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电商平台优势 实现消费扶贫可持续发展

发挥电商平台优势 实现消费扶贫可持续发展
2020年10月27日 00:03 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发挥电商平台优势 实现消费扶贫可持续发展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输血”和“造血”,需要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多种方式协同并进。

由经济参考报社主办的“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产销对接”2020消费扶贫研讨会近日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如何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聚焦新电商平台探索的模式和发挥的作用,推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原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农业部副部长刘坚:

构建扶贫长效机制形成消费扶贫体系

原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农业部副部长刘坚指出,消费扶贫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中西部22个省份已销售扶贫产品1715.18亿元,其中消费扶贫月活动启动以来销售415.98亿元。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取得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

在刘坚看来,消费扶贫是为了满足扶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求。这既是开发式扶贫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探索,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还是破解贫困地区市场流通不畅瓶颈的切入点。在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后,要构建扶贫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推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长期政策。

如何形成长期政策?刘坚认为,一要在指导思想上树立长期意识,二要在构建消费扶贫体系上下功夫。消费扶贫体系要在五方面对贫困地区发挥拉动作用:

第一,消费扶贫要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上发挥拉动作用。要为提高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产量、质量服务,要拉动农产品的深度加工,要在完善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具体措施上,围绕产业升级,消费市场要为贫困地区供给方反馈市场需求和趋向,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加工水平方面,加工业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抓好贫困地区流通设施建设,包括冷链运输、物流储备、电商网络等;拉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质量提升,要在横向产品对比上找差距,在纵向产业链上找环节,在市场细分上找发展机会,在关键科技上谋前景。

第二,消费扶贫要在贫困地区深化改革上发挥拉动作用。贫困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出路还是改革。比如一些地方探索“三变农业”、“共享农业”、“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托管农业”、“三产融合农业”等改革,消费扶贫要积极参与进去发挥拉动作用。

第三,消费扶贫要拉动贫困地区文旅产业。消费扶贫不仅要宣传介绍贫困地区扶持的农产品,还要宣传贫困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消费扶贫要拉动东西协作扶贫。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要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充分弥补发展的不平衡。

第五,消费扶贫要拉动贫困地区的品牌建设。通过消费扶贫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往发达地区,塑造品牌。

“总之,消费扶贫不仅要为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解决贫困地区销售不畅的难题,还要把消费扶贫作为一个产业体系、长期措施,拉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拉动贫困地区的改革、拉动贫困地区的文旅产业、拉动贫困地区的协调发展。”刘坚说。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实现消费扶贫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表示,消费扶贫是脱贫攻坚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扶贫模式。近年来,消费扶贫对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他看来,消费扶贫既有市场机制也有非市场机制,两个方面要齐头并进。

从市场机制来看,电商发挥了很大作用。汪三贵指出,研究发现,越是深度贫困地区,电商业务增长越快。他举例说,借助拼多多等新兴电商,生产和消费可以实现快速对接,在很短时间内可以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播带货效果尤为突出。可见,用各种创新性的市场机制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作用明显。

除了市场机制以外,也要发挥非市场机制的作用,比如政府优先采购定点扶贫地区的农产品。“当然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因为市场机制会考虑成本和效率问题,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把生产和消费对接起来,也更具可持续性。”汪三贵说。

在汪三贵看来,实现消费扶贫的可持续性,要在多方面发力。首先,在生产端,要通过提升组织化程度,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实现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培育品牌,更好地助推消费扶贫。他指出,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一些电商也在探索组织方式创新,比如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培育新农人,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其次,在流通方面,汪三贵表示,电商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往农产品从生产者流转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导致生产者可能卖1块钱的产品、城市消费者需要花5块钱购买。电商在这方面有很大突破,通过“超短链”,既能提高生产价格,也能降低消费成本,多方都能受益,这也是拼多多这样的电商企业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

另外,在消费端,需要依靠市场力量,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优质农产品品牌溢价。汪三贵表示,由于先天资源匮乏,贫困地区在大宗作物生产方面缺乏竞争力,很难形成大规模生产。因此,贫困地区要挖掘特色农产品优势,通过走有机、高品质路线,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和收益。“不过,高品质的生产需要技术、人才以及有能力的生产者,这就需要依靠市场培育贫困地区产业,提升广大农民的能力。”

“总的来看,未来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道路,创造更多的价值。要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更有效的要素流动,实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汪三贵说。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副所长聂凤英:

依托电商新业态推进消费扶贫大有可为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副所长聂凤英指出,依托电商新业态推进消费扶贫非常有必要。从供给侧看,我国农业生产仍然以小农户为主,存在小、散、弱等问题。贫困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匮乏,小农户生产能力欠缺问题更为突出,产品走向市场很困难,生产实现标准化也很困难,很难形成产品的深加工,有规模、有品牌、能占据市场一席之地的产品更少。

