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交大副校长徐敏:打破应用科学向应用技术转化的瓶颈

专访上海交大副校长徐敏:打破应用科学向应用技术转化的瓶颈
2020年10月29日 20:35 第一财经网

原标题:专访上海交大副校长徐敏:打破应用科学向应用技术转化的瓶颈

第三届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前一晚,来自全球多所顶尖大学的校长就大学如何提升基础科研能力、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了一场云端讨论会。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徐敏在会后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强调,基础科研与技术应用的转化同等重要,目前中国高校仍在探寻一条有效的途径,缩短技术转移转化的过程。

徐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要引领世界科技发展,今天一定要做基础研究,只有坚持基础研究,才能将明天的技术核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她同时强调:“技术应用也很重要,最近我们已经提出了制约应用科学向应用技术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相关政策等瓶颈问题,希望把应用科学向应用技术转化、以及应用技术用于支撑经济效应的过程缩短,并尽可能地减少转化的失败率,但这个过程我们仍在探寻。”

2020年,国家针对高校专利质量、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密集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标志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进入了历史新时期,高校专利质量不高、转化率低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历史关头。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高校有效专利实施率13.8%、产业化率3.7%,远低于企业的63.7%和45.2%。

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海交大了解到,尽管上海交大IT方面的技术转化率在全国范围排名前列,并且专利数位居全国高校榜首,但是转化率在全球范围来看仍不算高。

上海交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顾志恒教授等在《中国高校科技》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最新文章中,对比了中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历年专利授权率,三家高校的专利授权率均超过了70%,其中清华大学授权率达到了81%,说明国内高水平高校发明专利具备一定创新高度,授权率较高。

不过,在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专利权利要求数”方面,中国高校明显落后于国外高校。密西根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权利要求超过11项的专利占比分别达到67%和74%,国内高校虽然专利绝对数量较多,但是即便是排名最靠前的清华大学,权利要求超过11项的专利占比也仅为14%,而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为4%和2%。

此外,在专利国际化程度方面,美国的密西根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申报PCT国际专利申请比例较高,分别达到34%和35%,国内清华大学的PCT比例为5%,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比例仅为1%。

顾志恒教授等对上海高校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三点对策,首先是应该提升知识产权工作在高校科研体系中的评价地位,其次是加强高校专利质量标准的研究,最后是构建以团队为单元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控模式。

目前,上海交大已经在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拥有从基础科研向应用技术转移转化的经验。徐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海交大在脑科学方面的长处在于以医学和疾病为导向驱动,注重对阿尔茨海默病、儿童脑发育以及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基础研究。”

徐敏还表示,凭借上海交大在工程技术领域的优势,在脑影像学、磁共振设备的研发等方面近期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