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以股抵债”欲破题 > 正文
 
基金业界:股权分置没有前途 全流通是战略利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1日 12:16 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晓午

  本周沸沸扬扬的全流通大讨论仍在进行,与以往理论界主导的全流通讨论比较,市场的主力投资机构——基金,也对全流通问题异常关注。

  全流通对基金来说是利空吗?基金对于股权分置的解决有什么看法?它们有什么样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的解决策略和思路?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瑞祥先生、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楹先生和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朱平先生。

  股权分置难煞价值投资

  基金的天职就是挑选好股票,为基金持有人带来更多的收益。但让诸多基金感到为难的是,在股权分置这个系统性风险存在的前提下,他们股票池中所供选择投资的股票正在日趋减少。这种尴尬正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硬伤所带来的必然产物。

  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瑞祥先生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格林斯潘曾经说,美国有两个轮子应付金融危机的来临,即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轮子。反思中国市场,当市场波动时,金融风险不断释放,只有银行系统一个管道承受,而缺少资本市场第二个轮子来分解风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全流通没有解决,所以资本市场始终是有缺陷的。

  对此,基金有苦难言。邓瑞祥先生说:“如果全流通不解决,我们选择股票,做投资,就难以执行价值投资理念,实际上现在基金的价值投资是缺少制度基础的。基金也做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但我们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不能跟国外做简单的比较。如果我们仅凭公司的财务数据去做价值投资,是没有基础的,这就像我们站在沙坑上做价值投资,而别人是站在水泥地上的价值投资,两者是不一样的。”

  广发基金投资总监朱平先生说,在股权分置这个系统性风险一天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基金的价值投资并没有理论上如此神妙。如果全流通问题解决后,股权结构会更加合理,一股独大的现象会逐步消失,证券市场的秩序就会好起来。如上市公司再融资就不是大股东说了算,流通股股东也有发言权。对于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做法,流通股股东反对的声音和份量将会加大。

  全流通是利好而非利空

  与以住相似的是,市场对于全流通这一话题的讨论仍是敏感,尽管这一话题从最早的提法——国有股减持到全流通,最后到现在的提法股权分置不断演化。面对市场脆弱的神经,基金公司老总们向记者大声疾呼——解决好股权分置是利好而非利空,全流通不足惧。可怕的是我们怕这怕那,不敢下水过河,一再延误改革的好时机。

  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丁楹先生说:“对于全流通这个问题,或者国有股减持,以前市场一提出来,就觉得是一个利空;但现在我觉得是一个利好,从我的接触中,同业市场人士对这种观点已经比较统一。解决了股权分置这个问题,不是说是一个短期的利好,也不是短期股指的利好,而是对市场战略上的一种利好,更有利于市场的长远发展。”

  基金多认为全流通的解决将极大地释放证券市场的制度风险,界时这种条件下的市场投资价值将远远高于现阶段A股投资价值。以A股市场和H股市场做比较,1997年金融风暴后,香港恒生指数已由昔日的低点冲至万点之上,而国内A股仍在牛熊不定中摇摆于千点左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说股权分置拖累了A股指数并不为过。

  朱平先生认为,从短期来讲,全流通对股指存在一定的压力,如果全流通试点一旦试行,将拉低整个A股市场的市盈率,淘汰一批没有业绩支撑,市盈率较高的股票;对于那些基本面好,动态市盈率低的公司来说,会加大公司本身的流动性,给市场提供更多的市场供给。

  对于解决全流通的操作策略,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丁楹先生提出了两点,一是双赢或多赢的策略,不可能只满足买卖单方面的要求;二是可以借鉴股票投资的方式,采取自下而上的试点策略,因为现在大面积的推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