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财经周刊集萃 > 正文
《证券市场周刊》:投机战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4日 16:50 证券市场周刊

  中东,一个左右世界格局的重要砝码,如今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当美国大军压境,新一场海湾战争已经很难避免。

  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仅次于其邻国沙特阿拉伯,位居全球第二位,石油开采潜力无限。“一场肮脏的石油战争”,被反战者痛斥的战争其枝枝叶叶确实关乎现代工业的血脉——石油。此外,疲软的美国经济及其美元的地位江河日下,也是美国执意对伊动武不可
忽视的因素。

  当海湾的战火点燃以后,当中东乃至整个世界石油的控制权易手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神经不可能不被牵动。毫无疑问,战争之于经济,首先意味着风险——何时开战?怎样进展?以及如何了结?但同时也意味着机遇——更多的迹象显示,战争在一个半月内结束的可能性极大,由此将给世界经济注入“兴奋剂”,这同时更是中国经济不容错过的机会

  本刊记者 陈玉洁 耿馨雅

  1、美国经济泥淖

  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民众曾下判断,“美国经济从此告别安全时代”,这里的“安全”既表示了美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局面,也代表了美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安定。

  目前,随着事态的发展,美伊战争的日期一天天临近,而一切的经济指标都开始以战争作为最大的影响因素,美国股市由于战争因素影响,目前已经回落到去年10月的低点,道.琼斯工业指数从2002年复苏后的9000多点重新回到7000多点。而且截至2月15日之前已经连续5周下跌。

  汇率方面由于战争因素影响,美元持续走软,美元兑欧元最低降到1欧元兑换1.10美元,美元兑日元也几乎稳定在1美元兑换120日元,这种局势使美国一直奉行的强势美元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经济一波三折

  从经济周期角度讲,目前的美国经济可以说是处于正在复苏的状态,但复苏的速度比较缓慢,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认为,整个2002年的美国经济呈现出强烈的波动态势,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的增长分别达到5%和4%,但第二季度却只有0.3%,第四季度据估算也只有0.7%,可以说波动得非常剧烈,也体现了美国经济的复苏非常不稳定。

  “可以说美国经济到目前为止仍然处于一种复苏的过程中,而此时美国正在面临即将爆发的这场战争。很显然,在这样一个复苏的进程并不稳定,复苏的方向尚未正式确定的时候,战争阴影使得投资者信心极为脆弱,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美国经济、金融,甚至消费市场对战争方面的消息反应那么敏感。从目前的情势看,预期战争持续的时间和规模还非常不确定。这次战争和以往发生的海湾战争等并不完全相同,美国不仅要推翻萨达姆政权,而且要在伊拉克建立起一个亲美政权,这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另外,即使美国很快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不确定性并没有消除,因为恐怖主义活动并不会因此而停止。所以,这次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跟上一次海湾战争时不一样。这种大环境的不同也决定了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同。上次开战后没等战争结束美国汇市、股市很快恢复正常,但这次这些都不一定会跟上次相同。”李向阳说。

  经济学家的判断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研究员王建认为,在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美国的国家利益集中体现为可以放弃物质生产,用其所创造的债券、股票等虚拟资产与世界各国交换物质产品,但前提是美国必须握有世界货币霸权,否则国际资本的流出就会导致美国虚拟经济泡沫的破灭,进而摧垮美国经济。他认为,对美国货币霸权的现实挑战来自欧元,因此,美国打击伊拉克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控制国际石油,而且是为了打击欧元。欧元的“软肋”是只有共同的货币政策而没有共同的财政政策,在欧洲出现石油短缺和油价飞涨,欧盟各国的财政赤字就难以控制,“稳定与增长公约”的基础就会被破坏,结果是欧元解体。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美国攻打伊拉克最重要的是出于民意的考虑。“9.11”事件之后,美国人的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人们对安全的恐慌导致信心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因此,在美国民众希望通过解决伊拉克问题使美国重回安全时代的考虑下,政府作出了战争的决定。

