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你知道吗?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巨大的海洋塑料垃圾堆,它的面积相当于法国、西班牙和德国土地面积的总和!
海洋垃圾污染有多严重?“小球大世界”主题展教区或许能给你答案。
解读小球
海洋垃圾中充斥着各种塑料,我们周围何尝不是?
看一看你的周围,塑料瓶、塑料袋、塑料餐盒、塑料水杯、塑料板凳、塑料手机壳、塑料屏保膜、塑料整理箱、塑料水管、塑料脸盆、塑料拖鞋……
生活中的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可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塑料降解”又为何频频被提出?“限塑令”又是什么呢?
塑料是什么?
塑料,是以石油为原料,通过裂解、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快速发展,传统的木材、琥珀、橡胶、玻璃等许多天然材料因价格昂贵、产量稀少,已无法适应大规模的生产需求。
为了找到替代品,化学家们多次尝试,终于发现人工合成材料的秘密。1868年,人们用樟脑作增塑剂,将天然纤维素硝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塑料品种——赛璐珞,从此人类开始了使用塑料的历史。
由于赛璐珞是用天然的纤维素加工而成,所以并不能算是完全人工合成的产品。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全人工合成的塑料,则是1909年由美国人贝克兰用苯酚和甲醛合成的酚醛树脂,又称贝克兰塑料、电木。它是第一种热固性塑料,这意味着它在加热时不会软化或熔化。
如今,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在短短100多年里,塑料凭借着自身种种优点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密度轻、强度高,具有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绝缘性、绝热性,更适合大规模生产。
目前最常见的塑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发泡聚苯乙烯(EPS)、聚氯乙烯(PVC)、聚酯(PET)、尼龙(PA)等。塑料的发现和利用可谓是20世纪影响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塑料=污染?
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塑料产品被废弃后,一部分变成了“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威胁。
自然界的物质周而复始,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降解。降解,就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减少、分子量降低的过程。
对于塑料而言,其降解就是指聚合物中分子量和材料的物性下降的过程。塑料发脆、破裂、变软、增硬,都是其降解过程的反映。但由于塑料结构紧密,要想重新回归自然循环,则需要200-700年之久。
塑料自然降解的时间漫长,这导致了生活中大量废弃塑料的存在。据统计,每年有900吨废弃塑料会从陆地进入海洋。
目前,至少有重达268940吨的5.25万亿颗塑料微粒漂浮在海洋上,就连南太平洋的无人岛和南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塑料污染。
大量废弃塑料漂浮在海中,留存于土壤中,被动物误食,污染地下水,挤占着地球上有限的生存空间。塑料对地球的最大的恶意,也许就是它的难降解性,对于这一点,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吗?
可降解!塑料的“归墟”之路
塑料的自然降解周期漫长,而目前人工处理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物理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
物理降解
在物理降解中,填埋法、简单再生技术和塑料混凝土处理法的应用较为广泛。
-
填埋法最为简单,但却会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
-
简单再生技术即废弃塑料在进行分选、清洗、熔融、造粒等程序后,会被再加工而成为新的产品,但这对塑料本身的要求较高;
-
塑料混凝土处理法则是在塑料颗粒中掺入混凝土,这种材料虽兼具塑料和混凝土的特性,但却会对抗压强度等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化学降解
化学降解主要包括焚烧技术和资源化处理。焚烧既方便又快捷,但却会释放有害气体,严重破坏环境。相比而言,资源化处理更为环保。它利用塑料在不同条件下产生不同产物的特点处理废弃塑料。
例如,富含苯乙烯单体的废聚苯乙烯(塑料的一种)的热降解产物,提纯后可再次作为聚苯乙烯的生产原料,如此进行资源回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生物降解
相比于上面传统的降解技术,开发微生物降解塑料更具有生态意义。通过筛选和实验,分离培养出合适的微生物群,利用微生物降解塑料。这种方法对保护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解决塑料垃圾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除了降解技术的改进,塑料本身也在不断创新。为了解决“白色污染”,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行业。这种塑料大致可分为两类: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是由淀粉、纤维素等一系列天然可再生的谷物合成的。这种塑料在自然中可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降解,按性能和降解程度,又可分为完全生物降解型和不完全生物降解型。生物可降解塑料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口罩、食品袋、覆地膜等,具有较高的环保性。
光降解塑料是指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可实现降解的塑料制品。这类塑料在光照条件下,内部高分子聚合物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继而分裂成小分子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最终被氧化分解。但因成本较高,且仅适用于光照充足的地方,这种塑料的适用范围相对受限,无法广泛推广和使用。
“限塑令”变“禁塑令”,环保从我做起!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发布,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塑料污染的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限塑令”变“禁塑令”,这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塑料制品的危害不可小觑,生活中的环保小举动,不仅是一种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更是在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贡献。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对使用过的塑料制品进行合理的垃圾分类。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