从需求端看,无论消费升级还是消费多元化,都在推动小众消费加速崛起。而贫困地区生产的特色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借助电商平台,可以把供给端和需求端高效对接起来,并将产品低成本地送到消费者手中。“而且,电商新业态带动了许多人创业和再就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聂凤英说。

对于深度贫困地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聂凤英认为,这需要多项举措共同发力。

首先,研究监测发现,深度贫困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产业发展。要选准一个好的产业,形成产业链,尽可能把初级加工、简单加工留在当地。

第二,需要完善的物流和基础设施。聂凤英指出,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光有基础设施投入还不够,还需要加快推进物流降本增效。西部地区目前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比较突出,需要加快补齐。要把西部地区发展产业所需要的设施,比如和农机设备相关的,纳入国家采购目录中,从而更好帮助和支持西部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三,需要优质的组织特别是优质的企业。聂凤英表示,“在东西协作方面,我们最看重的是把优质企业引进来,达到扶贫又扶智的目的。我们不仅仅需要支持合作社、支持大农户,更重要的还要支持更多企业、吸引更多企业深入贫困地区中去,因为这些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还有先进的理念和管理经验。”

第四,需要更多的能人。要通过新农人培育,带动更多村、县发展,带动更多企业和产业发展。

最后,需要更优秀的电商平台。“如果没有今天的电商平台,消费扶贫一定不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这是一项‘中国创造’,我们也希望对这种‘中国创造’的发展路径和机制进行总结,推动其实现进一步提升,并在全世界得到推广。”聂凤英表示。

国家信息中心信产部处长、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于凤霞:

以平台经济为抓手建立完善长效脱贫机制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扶贫产业,一头连着消费市场,不仅是缓解扶贫产品滞销难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而且将对刺激和激发更大的内需潜力发挥重要作用。”国家信息中心信产部处长、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说。在她看来,要进一步发挥消费扶贫的作用,平台经济大有作为。

于凤霞认为,经过不懈努力,我国脱贫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当前全面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关键阶段,需要全社会坚持不懈的积极参与。面向未来,我们还需要从更高的战略意义上认识消费扶贫的重要作用,要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高度看待消费扶贫的重要意义。

于凤霞进一步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在平台经济成为生产力新组织方式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大背景下,需要以发展平台经济为抓手,建立和完善长效脱贫机制。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她建议,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更加注重发挥各类不同主体在促进消费扶贫中的作用。政府重点是进一步加强消费扶贫的政策引导,推动消费扶贫政策提档升级。需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企业尤其是平台型企业的优势,此外,还要鼓励农民合作社、产业大户等积极参与。

二是,更加注重发挥平台企业的“赋能”作用。如各类电商平台在参与消费扶贫过程中,发挥的提升贫困人口就业能力等作用不容忽视。许多地方都探索建立起技术服务中心或示范基地,引导和鼓励电商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协会和贫困户对接,以电脑视频、现场指导相结合等形式,传授农业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能力。

三是,更加注重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尤其是要将补齐贫困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短板,作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重点贫困地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集中建设物流服务中心,全面提升物流配套能力,为发挥平台经济的扶贫脱贫潜力奠定重要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郭沛:

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克服农产品产销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三农’事业和脱贫攻坚两个领域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资源投入,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脱贫奇迹。这一发展背景为国内电商平台,特别是以农产品为特色的电商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郭沛说。

他同时提出,新时代迫切要求小农户和大市场实现有机衔接,这种衔接本质上就是产销对接。但是,农产品产销对接天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高难度。农产品的生产有季节性和集中性,还有易腐性以及供给和价格的波动性等,因此非常难实现产销精准对接。二是,公益性。产销对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关系到老百姓餐桌,关系国计民生,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而电商平台所拥有的技术和所创造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产销对接的天然困难。电商行业在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产销对接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例如,电商平台都在想方设法地不断推陈出新,以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将自身和外部力量结合起来,加速发展数字农业;与高等院校合作,积极培养农村电商人才等。

“这些经验做法确实能带动消费扶贫,让利于供应链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缩短了农产品交易时间,并且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郭沛指出,总体来说,我国农产品上行效率正在逐年提高,农产品产销对接中的固有障碍逐渐被电商平台所克服。

郭沛指出,未来即使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人口也将永远存在,电商扶贫、消费脱贫等事业是永无止境的。国内电商行业应该进一步发挥技术优势,大胆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同时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对农产品电商行业的未来发展,他给出四方面建议:

第一,电商行业应该继续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员,并下沉到农产品主产区,真正实现电商平台的落地化与本土化,为产业链改造、农产品标准化、物流下乡等提供新的动力和能量,真正提升农业和农民在新时期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电商行业要与政府一起,继续投入资源进行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并且做好试点和示范。有试点,示范作用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数字化农业,能够更好地服务电商平台,使农产品供求双方都得益。

第三,电商行业要继续培养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解决农产品上行过程中的人才瓶颈问题,同时吸纳贫困或低收入人群从事农业电商及物流配送等相关的产业,培养懂生产、重品牌、善销售的复合型电商人才。

