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这周有关于荣智健的消息。

  在经过9年审判之后,香港政府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4月10日裁定,中信股份(前身中信泰富,00267.HK)及包括荣智健在内的五名前执行董事没有从事市场失当行为。荣智健的脸面得以暂时挽回,不过加在荣智健头上的荣誉光环已经褪色,很难再恢复了。

  据媒体报道,审裁处裁定,中信于2008年9月12日刊发通函一事中,并未披露可能致使中信股份价格维持、提高、降低或稳定的虚假或具误导性资料,因而没有市场失当行为。

  这场导致诉讼的衍生品交易要回溯至2007年,当年中信泰富与包括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在内的13家银行签下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拥有巨额铁矿投资,需要以澳元购买设备和供应品,因此有锁定澳元和美元汇率的客观需要,澳元和澳大利亚的优势产业铁矿价格紧密相关,当时钢铁价格仍在上升周期,因此不少人依然看好美元。

  据报道,中信泰富购买的澳元累计期权合约共90亿澳元,平均价为每1澳元兑换0.87美元,而合约规定中信泰富每月都要买入,当汇率低于0.78美元时,公司更要两倍买入,直到2010年。然而,2008年9-10月份,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连续两次降息。地雷由此被引爆,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此产生了147亿港元亏损。这一波亏损让中信泰富大洗牌,2009年4月8日,因中信泰富购买澳元外汇衍生品导致严重亏损,荣智健辞去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职务。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注入15亿美元,并最终接手中信泰富,荣智健黯然出局。

  等荣智健出局之后,衍生品价格又迎来转机,当时在中国4万亿投资等引领下,包括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展开一波上涨。中信泰富2009财政年度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9.5亿港元,其中外汇合约获得净收益2.83亿港元。中信泰富2008财年巨额亏损126.9亿港元,其中杠杆式外汇合约损失158.9亿港元。

  这个衍生品交易中,假若澳元兑美元汇率持续走高,可以赚取的差价也不过是5000万美元,但一旦汇率走低,亏损的空间异常之大。其实如果处在2007年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理解这个交易,几乎没有人认为铁矿石价格会下跌,中信泰富投资的铁矿生意将巨赚。荣智健的这个衍生品交易被列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课程中,急剧变动的汇率和铁矿石价格让中信泰富变了一个大股东,荣智健受损,公司并无多大变化。

  回想当年加在荣智健头上的商业神话,还有那么多神的地方吗?

  荣智健出生在上海,父亲是被奉为楷模的红色资本家,作为富家公子没受过什么罪,只是文革期间到过四川当过知青下过乡,关于他的报道,精彩的是到香港之后。

  1978年,他只身持单程证到港,投靠堂弟荣智鑫及荣智谦,住在荣智鑫在浅水湾保华大厦的家,后来有机会入了股,在爱卡投资了100多万港元,最后出售公司时获得720万美元的回报。1982年,他用从爱卡赚的钱在美国创办加州自动设计公司,最终获得40倍回报。1986年,荣智健担任中信香港董事总经理,在国务院支持下进行了一连串收购,最重要的是借壳香植球的泰富发展上市,正式易名中信泰富。中信泰富又展开了一系列收购,获得大财团的帮助,名震一时,这些收购有如得到神助,在媒体报道中精彩异常。

  荣智健发家的关键一步,当然是加入中信香港,众所周知中信是荣智健的父亲荣毅仁在长期掌权,荣智健能够调动众多资源,中信泰富是一个神奇的综合体,一方面中信集团是大股东,另一方面荣智健也有相当比例的股权,在其中起着说一不二的作用。这个股权结构有很大好处,一方面可以依靠中信集团的资源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灵活经营,你可以说荣智健是为中信打工,也可以说是中信为荣智健加油。

  背靠这么多资源,中信泰富当然知道怎么利用,在2002年,中信泰富自己列出的十大业务变化之中,一大半都和内地有关。包括到澳大利亚开铁矿,市场也都在内地。中信泰富的开拓扩张总是能得到中信集团和政府破格支持,每当遭逢危机,母公司也必然毫无悬念地伸出援手。

  在此之前,关于荣智健的报道都是积极向上,机智异常,继承前辈高财商的。而在衍生品事件之后,人们会觉得荣智健背靠政府和中信集团支撑的那一面太重,他积攒起了大量财富,却没有能力维持下去,他是大意失荆州,不幸遇到2008年,也是缺少大智慧的表现,没能和香港那些白手起家的富豪一样布局沉稳。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