  对美国经济的不同影响

  由37名企业高级经济学家组成的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学家协会2月14日发表了一份预测认为,如果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能够很快结束,今年美国经济仍能保持比较稳定的复苏。预测认为,布什的经济刺激计划只能对经济复苏起到一定的作用,能起到更大作用的是美国尽快结束战争,这样才能消除企业家心中的不确定感,从而增加企业投资。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学家协会主席蒂姆.奥尼尔就此表示,海湾地区日趋紧张的局势正在影响美国企业家的商业决策,进而阻碍着美国经济的增长。

  战争除了对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更直接的是带来美国财政赤字的增加。宋国青教授认为,尽管现在无法预测战争究竟会进展到什么程度,但战争带来的赤字大幅增加必然对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截至2月12日,美国的国债已累计高达6.39万亿美元以上,平均每个美国公民负债2.2万美元;自2002年9月以来,美国国债正在以日均12.9亿美元的速度急剧膨胀。美国持续了4年的财政盈余在2002年成了1600亿美元的赤字,与2001年度的1270亿美元盈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布什总统今年2月4日向国会提交的2004年度预算案估计,2003年度和2004年度的财政赤字将分别高达3040亿美元和3070亿美元。

  除了经济不景气,大规模扩充军备也为美国的预算赤字作了不少“贡献”,2002年度美国的军费突破3000亿美元,本年度高达3930多亿美元,大大超过“冷战”年代的最高纪录。从目前看,美伊战争的开支不可估算。1991年海湾战争花掉了800亿美元,美国只出了其中的20%,其他都由其盟国分担。但这一次不仅耗资会更大,有估计是1000亿至2000亿美元,而且开销恐怕除了英国没有谁能为美国分担。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一再警告:如果重现持续巨额预算赤字的财政状况,那么,美国就将回到高利率、低投资和生产力缓慢增长的年代中去。

  近期由于对战争的担忧使得石油价格近期一直在上涨。谈到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必须提到石油价格。李向阳认为即使石油价格只是短期上涨,也会对正在复苏中的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为目前很多美国大企业的盈利状况非常不好,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成本上升会影响这些大企业下一步的持续投资,也会影响这些大企业在证券市场的表现,对消费可能也会有一定影响。

  李向阳说,股市受战争影响也比较大,支撑股市很大来源于信心,美国股市目前已经达到去年10月以来的新低,也就是过去5年来的新低,这一方面来自于人们对战争的担忧,一方面也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担忧,以及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担忧。去年以来,国际资本已经开始流出美国,因为资本的选择无非就是判断收益和风险,当全球股市的收益都比较趋同的时候,躲避风险是资本选择的首要因素,美国由于可能爆发的战争显得很不安全。所以,长期滞留美国的国际资本开始另寻出路。

  李向阳还说,国际资本的流向从汇市看更明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元兑欧元汇率下跌了近20%;从复苏的程度看,美国经济比欧洲经济要好得多,但为什么会出现欧元强势,就是因为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到欧洲市场,造成美国股市下跌,美元贬值。因此,战争带来的影响一是美国正处于宏观经济复苏尚未确立的关键时刻,此刻国民的信心非常重要,战争很大地伤害了这种信心;二是战争使得国际资本为了寻求安全而逃出美国,这是战争影响美国经济的最直接渠道,这种情况对美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汇市方面也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强势美元政策。

  2、石油蛋糕诱人

  在美国决意攻打伊拉克的诸多理由中,石油无疑是被所有人认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伊拉克的石油何以会为其引来“杀身之祸”呢?

  福祸皆因石油

  伊拉克是世界石油大国,目前已探明储量为1150亿万桶,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占欧佩克国家石油总储量的15%,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此外伊拉克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尚未进行石油勘探。据专家估计,伊拉克石油储量可达2800亿桶,将超过沙特阿拉伯目前的石油储量,跃居世界第一。

  而美国是世界石油消费最多的国家,年消费量9亿吨,其中60%依赖于进口,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尽管美国从1991年海湾战争后就开始调整石油需求的来源,使其多元化,但2001年美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仍然占到其全部进口量的26%。“9.11”之后,美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沙特和美国的政治关系骤然紧张,为了保障来源于中东的石油供应,推翻萨达姆政权、稳定伊拉克对美国来说已经迫在眉睫。

  “倒萨”并在伊拉克建立亲美政权,不仅能使美国的石油供给从此有了保障,美国还可以进一步渗透其他中东产油国家,而美国的中东战略还着眼于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主要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由于欧盟和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控制中东也就在能源争夺战中抢到了先机。

