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保持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2020年10月01日 04:07 光明日报

原标题:保持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十四五”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世界银行定义高收入国家的标准大约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000余美元。按照我国目前的潜在增长能力,“十四五”期间跨过这个门槛是有十分把握的。但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更应该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为直接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实现发展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统一。

    增加收入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必然要求。1978年至2019年期间,以不变价计算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24.3倍。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增长速度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我国仍然有望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9%,实现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衷心拥护,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充分认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都具体体现于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因此,保持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应该在“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和部署中占有重要地位。

    增加居民收入也是创造和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源泉,是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手段。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居民消费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力,也是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关键,需要以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步伐总体上是一致的,但不同时期的同步性有所差异。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GDP增长领先于居民收入增长;本世纪以来,两者的同步性显著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GDP的增长。未来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健康合理区间,只要保持这个同步关系,居民收入就可以实现期望的增长。

    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平和效率都有要求,两者之间却不是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长的关系,践行新发展理念和转变发展方式将促进两者的有机统一。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转变既有共享发展的目标要求,也有经济增长创新驱动的途径要求。创新的核心是提高生产率,需要在一个市场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中进行。只有社会政策能够充分托底,并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不因部分企业在竞争中失败而受影响,这个创造性破坏的机制才是积极而有效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社会支出与GDP比率(体现社会保护水平)和劳均GDP(即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更大力度的再分配有利于消除优胜劣汰的后顾之忧,提高企业效率和社会生产率。

    提高人民福祉是长期的、没有终点的任务,既需要以只争朝夕的节奏,按照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求尽力而为,也要着眼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国情特点,量力而行和持之以恒,保持收入提高的可持续性;既要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更加充分的就业,使人人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增加劳动收入,也要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增加收入的根本手段,把收入提高建立在更扎实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

    40余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低收入状况和贫困面貌,城乡居民先后进入温饱阶段和基本实现小康社会阶段,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便是消除了城乡的绝对贫困现象,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在2035年把人民生活提升到一个更加丰裕的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 邱玥整理)

经济增长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