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日韩导演来华拍片,值不值花这个钱?

请日韩导演来华拍片,值不值花这个钱?
2020年10月31日 15:56 界面新闻

原标题:请日韩导演来华拍片,值不值花这个钱?

作者 | 无念

悄无声息,又一部日本导演执导的华语片于本周五公映,来自日本“恐怖片之父”鹤田法男的《网络凶铃》。本片曾定档于去年的12月6日,却在公映前一天宣布撤档,如今时隔一年归来,重新定档万圣节档期。

《网络凶铃》曾宣布改档

提到鹤田法男,虽然他只执导了《午夜凶铃》的第三部,但是导演中田秀夫曾说过,他是受到了鹤田导演在90年代创作的一系列恐怖作品的影响,才诞生了灵感拍出脍炙人口的《午夜凶铃》,《咒怨》系列也是如此。因而鹤田导演无论是在国内外,在所有恐怖片迷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不过,众所周知由于政策原因,中国的恐怖片是不能出现鬼的,近几年的国产恐怖片几乎也可以和“国产烂片”划上等号。而且翻看鹤田导演近几年的履历,作品口碑都普遍欠佳,从预告片的质感,毫无音量的宣传,以及这个“碰瓷”《午夜凶铃》的片名,基本上已经可以推测,这部片子最终免不了“扑街”下场。

为什么外国导演尤其是日韩导演来中国拍片总是落得如此下场?这股外来导演“打工”热潮是从啥时候开始的?未来我们还可以有哪些期待呢?

韩国导演批发引进,来华“打工”成潮流?

情报君总结了自2010年后,在中国大陆公映的由日韩导演执导的华语片。需要说明的是,表格里只收录了日韩两国的导演和其作品,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和日韩两国同属东亚,无论从历史性、地域性和文化根源上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市场层面也更易于接受。所以这篇文章接下来讨论的范围,也主要集中在亚洲区域的背景内。

2010年以来在中国大陆公映的由日韩导演执导的华语片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14年之前,来华拍片的外籍导演数量并不多。安兵基是来中国拍片的韩国导演第一人。

2012年,安兵基导演在中国成立了工作室,不仅获得了一亿元的启动资金,而且宣布以后将把工作重心向中国转移。同年,他执导了来华后的第一部电影《笔仙》,1500万的投资也打破了国内惊悚片投资记录。

首日票房突破600万,轻松打破国产恐怖片上映首日观影人次记录,上映三天票房突破1500万,最终以小博大,收获了接近6000万的票房。在那之后,安兵基导演尝到了甜头,趁热打铁接连推出了《笔仙2》和《笔仙3》,虽然影片口碑表现都一般,但三部曲共获得了近两亿元的总票房,也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笔仙》是韩国导演安兵基来华后执导的第一部电影

除了安兵基,许秦豪也是第一批来华拍片的韩国导演,而他背后的中博传媒在这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为中国第一家进入韩国本土电影市场的传媒企业,中博传媒在韩国本土投资影视剧作品的同时,也在韩国国内发行了多部华语大片,包括《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等,是韩国电影市场最大的华语电影发行商。可以说多年来,中博传媒在促进中韩两国之间的商业文化交流上担任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2011年,中博传媒签约了韩国导演许秦豪、郭在容,成立了韩国导演工作室,不仅在制作中添加了更多的韩国元素,也积极推进韩国导演来华拍片。

许秦豪在来中国之前在影迷中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八月照相馆》《春逝》等经典的清纯爱情片在国内收获了一批忠实拥趸。《危险关系》是许秦豪和中博传媒继《外出》《好雨时节》后合作的第三部作品,根据法国原著小说改编,将故事背景放在了30年代的上海,投资高达两个亿,不过最后票房仅有6000多万,可谓是口碑票房双输。

到了2014年,中国广电总局和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签署了一份《中韩电影合拍协议》,随后内地市场迎来了一阵韩国导演“北漂”热。协议中宣布,中韩合拍片在中韩两国都享受国产片待遇,也就是说,中韩合拍片今后可以享受国产片的43%左右的分账比例。这样一项利好的政策无疑给众多韩国导演指明了一条捞金之路。

彼时正赶上中国国内电影产业飞速发展之际,票房纪录被不断刷新,银幕数和观影人数每天都在增长,而国内自身的商业体系和电影数量是无法供应如此高的需求的。因而,签署这样的一份协议,很大程度上是带有一定扶持和鼓励意味的。