  军事科学院专家姜春良认为,石油作为重要的资源,可以说是资源有限,需求无限。未来发达国家对石油需求的增加是有限的,而发展中国家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将会非常快,美国的石油战略将以中东为最好的实现路径。

  油价短期仍将上涨

  过去30年内,石油价格曾经因为中东政治军事危机而三次大涨,上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萧条。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原油价格蹿升到40美元,也对世界经济造成打击。有英国经济学家分析,如果油价连续保持6~9个月的高水平,世界经济就可能出现衰退。

  尽管现阶段工业依赖石油的程度已经大大降低,许多国家也都建立了石油储备以应付危机,阿拉伯石油产出国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考虑也不会中断石油供应。但即使如此,国际原油市场仍然对中东局势非常担忧。

  近期美国能源部公布美国商用石油库存下降了450万桶,为1975年以来最低水平,因此,国际石油市场行情连续上扬,纽约市场油价已经突破每桶36美元的价位,创两年半来的新高。同时,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3月份期货价比前一交易日上升了62美分,升至每桶33.07美元,也为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国际油价3个月来已经上涨了45%。

  对于战争爆发后的油价走势,李向阳认为,战争爆发后对石油的影响主要是短期的,石油可能短期内会上到40美元。但随着战争结束,石油价格会迅速回落,因为全球长期的石油供给与需求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但有一个现象就是美国企业的石油库存近期内迅速下降,这可能是企业预期战争爆发后石油价格会很快下降,所以不愿现在以高价持有石油。布什说不到危急关头,不会动用石油战略储备,这也是使石油价格近期上升的原因。

  油价波动谁获益

  大多数分析家都认为,美伊战争会很快结束,国际油价将很快下落,甚至下落到20美元每桶以下。如果真的如此,那么,美国由于控制了油路,经济必然很快复苏,而对其他几大政治经济板块则会有不同影响。

  对全球产油国来讲,美伊战争一旦开打,即使中东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承诺不减产,在油价上不趁火打劫,短期内全球油价必然上涨,对各产油国无疑非常有利。

  对于不属于OPEC的俄罗斯,由于其大部分预算财源来自石油,产量已经达到极限,短期内无法生产更多的石油获取暴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季志业博士说,俄罗斯与伊拉克在石油方面的合作很多,俄目前在伊拉克的石油公司有200多家,俄与伊刚刚签订了5年400亿美元的贸易合同,俄在伊有很大的经济利益,美伊一旦开战,俄必然要求美国对俄在伊所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但美伊战争后美国如果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必然会影响美国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对美国攻打伊拉克虽然发出反对声明,但态度并不坚决。

  对欧洲而言,季志业说,目前欧洲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20%,40%来自于俄罗斯,由于依赖性并不像其他国家或地区那样强,因此,欧洲撇开其他因素考虑更多的是独立的外交政策。欧盟想以整个欧洲的实力与美国抗衡,一旦美国取胜,欧盟在经济和外交上的影响力明显小于美国。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时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高达80%,石油危机暴露的危险性使得日本谋求调整石油战略,1987年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降到68%。然而到了1998年,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又攀升至86%。油价波动对日本的影响显而易见。季志业认为,日本之所以支持美国是希望美国打赢之后能够给日本进口石油更多的优惠。

  回过头来看中国。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目前中国三分之一的石油依靠进口,其中40%来自中东,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感使得中国在国际战略问题上跟西方国家的关系更为复杂。从目前来看,全球油价一旦下滑对中国有利,但如果美国从此主导伊拉克政权,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将减弱。美国生态学家布朗说,如果中国发展到象美国那样,每个家庭拥有1到2辆汽车,将意味着中国需要每天进口8000万桶原油。因此,对于中国而言,石油资源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季志业认为,中国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因此一方面加快与俄罗斯等其他国家开采石油的合作,一方面也在加紧尽力进行石油储备。

  3、中国商机闪现

  2月1日,羊年新春的第一天,中国的有车族就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美伊战争埋单了。根据国家计委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北京市场上93#汽油的零售价已经涨到3.29元。当中国石油工业因为今年以来的油价飙升享受巨额利润时,北京街头的出租车司机却在为成本激增而忧心忡忡。

