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刻板印象所遗忘的女猎人们

被刻板印象所遗忘的女猎人们
2020年11月20日 10:13 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果壳

  男性狩猎动物,女性采集植物——这种传统印象,最近被 9000 年前一位十几岁的女猎人打破了。科学家在南美洲发现了一位女猎人的墓葬,她很可能参与了大型动物的狩猎活动。

  其实,这并不是考古学家第一次发现女猎人的证据,但这个新闻还是令人感到新鲜和意外,毕竟男性狩猎的形象在大众和不少学者心中都根深蒂固。当对这种观点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其中隐含着许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安第斯山脉的女猎人|Matthew Verdolivo / UC Davis IET Academic Technology Services安第斯山脉的女猎人|Matthew Verdolivo / UC Davis IET Academic Technology Services

  参与猎捕大型动物的墓主人是位女性

  墓葬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的 Wilamaya Patjxa 遗址,距今已有 9000 年。墓主人被屈肢埋葬在直径约一米的墓穴中,周围陪葬着各种石器。骨骼形态和牙釉质的蛋白质组分析显示,这是一位年龄为 17~19 岁之间的女性。

  陪葬的石器紧密地堆叠在墓主人的股骨上方,包含了捕捉和处理大型猎物所需的许多工具:可捆绑在长矛上作为投掷武器的一系列尖头器(下图1-7)、石片刮削器(下图8-13)、石背刀(下图14)、拇指盖状刮削器(下图15、16)、刮削器或砍砸器(下图17-19)、以及可能用来处理兽皮的磨制石器(下图17、20、21)和红赭石(下图22-24)。科学家猜测,埋葬的时候,它们很可能被装在一个像皮袋一样容易腐烂的容器之中,宛如一个狩猎工具包。

墓穴中发现的各种石器墓穴中发现的各种石器

  一般来说,陪葬物是陪伴死者一生的物品。同时,遗址中还发现一些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遗存,意味着它们很可能就是当时的猎物。种种迹象表明,打猎对这名女性很重要——她是位猎捕大型动物的猎人。

  研究人员还查找了美洲地区同时期的考古记录。在 107 个遗址中,他们共发现 27 个能确定性别、并陪葬有大型动物狩猎工具的墓葬主人——其中,11 位为女性,16 位为男性。更多统计推算表明,这段时期美洲地区的狩猎采集部落中,约 30%~50% 的女性参与了猎捕大型动物的生计活动。

研究中发现的女猎人墓穴研究中发现的女猎人墓穴

  也就是说,这位女猎人并非个例。在那个时候,参与猎捕大型动物的人,基本上没有性别差异。

  “狩猎之人”与“狩猎的男人” 

  然而,当考古学家第一次发现这个墓葬时,他们直觉认为这是一位“身强体壮”的“伟大首领”,是一位“地位高贵”的男猎人。研究者的这一反应,恰好说明了男猎人形象的“深入人心”。

男猎人似乎才更符合想象(图为菲律宾一位拿着猎弓的尼格利陀人)|  The Inhabitants of the Philippines男猎人似乎才更符合想象(图为菲律宾一位拿着猎弓的尼格利陀人)|  The Inhabitants of the Philippines

  一直以来,许多学者认为,“男性猎捕动物、女性采集植物”是狩猎采集社会最本质的分工方式。这个观点在学界的盛行,与 1966 年的“狩猎之人(Man the Hunter)”研讨会息息相关。

  当时,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齐聚芝加哥大学,针对近现代采集渔猎社会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探讨。通过对各种民族志资料和考古材料的整理、辩论,他们最终将会议内容出版成同名的《狩猎之人》一书。“狩猎之人”英文名为“Man the Hunter”,字面意义亦可理解成“狩猎的男人”。会议组织者强调,“Man”在这里不是仅仅指代“男性”,而是指代普遍意义上的“人(Humans)”,“Hunter(猎人)”也只是“狩猎、采集者(Hunter - Gatherer)”的简要说法,取这个书名是出于简洁的考虑。