韩国导演执导的华语片

对于中国而言,隔壁的韩国电影有着相当成熟的工业化体系和商业片制作水准,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同根同源,大量的经典作品在国内观众们心目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引进”这批韩国导演,也是希望邻国的电影人们可以将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带到国内,为我们的电影产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毕竟,那时他们是亚洲市场内唯一没有被好莱坞打败的“独苗”。

而对于韩国人而言,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无疑成了一块巨大的“香饽饽”。在韩国,像宋康昊这样的顶级巨星的票房号召力也就几千万,放在国内竟然如此微不足道。而韩国本身行业竞争激烈,除了那些早已有名气的国际大导演,新人导演想要出头非常难,在本土发展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面对中国人伸出的这跟橄榄枝,韩国人无法视而不见。

在这样的“一拍即合”下,韩国导演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北漂”打工热。到了2016年,大多数项目迎来了收割期,市场上韩国导演执导的华语片也达到了一定数量的井喷,然而这时的“危机”似乎才刚刚开始。

来华拍片韩国导演数量井喷,十有九烂

2013年,一部剧集《来自星星的你》,一部电影《隐秘而伟大》,让一个名叫金秀贤的男人,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和“都教授”一起名声大涨的还有这两部作品背后的导演。

2014年,《星你》的导演张太维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是《星你》火之后没多久,很多国内片方都邀请张太维来到中国拍片。初来乍到的张太维被如此庞大的电影市场惊到了。相比韩国而言,中国的电影市场宛如一片少有人涉足的大花园,充满了机遇和诱惑。

在那之前,张太维只是韩国SBS电视台的一名电视剧导演。虽然入行20年,但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张太维离自己想要成为一名电影导演的梦想始终非常遥远。没想到,这个愿望将在中国实现。张太维几乎是没有犹豫就接下了这个项目。

相似的经历也发生在《隐秘而伟大》的导演张哲洙的身上。2011年他第一次来中国,那时他的身份还是“金基德的副导演”。13年,金秀贤的爆红给了他一把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他的身份也变成了“金秀贤的伯乐”。待14年再次来到中国时,张哲洙有了试水合拍片的机会。项目的投资人甚至直言不讳地称,选择他很大程度上是受金秀贤的“红利”影响,觉得他可以带来更高的市场回报。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张太维的《梦想合伙人》集结了姚晨、唐嫣、郝蕾、郭富城等一众一线演员,最终豆瓣评分4.3,票房刚到八千万,这样的投资回报比显然可以用“惨败”来形容。一个月后,张哲洙执导的《蜜月酒店杀人事件》公映,评分更差,豆瓣3.4分,票房甚至还不足800万。

短短时间内,来华拍片的韩国导演纷纷变成了避而不及的“烫手山芋”,中国片方开始在宣传时有意避开韩国导演的介绍。那些本来拍出过经典佳作的导演们,来到中国后都好像不会拍电影了一样,接二连三地扑街。甚至那些有国内流量明星加盟的作品,也大都没有发挥出预期的商业价值。

《第三种爱情》由韩国男神宋承宪和中国女神刘亦菲主演,导演李宰汉曾拍出过经典感人爱情片《我脑海中的橡皮擦》,然而影片最终票房七千多万;金帝荣的《所以……和黑粉结婚了》请来了偶像天团EXO中的朴灿烈来担任主演,最终票房刚过八千万;赵真奎的《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改编自同名言情小说,有吴亦凡和韩庚两大流量担当,最终也只收获了1.56亿的票房。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大概只有2015年的《我是证人》。这部由杨幂和鹿晗主演的悬疑片,由安相勋改编自自己执导的原版作品《盲症》,属于“一本两拍”。最终票房突破两亿,豆瓣评分6.2,相比原版的7.5虽弱了不少,但也算是勉强及格了。

电影《我是证人》由韩国导演安相勋改编自自己执导的原版作品《盲症》

为什么中国片方那么热衷找韩国导演来中国拍片?为什么很多韩国导演来中国后又都遭遇了职业生涯的滑铁卢呢?

