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烽烟小析

原标题:风烟烽烟小析

    由公木先生作词、刘炽先生作曲的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由新中国几代歌唱家深情演绎过,虽年代不同,表演各异,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则是同样炽热和真挚的。

    由于年代久远,我发现这首歌的第一句在传唱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差别。有的平台字幕标作“风烟滚滚唱英雄”,比如央视2019年国庆期间播放的《奋斗吧 中华儿女》文艺晚会;也有的平台字幕标作“烽烟滚滚唱英雄”,比如一些地方卫视台的综艺节目。

    “风烟”的本义指风和烟,南北朝时期阴铿的“风烟望似接,川路恨成遥”,唐代上官仪的“密树风烟积,回塘荷芰新”,用的都是这个语义。“风烟”也可以理解成景象、风光,唐代刘长卿的“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用的就是这个语义。“风烟”还可以理解为“风卷烟尘”,用来比喻战火和战乱,比较著名的是《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中的“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烽烟”的本义则是指烽火台报警的烟雾。“烽烟”除了战争预警的语义,也可以直接借来表示战争,比如唐代骆宾王的“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用的就是这个语义。

    那么,《英雄赞歌》的第一句,到底应该是“风烟滚滚唱英雄”,还是“烽烟滚滚唱英雄”?考虑到特定地点和特定氛围,我认为还是选用“风烟”更恰当些。理由有三:

    第一,“风烟”作为歌词中的抒情意象来说更加宏阔和形象,“烽烟”的意象则指定性较强,用在这里比较单薄。

    第二,“烽烟”是边境线的特有事物,用到异域作战的情境中,不合乎现场语境。而“风烟”的涵盖面更宽,也更具有普遍性。

    第三,从搭配影片画面的角度来说,“风烟”在补拍一些配歌画面和战争场面时可以实现更多的创意,而“烽烟”则比较概念化,不大好用电影画面的形式来展现。

    查阅《公木文集》,我注意到其中收录的《英雄赞歌》第一句是“风烟滚滚唱英雄”,而不是“烽烟滚滚唱英雄”。查阅老电影《英雄儿女》的字幕,其中标注的也是“风烟”,而不是“烽烟”。

    一首歌曲在群众传唱中发生一些不改动原意的变化,是正常的音乐传播现象。比如《英雄赞歌》最初叫《英雄的赞歌》,1965年第二期《电影歌曲选》发表这首歌曲,用的就是《英雄的赞歌》这个名字。但是在人们传唱过程中,慢慢地就把题目中间的“的”字给去掉了。这种群众自发的修改,使这首歌曲的题目更加响亮和凝练,现在也被大家普遍习惯和接受了。但是“风烟”却不宜按照人们的误读任意演变成“烽烟”,这两个词语是有语义差别的,如果贸然修改了,也就削弱了对某些特定环境氛围的表现力。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歌唱志愿军英雄的《英雄赞歌》时时回响在耳畔。静夜听歌,心潮漫卷,感慨纷沓。谨撰小文略析“风烟”和“烽烟”,避免人们再以讹传讹。

(作者:高昌,系《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国文化报社专刊中心主任)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