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宗教在我们这个时代还重要吗?

梁文道:宗教在我们这个时代还重要吗?
2020年11月19日 18:07 澎湃新闻

原标题:梁文道:宗教在我们这个时代还重要吗?

在全球史的框架下,三大宗教如何流传变异,才终于塑造了今日世界版图的基础。

在感受到世界日渐割裂的今天,也许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重新探讨「文明冲突」。

*内容编选自看理想App《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第四季:宗教与信仰》结语,《梁文道:宗教文明可以和平共存吗》

讲述 | 梁文道

来源 |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第四季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第四季,已经结束了。

我们这一季的主题是《宗教与信仰》,和你一起扫描了世界三大全球性宗教的来龙去脉。这个课题特别不好讲,我知道很多人也一定还有很多疑问。

比如说:佛教的「轮回」到底是怎么回事?基督教所说的「罪」到底又跟我们今天一般人所理解的犯罪有什么不同?去麦加朝圣对于穆斯林既然是那么重要的一件大事, 那些实在没有能力去到沙地阿拉伯亲自朝拜的信徒,又该怎么办呢?

但是我想说明,我们在这里做的并不是一个宗教知识入门,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宗教史节目。我们关注的,始终是在全球史的框架下,去了解这三大宗教如何流传变异,终于塑造了今日世界版图的基础。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面,宗教的信仰和实践本身固然不断跨越边界,但它们同时也是其它观念和事物流动的触媒。

例如你已经听过的基督教新教革命,就和印刷术的大规模流行脱不开关系;没有新教革命,古腾堡的印刷术可能就不会被推广得那么快;但是没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新教革命也一样不可能蔓延得那么迅速。由此可见,宗教确实是全球史上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01.

宗教退场了吗?

但是,宗教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否依然还有过去那样重要的地位呢?

全球大部分传统节日多半都离不开宗教,比如说你我应该都非常熟悉的「圣诞节」,穆斯林国家的「开斋节」,还有传统佛教地区的「佛诞日」。就算我们中国汉人特别重视的「清明节」与「重阳节」,在某个程度上其实也都和一些信仰习俗相关。

可是现在呢?就拿“双十一”这个日子来说好了,当代中国人大概都晓得,这是一个以消费为主的新兴节日,完全是当代的市场营销,和传统宗教一点关系都没有;除非你说,我们今天的宗教就是消费,而我们崇拜的就是商品。

且让我们想像一下,一个中古时代欧洲城市人的日常生活,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经历了多么巨大的变化。这个人每天早上起床,很有可能是被大教堂传来的钟声唤醒。因为在那个年代,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和时间安排,都离不开教堂所掌控的大钟。

为什么一座城市最主要的报时工具要放在教堂呢?那是因为每一个人生活上的时间安排,都必须遵循教会的礼仪秩序,而大教堂恰好又总是坐落在城市的中心,钟声可以平均传播到各个角落。

比方说早上醒来,听到钟声,就知道是早祷的时间到了。假如某个人有个小孩,这小孩子出生没多久就要送到教堂受洗,获得一个教名,否则这个小孩就还不算是这个社会的正式成员。正如他当年结婚的时候,必须要在教堂得到神职人员的祝福和认证一样。其实,当年绝大部分的欧洲人,从摇篮到墓地,一辈子几乎都离不开宗教。

不光个人,国家也一样,国王当然是手握大权;但他也绝对不能为所欲为,比如说改变婚姻法则,让他土地上的男性国民三妻四妾,因为这违反了教会的伦理规定。事实上,当年他登基为王,给他加冕的说不定就是天主教教宗。这充分说明,王权也必须得到教会的认可,因为教会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

可是,这个人要是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最让他震惊的发现会是什么?那应该就是,以宗教为核心的整套神圣秩序不见了。

有些学者认为,至少从十六世纪开始,欧洲就率先进入了一段漫长的过程,宗教渐渐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些对世界的解释模型,以及组织世界的秩序。这个过程,被以一代社会学宗师韦伯为代表的学者们称为「世俗化」。

尽管在过去一百年来,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学者都分别对「世俗化」这个说法产生过许多讨论,觉得这个过程未必是那么一帆风顺,也未必是那么地通行全球,甚至这个概念本身也都还有点模糊。但是,根据以研究「世俗化」著称的当代哲学家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我们还是可以为「世俗化」总结出至少三个特徵:

第一是政教分离,这点非常清楚。因为在大部分地区,宗教都脱离了政府的建制;而政府的权力来源,以及运作规则也都不再仰赖宗教的指导。

第二是宗教在公共领域的隐退,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教育,我们都不再需要在宗教的基础上来从事相关的活动,以及评估这些活动的表现。比如说办学校,可不是为了教出一个好信徒。评论一部电影,也不可能只是看它究竟有没有违反教义。更重要的是经济,纯粹就以牟利为目标,没有人会认为一间公司好,是好在它荣耀了上帝。

第三,则是我们个体的安身立命之道,也不再必然和宗教相关。对于以前的人来讲,信不信上帝,这并不是一种选择。但是对于现代人而言,我人生的意义,可不一定要寄托在某个宗教所设定的目标上。

02.

亨廷顿与文明的冲突

这么听下来,你会不会觉得这一切都很顺理成章,认为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呢?然而,政治学大师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在1996年写了一本影响力非常巨大的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亨廷顿承认,当年冷战时期那种两大政治意识形态的冲突,也许是结束了。但这并不表示自此之后普世文明,就能轻易地一统天下。相反地,他认为人类会走进一个崭新的多元文明时代,而且这些文明可能还会因为不能彼此共容,引爆出激烈而持久的冲突。

他把全世界的格局分成几个不同的文明区域,其中包括了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佛教文明、东正教文明、西方文明以及伊斯兰文明。这些文明全都源远流长,而它们所覆盖的人群也都对各自的文明有高度认同感,不易变更。更麻烦的是,人的天性就是喜爱同类,厌恶异于自己的他者。当世界各地随着全球化不断拉近距离,几个文明短兵交接,冲突岂非不可避免?

你大概能发现,亨廷顿所分别出来的这几大文明,多半都和某种宗教相关,可见宗教果然是一个文明的重要基础。

为什么宗教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回应人类的「终极关怀」。

简单地讲,假如人必有一死,那我们此生所作所为,岂不全都没了下落?那么到了最后,人活著又是为了什么?人生这一辈子有没有什么意义?这大概是我们每一个人迟早都要碰到的问题,也极有可能是最让我们揪心的问题。世界上几个主要宗教都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答案,给出了一个人生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由于这个终极关怀对人而言太过重要,所以能够处理终极关怀的宗教,自然就会成为一个人身份认同的关键。不止如此,我们这一季节目中所介绍的这三大宗教,不仅各自提出了一整套世界观,还提供了解决终极问题的行为规范,而这些行为规范,又都能配上某种社会规则甚至政治制度。所以,这三大宗教可说是三观具备,都有自己一套。

也许你会觉得疑惑。我们前面不是讲过,这个世界已经「世俗化」了吗?宗教信仰现在是个人选择的事情,怎么可能还会对社会生活,以及政治制度的安排有那么大的影响呢?

亨廷顿觉得这种讲法太过简单,我们大概低估了传统宗教的遗产,忘记了被这些宗教长期塑造的文明,会使得身处其中的成员深受熏息,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传统宗教所留下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有一点,亨廷顿说得非常准确,「世俗化」这套总结自欧洲经验的历史描述,并不适用于世界上所有地方,也并非所有人都能认同。伊斯兰世界还有很多地方坚持伊斯兰教法,而非来自任何俗世根源的法律。西方许多反对堕胎的政治人物,也都认为堕胎主要的问题,在于违反了基督教的戒条。

在亨廷顿这本书出版几年之后,发生了震惊全球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及接下来一连串的战争。很多人就开始赞同亨廷顿的主张,觉得他的预言太准确了,历史果然还没有抵达终点,接下来将要左右全球格局的,就是以不同宗教为基础的文明之间的冲突。时至今日,这套说法更进入了大众舆论的领域,很多人都会使用这套讲法去解释眼下发生在我们周边的事件。

例如在我们录制这期节目之前,法国巴黎和奥地利的维也纳,就分别发生了涉及激进教徒的恐怖袭击;而伊斯兰世界也出现了一波针对法国政府的示威和抗议,于是网上就有不少人重新提起「文明冲突」,认定这就是基督教为基础的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另一轮冲撞。

另一边厢,美国和韩国这些看起来已经非常世俗化的国家,也有一批人拒绝在新冠肺炎蔓延的情况下戴上口罩,其中一个理由竟然是佩戴口罩是对上帝的大不敬。可见宗教果然还是躲不掉啊。

……

在意识形态与宗教再度割裂世界的此刻

回顾观念与信仰的相会与交融

原标题:《梁文道:为什么宗教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宗教与信仰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