第四,电商平台应该继续秉持助农扶贫、推动乡村振兴的长期社会价值。电商平台掌握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人才等,这些要素水平越高,电商平台担负的社会责任就越大。因此,集中关注农业发展和助农扶贫,是电商平台应该始终坚持的长期社会价值。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岩: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产销衔接

“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消费长期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能够支撑我们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来助力脱贫攻坚。”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岩提出。

她表示,消费已经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增长空间依然巨大。从国际比较来看,2019年我国消费率55.4%,发达国家消费率一般处于70%左右;从国内经济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看,我国消费升级趋势没有改变,消费市场潜力依旧巨大且有待加速释放。

如何实现消费扶贫的可持续发展?王岩认为,要继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真正解决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堵点,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产销衔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提高农民收入。”

王岩指出,2020年9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了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实际上也是强调了流通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

王岩表示,下一步商务部门将继续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展工作,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助力脱贫攻坚。在具体举措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鼓励流通向生产端延伸,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水平。通过鼓励农民参加各类合作社和农业协会,培育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推动供销合作社转型发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等改变小、散、乱状态,形成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生产,扩大规模并提高竞争力。

第二,加强流通载体的建设,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通过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的交易、仓储和加工配送基本功能,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市场调控、价格发现的功能。

第三,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在农产品产地,依托合作社、农业协会、龙头企业和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加强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等设施建设和社会化共享、共用;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打造温控供应链,提高农产品在终端市场的质量。

第四,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平台。比如拼多多的“多多农园”模式,通过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形成长效稳定的产销通道,有效解决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销售问题。

第五,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2014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扎实推进电商扶贫工作。下一步,要继续提高农业企业、家庭以及专合组织和种养大户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积极培育各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商进农村,带动发挥平台赋能作用。

第六,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导各地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终端网点等开展农产品检疫检测,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凉山州委副秘书长、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副组长王志容:

借助新电商平台凉山蹚出消费扶贫新路

“今年佛山各界力量已采购凉山农特产品3.1亿元,消费扶贫额度创历年新高。”凉山州委副秘书长、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副组长王志容给出了一组数据,并分享了来自扶贫工作一线的经验。

王志容介绍,在实行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之前,凉山彝区老百姓多数生活在高二半山地区海拔1800米以上,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少、分布散。

针对上述情况,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立足实际,注重短期扶贫与长期发展相结合,应对疫情影响,通过政策引导、定向采购,直接帮助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合作与产销对接,打造凉山扶贫产品供应链,探索形成“凉山产、湾区销”的消费扶贫长效机制;借助新电商平台开展消费扶贫,线下认购与线上推介相结合,推动凉山扶贫产品“卖全国”,在几个方面作出探索。

王志容说,今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与拼多多联合启动“消费扶贫百县直播行动”以来,在“三区三州”的首站就选择了凉山州。在佛山、凉山两地政府的支持下,7月16日,佛山工作组与拼多多联合启动“佛凉协作、云上优选”佛山-凉山消费扶贫周活动。活动共集合了来自凉山11个贫困县的50多个品种、300多款农产品。通过电商线上助力,广东(佛山)爱心企业线下认购,带动消费扶贫周线上线下销售额超过1.26亿。

在此之后,很多知名电商平台纷纷进驻凉山开展电商扶贫行动,掀起了凉山扶贫产品上行“卖全国”的热潮。

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副指挥长范丹:

海西州消费扶贫工作找到“五把钥匙”

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副指挥长范丹介绍,2017年底,海西州在全国“三区三州”提前三年率先实现了全域整体脱贫。脱贫摘帽后,海西州委州政府把消费扶贫工作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并找到了消费扶贫工作的“五把钥匙” 。

一是,用好品质钥匙,挖掘特色扶贫产品。支持鼓励州内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农牧户+合作社+企业”等模式,建立以藜麦、枸杞、沙棘汁、蜂蜜、青稞、牛羊肉为主,具备农畜产品储藏保鲜、分拣分级等能力的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订单农业。

二是,用好网络钥匙,构建消费格局。通过“线下体验、线上销售”、“消费扶贫+旅游”等方式,开创农产品销售新格局。并打造全州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州、县两级电商基地(园区、服务中心)服务功能。

三是,用好创新钥匙,带动各方参与消费。在现有“线下引线上+团购”的模式下,进一步提倡“定点式”消费扶贫。同时,充分利用浙江援青、东西部协作等各类优势资源,积极开展以购代捐,拓宽销售渠道,加速“柴达木”品牌走向全国。

四是,用好平台钥匙,提升产品知名度。在多家电商平台开设运营特色产品馆,借助名人和网络的“种草、带货”效能进行引流和宣传。

五是,用好诚信钥匙,拓宽销售渠道。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开展农产品农残留存检测以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等工作,加大农产品防伪溯源监管力度,打造海西州扶贫产品标识和名特优产品区域品牌。

扶贫脱贫农产品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