会议后出版的书会议后出版的书

  然而,会议中探讨的内容,大部分只与男性和狩猎有关,几乎没有提到女性的分工,也没有给予“采集者”相应的重视。这些都反映出,在当时学者的眼里,男性是狩猎采集社会的主导和代表,其从事的狩猎活动更是生计活动的核心;而女性的贡献则不被看重。

  这场会议,是学界关于狩猎采集社会的首次全方位探讨,影响深远。“男性狩猎、女性采集”的观点,至今仍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古今狩猎采集社会普遍存在的基本分工形式。

  女性狩猎,早有证据 

  关于男性狩猎,的确有不少民族志的记录都支持这个看法。然而,同样在民族志中,也有越来越多关于女性狩猎的内容被发现——例如,菲律宾原住民阿埃塔人(Agta)女性会围捕野鹿和野猪;加拿大的契帕瓦人(Chipewyan)女性会狩猎野兔、麝鼠、狸以及一些大型动物等等。

在独木舟上猎捕麝鼠的契帕瓦女性和她的孩子|National Archives of Canada在独木舟上猎捕麝鼠的契帕瓦女性和她的孩子|National Archives of Canada

  考古发现也对“男猎人”观点提出过质疑。除了本研究以外,在美国肯塔基州发现的中全新世 Indian Knoll 遗址(约 5000~4000 年前),约 20% 的女性个体都陪葬了打猎用的投枪器;在南加州发现的 44 个晚全新世(约 2500 年前)墓葬中,约 30% 的女性墓穴中也发现了与狩猎相关的石器,其中就有上文说到的尖头器,可以被捆绑在长矛的一端作为捕猎武器。另外,还有研究认为,欧洲旧石器中期(约 25 万~ 3 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很可能全员一起打猎——因为他们的饮食结构以大量肉类为主,而考古发掘也没有发现处理植物的器具。

  这些发现都说明,无论是在史前时期还是在现存的一些采集渔猎社会中,为了生存,人类更可能相互合作,打猎活动或许没有性别区分。

南美洲 Savanna Pumé 原住民外出打猎、采集|Ajiimai / Wikimedia Commons南美洲 Savanna Pumé 原住民外出打猎、采集|Ajiimai / Wikimedia Commons

  刻板印象塑造的性别分工 

  一些学者尖锐地指出,这种性别分工的假说,本身就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男性狩猎、女性采集”的支持者之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采集渔猎社会都存在明确的性别分工——男性一定是猎人、女性一定是采集者,甚至进一步认为男性狩猎才是最重要的生计活动,是因为这些支持者依据自身的性别刻板印象,对过去进行了猜测和想象。而这些性别刻板印象,反过来则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所建构的。

日本漫画《黄金神威》里,阿席莉帕就是一个女猎人日本漫画《黄金神威》里,阿席莉帕就是一个女猎人

  猎人这一角色,符合了主流社会文化所期待的“男性气质”——刚强、独立、极具勇气和自信,而与温润、柔弱、依赖的“女性气质”恰恰相反。因此,每每提到猎人时,大家都先想到男性的形象。女猎人墓葬的研究者提道,当发现尖头石器时,如果是男性的墓葬,考古学者似乎更容易接受它们就是狩猎用的武器;但如果是女性墓葬,大家则不太愿意承认这一点。

  除了考古学以外,这种刻板印象还影响到了更多的学术研究——比如,一项关于科学写作文本的研究就发现,虽然卵子和精子的结合是互相作用的过程,但科学家在表述受精过程时,往往倾向于将精子视作故事的主角,把它描绘成勇往直前、突破各种难关的战士;而卵子则像被动的、等待拯救的公主。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pdimages.com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pdimages.com

  与“男性狩猎、女性采集”一脉相承的,还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它们与已有的刻板印象相互作用,强化了社会文化对性别的“期待”。我们似乎总把自己放在这些条条框框里边,然而,新研究却提醒着我们——史前时期的古人类祖先,至少在狩猎大型动物这一项活动上,他们不区分性别。

墓葬陪葬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