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茑屋中国首店:扎根与生长,还需要时间
大佬入局,这盘游戏该怎么玩?
在正式揭幕前几天,我穿过尚在施工一切杂乱的天目里,从工人们正在悬挂艺术装置的树下走过,找到招牌还被透明塑料布遮着的茑屋书店。
第一直觉,很像代官山的那家,玻璃屋顶把分散在若干栋建筑内的书店串联起来,下雨天行走在其间不需要打伞,也不会弄湿鞋子。
窗边对坐着几组工作人员,正在剪标签贴标签,不徐不疾,偶尔对聊几句。第一次来处于半工地状态的书店,遇到门口贴着的换鞋要求,竟还有点不适。门口还有位卷发日本大叔,弯腰拿着小刷子在一点点刷门口大理石上的灰尘和小石子,一丝不苟,这很日本。据说这次日本茑屋书店不仅在上海成立了管理公司,还专门从日本派了十几个工作人员来中国,隔离之后再来筹备三家茑屋书店的开业事宜(首家在杭州,另外两家分别在上海和成都)。
大量的艺术、设计类书籍是茑屋书店的门面,号称88%的书籍都和别的书店不重复,于是拥有了大量昂贵、厚重,甚至戴着手套在专属架子上去翻阅的书籍。据说,这家茑屋书店是由中信书店配书的,当时业主提出的要求就是要选贵的书,于是得偿所愿。有些书是真的好,让人眼界大开,但价格也真的不够亲民,或许这也是处于业主本身的考量,希望能吸引特定人群。
售价5万元一支的钢笔。世界上只有8支这种钢笔,共有龙、凤、龟、麒麟等四款,每款各两支笔,上门有专门的序号,品牌是日本的“轮岛屋善仁”,代表着日本最高的制漆工艺。
开业当天下午,人忽然就满坑满谷起来了,大部分都是来拍照的,拗各种姿势,插在各种角落,鲜有人坐下来享受茑屋书店提出的“咖啡+书籍”的概念。这很悖论,只有成为网红才能活下去,但成了网红恐怕让一家店死得更快。
对于美好事物,总担心彩云易散。和朋友聊天,说如果茑屋书店早来中国五年,那一定会火。现在,但凡有点名气的书店,谁家不是把文创产品做出花来,甚至一些书店已经看上去不像个书店而是个文创店了。
况且,太多网红书店被来来往往的人群扰扰,变浮躁。书店这种阅读空间,应该能够拥有一种平和宁静的气场,让人能静得下心来去阅读、思考,甚至只是发呆。记得那年逛代官山茑屋书店时,赶上日本梅雨季,雨把整个街道都涂抹得雾气弥漫,我坐在窗边沙发椅上,透过雨雾看着天一点点暗下来,突然睡意袭来,闭眼眯了一会儿。
不过,“茑”在汉语里,本来就是一种小灌木,茎能攀缘别的树木,生命力旺盛。
(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jdl_2020@163.com)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