主要的原因在于,韩国导演的片酬很少,但是类型化创作经验丰富。很多人会用“业界良心”来形容韩国导演,因为他们在导演专业技能方面有比较高的职业性,但同时又不会漫天要价。

在这些电影里,爱情喜剧或是悬疑犯罪的类型占了大多数,这其中便存在一个创作题材同质化的问题。而很多导演被片方找到后临时上阵,其实对中国的实际国情并不了解,再加上文化沟通不顺畅,不了解观众的心理,即便是文化同宗,仍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而且,这些电影烂很大程度上也不全都怪导演。因为大多数项目都存在赶工的情况,很多剧本在送到导演手上时还存在很多漏洞,导演并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反复打磨。换句话说,剧本本身就很差的话,就算不请韩国导演,请一些中国导演来拍,照样也拍不好。

很多韩国导演就直言,中国的制片人地位太大,自己完全被架空,毫无话语权。这跟韩国传统的导演身份是相反的,也让很多导演感到不适应。郭在容导演就曾经表示,有中国片方根据他的《我的野蛮女友》自己模仿出一个《我的野蛮女友2》的剧本,送到他手上,说希望他来执导,这种做法令导演非常不悦。

《我的野蛮女友》剧照《我的野蛮女友》剧照

再加上,中国的审查制度对于韩国导演来说也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像《辩护人》的导演杨宇硕就直接表示:“如果不能自由表达,那就不拍了。”而大多数导演在面对审查时,都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试水心态,这也让他们的创作蒙上了很多的不稳定因素。

至于那些更看重自己职业发展的导演来说,来到中国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收入,也意味着一次难得的机会。如果在韩国,一部作品失败了,那意味着他将至少有三年得不到任何拍片机会。但是在中国,试错成本如此之低,资本涌入如此之快,一部作品失败仍可以很快东山再起。这也是很多导演选择来中国“打工”的重要原因。

只不过,结局似乎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表格中的很多导演,像朴裕焕、赵根植、申太罗、金泰均等,在韩国本土也就是二三流导演,在中国的这一战没打响,回到韩国后,如今四五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下一部作品问世。

中韩关系降至冰点,日片迎头赶上?

2016年,韩国的“萨德事件”一出,中韩关系降至冰点,这份韩国导演打工热潮也暂时告一段落。尹鸿承的《逆时营救》成了登陆国内院线的最后一部韩国导演执导的华语片。

此前,很多宣布的由韩国导演执导的项目也没了动静。郭在容早年前就宣称要和中国编剧鲍鲸鲸合作一部《叫醒爱情》,暂时没了下落。大导演金基德的《无神》在接洽了一些演员后,也没有了任何进展。

中韩关系紧张化后,中国暂停了中韩合拍片的协议,也停止了对于韩国电影的引进。而这几年,肉眼可见的,日本电影的引进相比以前多了不少,除了动画电影,真人电影的引进数量也不断上升。中日关系可以说是迎来了40年一遇的蜜月期。

2018年,时值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两国政府签署多项合作,其中就包括电影合拍片的协议。至此两国电影合作迎来新的契机,以后的中日合拍片也将享受国片待遇。中国作为如今全球第二大电影票仓,日本也很难完全忽视这片庞大的市场。

其实中国早已与英国、法国、印度等多个国家缔结了电影合作摄制协议,包括我们上面聊到的韩国。在合拍片这件事上,日本是第21个签署协议的国家。为什么和日本的合作现在才姗姗来迟呢?

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日本并没有有意去扩大海外市场。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票仓,日本的国内市场可以很好地满足本土的电影发展。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市场的萎缩,这样的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

其次,日本人虽然很早就有打听关于和中国制作合拍片的情况,但因为没有成功先例,缺乏信任度,所以也一直迟迟难以开展。直到《哆啦A梦》《你的名字。》的大卖,让日本人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市场;2018年,中日合拍巨制《妖猫传》在日本公映,获得16亿日元的票房,表现良好,也给了日本人打了一针定心剂。

中日合拍电影《妖猫传》

协议签订后,第一部登陆院线的中日合拍片是动画片《肆式青春》,这也是“中日文化产业交流协会”首个协助的项目。不过从本片的口碑和市场表现来看,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中日两国无论是在文化传统、工作方式、以及处事态度等多个方面,仍然存在着比较多的差异。中国电影人追求高效快节奏的方式,然而日本人严谨、相信慢工出细活,从根本上就存在不小的隔阂。

