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美股 > 正文
 

资金回流美国 大型股是避风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23:49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7月3日讯】在这个国家,随着爱国主义的潮涨潮落,“买美国东西”的号召会定期地冒出来。

  多年前,消费品底部出现“日本制造”是一种禁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薯条(freedom fries)”的世界里——从一种特别知名的美国食品里把一个外国的名字去掉了(炸薯条英文为French fries)。

  不过,资金对国界是视而不见的,它只流向回报高的地方。一段时期以来,海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一直是投资者向往的地方,因为它们过去两至四年来(视具体市场而有所不同)的表现轻松地击败了标普500指数。

  流向新兴市场的资金于5月份结束——那正是大多数新兴市场触顶的时间。例如,在5月8日触顶之前,iShares新兴市场ETF在2006年的回报达到26%。

  即使是海外的一些主要市场,如法国股市,今年以来直到两个月前触顶之时,升幅也达到8%,高于同期标普500指数的6%。这听起来好像不算太大的优势,但别忘记这段时间仅略多于四个月。

  问题在于,美国主要股指落后于各种各样的海外股市,从拉丁美洲到欧洲无不如此,印度股市一度更是上升了惊人的60%。

  但是,美国主要股指的表现也不及美国小型股指数,因为标普600指数的升幅就达到标普500指数的两倍。我们可以试图找到国际股市与美国小型股之间的联系,但与其探求这个原因——媒体习惯这样做,我们不妨尽可能早地直接侦测这些关系何时发生了变化。

  这种关系——且不论是什么——于5月份发生了变化。突然之间,各种各样的股市都在“作自由落体运动”,新兴市场和小型股则是领跌者。是什么原因?同样,图表并不关心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发生,图表只显示事情已经发生,且趋势已被打破,它告诉投资者:这是警惕而非入场的时间。

  一个新的主题出现了——买美国东西!不,不是美国的产品,而是资金正在流回美国市场——股市和债市;尽管全球股市疲软,但美国的大型股目前表现却是最好的。

  例如道指成分股联合科技(United Technologies)(UTX)。虽然5月份和6月初表现疲软,但最近却一直领先于标普500指数。

  投资者必须牢记,我们说的是相对表现,按照这种标准,即使是赢家实际上也可能是亏损的。关键在于,对于那些必须或想要投资的人来说,国内大型股才是下跌时期的资金避风港。如果上周联储引发的反弹,动能能够持续,这些相对意义上的赢家就最有可能领导股市走出盘整。

  我们必须退一步来讨论6月稍晚的市场表现以及跌得最严重的类股和国家市场反弹也最厉害的现象。这种矛盾带来一个非常有趣而且重要的观点:如果前一阶段的领涨者下跌得最厉害随后又反弹得最猛烈,那么我们必须认为它们的波动性是最高的。

  在某些市场上,25%的下跌可不仅仅只是盘整。某些华尔街的标准将把这种程度的下跌归类为熊市(20%跌幅为分界),因此,看到那些前一阶段的领涨者——国际股市和小型股——再次猛烈反弹,与押注甲骨文(Oracle)和思科(Cisco Systems)领涨2003年牛市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2003年牛市中,根本没有这些科技股泡沫时期领涨者的身影。这与1999年相比是个不同的世界,2006年下半年股市看起来与上半年也是不同的。

  所有这些意味着,尽管出现了极不稳定的为期三周的反弹,也尽管如此悲观的情绪指数发出了看涨讯号,但股市上某些结构性的东西已经改变。股市在时间上距离5月份高点愈远,壮观的三年牛市已经结束的可能性就愈大。

  在这种情形下,国际股和小型股的领导地位应该会再次失去,从而使国内大型股成为最好的投资选择,毕竟,大多数大型股派发股利,这可以缓冲股价的下跌;而且大多数大型公司的业务基础牢固,也许能够抵挡来自利率上升和

能源涨价的压力。这是基本面,我们并不想深入谈论这个问题。

  我们只按图表传达的讯息去做。在美国大型股中寻找机会并不是在美国庆祝它生日时表现爱国主义的一种方式,而只是追随资金流的策略——这是惟一重要的事情。

  (本文作者:Michael Kahn)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