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没看懂《信条》?想一睹“文青”气质的诺奖得主?来这里就对了

至今没看懂《信条》?想一睹“文青”气质的诺奖得主?来这里就对了
2020年10月29日 06:01 解放日报

原标题:至今没看懂《信条》?想一睹“文青”气质的诺奖得主?来这里就对了 来源:上观新闻

摘要:有你要追的“星”吗?

数字的背后,“星”光璀璨。一场科学盛宴即将拉开帷幕,前来赴约的是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37位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将于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开。“科学天团”将至,有你要追的“星”吗?

【两位2020年诺奖得主是“文青”?】

就在这个月新鲜出炉的两位2020年诺贝尔奖得主——哈维•阿尔特和安德烈亚•盖兹,将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美国病毒学家阿尔特因发现丙型肝炎病毒,获得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阿尔特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喜欢读诗写诗。他发现了“非甲非乙肝炎病毒(即丙肝病毒)”,但始终无法将其分离,于是赋诗祈祷。得知迈克尔•霍顿发现了分离丙肝病毒的方法,阿尔特再次赋诗,感叹自己可能与诺贝尔奖无缘了。2013年,他还发表了自传——《未选择的路,以及我是如何爱上肝脏的》。

哈维•阿尔特

美国天文物理学家盖兹因发现一个400多万倍于太阳质量的黑洞,获得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物理学奖120年历史上第四位女科学家。年轻的时候,她想成为第一个登月行走的女宇航员。1995年,她也写了一本书——《你可以成为一名女天文学家》。就在这一年,她来到位于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工作,提出了一个看似离谱的想法:修改近红外照相机软件,来观测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此后25年,她对3000多个星体进行了观测研究,最终发现了人马座A*。

安德烈亚•盖兹

安德烈亚•盖兹

【没看懂《信条》?科学顾问来了】

看过热映的科幻电影《信条》了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正是这部电影的科学顾问,他同时还是《星际穿越》的制片人兼编剧。他将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引力波峰会。

1984年,索恩与其他人合作创建了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计划,运用激光干涉的方法测量引力波引起的微弱时空扰动。这个汇集数十个国家、上千名科研人员的国际大科学计划,于2015年成功地捕捉到了13亿光年之外的引力波——这一信号来自两个黑洞之间的激烈碰撞,这是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

还记得那张像个甜甜圈的黑洞照片吗?这张照片成为了2019年科学界最耀眼的明星,被称为“黑洞探索史上的里程碑”。拍摄首张黑洞照片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负责人谢普德•多尔曼,因此获得了2020年基础物理科学突破奖,他也将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引力波峰会。

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组和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天文台发布首张黑洞照片  海沙尔摄

“黑洞是宇宙中最大的怪物。 ”在多尔曼看来,黑洞是真正的毁灭引擎,任何一种光都不能脱离出来。它也是重生引擎,能够重新分配物质和能量。“这种矛盾感可能就是人类与生俱来对黑洞的天然向往。”

【硅谷为什么成为硅谷】

图灵奖素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两位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和姚期智将会和大家分享什么前沿动态呢?

被誉为“硅谷教父”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轩尼诗曾是斯坦福大学的第十任校长,在他任职的10年间,斯坦福大学诞生了许多学生创业俱乐部,超过八千项的学校专利被授权给企业,为学校获得了13亿美元专利费。2018年,他出任谷歌公司全球董事长。

在轩尼诗看来,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得益于几个要素:一是创新,创新的来源主要来自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其他大学。二是人才,硅谷吸引着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人才。三是风险资本等支持因素,即使是一家小公司也可以得到融资。四是对失败的容忍度。

图灵奖自1966年设立以来,有超过70位计算机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仅有一位华人——姚期智。姚期智是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格拉肖。受到妻子的影响,他后来转投计算机领域。

姚期智在清华大学先后创办“姚班”“智班”“清华量子信息中心”“交叉信息研究院”,以推动多元化的信息科学研究和教学,发展量子计算,推进人工智能的创新理论及交叉学科应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疫情之下,这两位诺奖得主已到达上海】

由于疫情的原因,绝大多数顶尖科学家无法来到上海,只能在线上参加活动。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和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克服疫情期间的各种困难,早已到达上海,他们将在线下参加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科恩伯格在2006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时59岁,但他一直觉得自己最好的研究是在20岁到30岁时,“年轻时的工作更具有创造性。不论今后我如何努力,也比不上年轻时的原创性。”

罗杰•科恩伯格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孟雨涵摄

罗杰•科恩伯格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孟雨涵摄

科恩伯格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在195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们是诺奖历史上第6对父子,科恩伯格小时候就很痴迷于呆在父亲的实验室。有趣的是,他一直都很喜欢音乐、文学和政治学,因此大学本科时他选择的专业是英国文学,但他考虑到科学对人类和社会进步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后来还是从事了科学研究工作。

莱维特是2013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获奖理由是为复杂的化学系统发展了多尺度模型,但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其实是计算生物学。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他一直在做建模研究,预测疫情的走向。在莱维特看来,像新冠疫情这样的问题,不是某一特定领域的科学所能解决的,而需要科学界的通力合作。在本届论坛的科学态度大师讲堂上,他将评估全球疫情趋势。

迈克尔•莱维特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迈克尔•莱维特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20岁出头的时候,莱维特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就刊登在了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他是唯一作者。莱维特认为,年轻人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只有年轻人成长起来,才能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全球变暖、能源危机,当然也包括眼下的新冠疫情。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除署名以外的由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提供

黑洞新冠肺炎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