近几年,严格意义上由日本导演执导的华语片并不多,且大多也难逃口碑扑街的下场,这其中语言沟通和文化差异恐怕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像《你好,之华》即便有“岩井俊二执导+周迅主演+陈可辛监制”这样的黄金配置,却也仍然难逃“本土化”是否合理的问题,市场反响也比较一般。而诸如园子温、三池崇史等大导演虽然纷纷宣布了要进军中国市场,但也迟迟未见动静。

岩井俊二执导的华语电影《你好,之华》

无论接下来的结果如何,中日电影方面的合作也“虽迟但到”了,这注定是条需要不停摸索适应的过程,需要双边的共同努力。而在目前韩片尚无法引进国内,中韩两国合作也暂时停摆的情况下,中国观众对于日片及合拍片的需求则显得更为重要了。

除了日韩合拍,我们还能期待什么?

目前,在中韩关系尚未完全回暖,中日合拍项目迟迟没有进展,且大多数项目都扑街的情况下,中国观众还能期待些什么呢?

和中国已经签订合拍协议的亚洲国家里,还有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和印度。

2019年的《音乐家》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首部合拍片,影片根据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真实经历改编,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影片最终只收获了不到500万票房,在市场上并没有激起太多的水花。

哈萨克斯坦本土的电影市场相当局限,电影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和其他国家合拍的模式。据统计,近五年哈萨克斯坦共面世135部国产电影。情报君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合拍片政策下,中哈两国在电影创作上可以继续坚持历史题材和现实主义的路线,但囿于文化陌生,即便口碑不错也恐怕很难“出圈”。

随着《摔跤吧!爸爸》在国内获得了超过12亿的票房,阿米尔·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巨星,中国电影市场在前几年也迎来过一阵印度片的热潮。《神秘巨星》《起跑线》《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可以说,几乎大部分作品都获得了优异的口碑,市场表现也相当亮眼。

《摔跤吧!爸爸》剧照《摔跤吧!爸爸》剧照

印度也是个电影大国,宝莱坞的文化名片也成了印度重要的软实力体现。印度电影在聚焦社会现实议题,以及在歌舞喜剧和犯罪悬疑的类型上,往往都有着比较出色的成绩,也比较容易唤起普通观众的共情,因而未来的中印合拍片或许可以试着超这个方向发展。不过随着今年中印发生的小范围内的边境摩擦,两国关系恶化,目前国内对于印度片的引进工作也暂时停止了。

至于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这样的泛华语区,有比较高的观影基础,市场主要依靠引进片,但是偶尔也有出众的本土电影能够脱颖而出,2018年的《幻土》获得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2019年的《热带雨》收获好评无数,在平遥电影展、上海电影节上展映时都一票难求。下周,一部马来西亚的电影《光》还将登陆国内院线,评分目前7.8,成绩相当不错。

虽然新马两国跟中国之间语言互通,但是碍于历史文化差异和社会认同,想过跨过这层因素也有不小的难度。情报君认为,可以考虑先提供技术或拍摄场地等其他方面的支持,或是在泛文化交融的普世情感主题层面寻求破圈合作,因而小众文艺片或喜剧片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马来西亚导演周青元在本土执导了几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后,就被中国片方看中,邀请他来中国执导剧集和电影。

除此以外,还有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泰国的青春类型片一直以来在内地就有很高的关注度,《暹罗之恋》《初恋这件小事》拥有无数粉丝,《天才抢手》引进国内时也曾引起过不小的轰动。越南的本土动作片《二凤》打破《复联4》的票房纪录,后被引进国内。而印度尼西亚的《突袭》系列以火爆的动作戏和超高评价也收获了一批动作片粉丝。

《天才枪手》剧照《天才枪手》剧照

如果中国和这些国家合作拍摄电影,除了类型的融合和提炼以外,一个扎实的剧本则显得尤为重要。青春片、恐怖片、动作片,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方向。不过,国内的审查也是无法忽视的一层因素。如何克服困难,将上面这些类型和本土元素相互嫁接,也是外籍导演们需要考量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终归一点,无论是外来导演执导华语片,还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拍摄电影,文化层面的考量始终是第一位的。其他国家的导演在执导华语项目时,如何“入乡随俗”,这是首先需要克服的问题,至于市场反馈还是合作双赢,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而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恐怕还任重道远。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