  近日,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的700余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超过七成的居民认为,油价波动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其中,22.2%的居民认为,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波动对其生活产生了明显影响,51.5%的居民认为有一定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39.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中东局势,同时警觉国际油价波动;46.0%的受访者表示关注中东局势,但并未警觉油价;仅有14.1%的受访者对二者均不关心。

  由此可见,伊拉克局势导致的可以预见的战争正在影响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油价上涨影响不大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利益圈正在扩大,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对于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无论世界上哪个角落发生大事,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美伊战争如果爆发,对于中国最直接的影响是油价的波动。

  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国际油价大幅上扬,突破每桶36美元大关,创下了近3年来的新高。中国国内油价也一路紧跟,达到每桶32美元的高位。那么,油价飙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国土资源部的资料表明,有研究表明,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进口量超过1亿吨以后,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2002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大约在6950万吨左右,因此,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经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许多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的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并不高,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在总的能源消费量中,进口石油仅占10%左右。中国原油产量将在较长时间保证近一半的石油供应。目前我国的国家储备和企业储备都还充足,遇到进口石油供应中断时,仍能满足最基本需要。因此,石油价格大幅上扬,短期内不会对中国有太大影响。并且,基于战争很快就能结束的判断,油价波动的影响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中宏网首席经济学家温铁军还认为,2000年国际油价大幅攀升至38美元的时候,我国已经经历过一次大的油价波动。实践表明,我国经济对于国际油价波动的承受能力很强。

  外贸静候佳音

  对于中国的国际贸易来说,伊拉克战争是否会带来新的机遇,尚在未定之数。

  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已经相当大。2000年中国GDP达到了1万亿美元,而进出口总额就达到4500亿美元(其中出口2450亿美元)。中国的外贸20年来的增速都远超GDP的增速,截至去年,按美方的统计,双方的贸易额已达到1000亿美元左右。尽管双方统计口径不同,中国对美贸易事实上仍有较大的顺差,即使按中方的统计,也在200多亿美元。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而美国市场对于中国的出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美国经济如果因为战争大幅增长,中国的出口无疑面临巨大的机遇。

  即使战争结束后,美国经济仍然没有起色,我国的消费品出口也不会大幅下降。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出口美国的消费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大多属于日用商品,需求弹性小,而且在美国具备不可替代性。据外经贸部统计,2000年中国对美出口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有:机电产品、鞋类、玩具、服装、服饰、皮革制品、家具、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等。特别是玩具、鞋类、家庭用具等,中国已取代其它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美的出口,这些工业在美国已不复存在,所以,美国除非不使用,否则一定要进口的;二是这些商品大部分属于中低档,价格弹性也小,所以出口额不会因价格因素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三是在生产同类商品的发展中国家当中,中国内地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仍然名列前茅。由此而论,中国消费品出口的基础很扎实。

  因此,对于中国外贸来说,战争不太可能带来太大负面影响,相反,如果美国经济转好,会拉动中国的外贸。

  另外,有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有可能向中国采购大量军需品,比如被服。美国战时的大量定单,无疑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天赐良机。

  上下游企业冰火两重天

  在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中,中国石油工业无疑是主要受益者。而中石油是最大的赢家。被称为“中国石油现代盈利机器”的中石油,凭借油价的高企和减少成本,坐上了2002年亚洲最赚钱公司的交椅。中石化也同样不甘人后。虽然作为一体化的石油公司,但是其原油开采业务的利润在主营业务利润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原油价格的上涨对于它也相当有利。据中石化三季度季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45.04亿元,而仅第三季度净利润即达45.51亿元。由此可见油价上涨对中石化的影响。1月份以来的油价暴涨,无疑又让两大石油巨头日进斗金。

  羊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尽管股市大盘回落,但随着海湾局势的紧张,国内资本市场上石油、石化类个股却保持强势。

  按照生产环节划分,石油化工行业可以分为原油开采、原油加工、化工和成品油销售四个子行业。原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石油化工企业的业绩,但是由于所处的生产环节不同,原油价格的波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海通证券的行业分析师石磊分析,原油价格上涨最直接影响的是原油开采上市公司,目前单纯从事原油开采业务的上市公司有辽河油田、中原油气和石油大明,这些公司从原油价格上涨受益最为明显。自年初以来三只股票的涨幅分别达到23%、17%和18%,它们的上涨确确实实与业绩大幅度提升的预期有关。

