白玥就是这群年轻人中的一员,她即是一位航天人,也是航天人的妻子,爱人郑师雄是中心文昌发射测试站的技术骨干。今年是他们结婚的第11年,也是他们举家来到海南的第7年。
“为了尽快建成体系完善的计量检定实验室,同志们都咬牙坚持,纷纷当起了装修工、清洁工和搬运工,男同志们睡在办公室,到了晚上周围一片漆黑,没有网络没有电视,人人都克服着各自的困难,有一位老大哥拖着老胃病坚持干在一线,为实验室的建成立下了汗马功劳。”回想起艰苦创业的那段时光,白玥说,过程虽然很艰辛,但自己很骄傲能够参与其中,见证单位的院子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历程。
像白玥郑师雄这样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年华心血的科研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留下一段段感人肺腑却鲜为人知的故事。
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奔向月球,让我们一起送上祝福,等待它完成任务顺利返回!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