  原油加工企业主要有锦州石化、石炼化、大庆联谊、大元股份等上市公司。原油加工企业加工原油生产成品油,原油价格的上涨造成生产成本提高,但是今年2月1日国家计委将汽油和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了190元与170元,减轻了原油价格上涨对原油加工企业造成的压力。

  对于化工企业和成品油零售企业来说,原油价格过高对企业并不好。虽然原油价格的上涨也会推动化工产品和成品油价格的上涨,但是化工产品和成品油价格如果过高,必将会抑制需求,从而导致产品利润率下降。对于化工企业和成品油零售企业来说,25美元/桶左右温和的原油价格最为适宜,目前的价格使企业相当被动。对于油价上涨,石油下游产业却倍感忧虑。

  相关产业有苦衷

  作为用油大户的中国民航业,可能是受油价波动影响最大的行业。在国内成品油价上涨后不久,各航空公司也纷纷跟进上调了机票价格。此前航空机票也多次随着油价的波动而调整。

  2002年上半年,中国民航因为航油价格大幅攀升,全行业增加成本支出1.27亿元,使航油成本占航空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从22%上升到31%。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副总经理龚丰表示,机票价格的提升幅度并不能平衡油价大幅调整给航空公司带来的成本负担。

  除了航油上涨,航空公司在战争中可能还面对更多的影响。首先飞往战区的航班肯定会停飞。国航有关人士介绍:一旦伊拉克爆发战争,肯定会对民航有影响,但对国航影响不是很大。因为目前国航从北京飞往欧洲的航班,都走“北线”,即经俄罗斯前往欧洲,而不经过中东地区上空。国航15日晚发布消息,决定暂停CA945航班卡拉奇-科威特航班段。

  据南方航空公司董秘苏亮介绍,南航CZ329航班从北京起飞,经乌鲁木齐到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沙迦,这也是我国惟一直达中东地区的航班。这一航班曾因“9.11”事件的影响一度暂停飞行,去年1月7日复航。由于中东是热点地区,所以,早在复航时,南航就表示已经制定了应急预案:万一受到战争影响,不能从某个国家的上空飞越,可以启用备用航线,或者停飞国际段,而只执行北京至乌鲁木齐这一段国内航线的飞行。

  但是,战争对航空公司的影响显然不仅仅是停飞一些航班那么简单。战争时期,由于信心下降,选择乘飞机出行的人数会大大减少,航空公司迫不得已还会减少航班。但这主要影响国际航班,国内航班的影响不会太大。据北京地税局航空公司纳税数据推算,“9.11”事件后的四个月中,国航将可能面临3.46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航班的取消、保险费用的提高、航空安全投资的增加等使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据了解,“9.11”事件发生后的十几天中,由于美国全面禁航,中国国航一度取消20多个航班,直接经济损失达3800多万元。另据测算,“9.11”事件后,仅北美航线和中东航线就将使国航的客运收入减少8600多万元。除了民航业,战争还会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汽车等相关产业产生影响。

  至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由于全球金融市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联动性,中国股市对于战争已经开始作出反应,近期石油类个股飙升就是最直接的反映。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对外开放,其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对于国际游资是否会从美国转向中国,温铁军认为可能性不大。他认为,目前美国的外来投资已经跌到底部了,不太会继续下跌。另外,即使国际游资想找更安全的出口,也不会是中国,因为中国资本市场根本没有开发,国际游资不可能进来。对美国经济影响最大的“9.11”事件后,国际游资都没有进入中国,这次就更不会了。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白色情人月 激情体验心跳感觉!
  30M任你邮送相册,免费试用抽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裴勇俊 小灵通 点数卡
 
  新浪精彩短信


订新闻冲浪
赢彩屏手机!

5元!激情男女宝典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阿 杜] 坚持到底
[黄品源] 简单情歌
[光 良] 握你的手
[和 弦] 白桦林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IBM笔记本电脑
  • IBM T30-I9C
  • IBM T30-86C
  •   性感男人的诱惑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登喜路红瓶香水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