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计算机】政务云转型进入黄金年代

【国盛计算机】政务云转型进入黄金年代
2020年06月28日 23:40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国盛计算机畅想

政策持续推进“政务上云”,产业调研显示爆发式发展。2018年政府在政策中明确制定规划:到2018年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初见成效,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推广,到2019年底,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在“一网通办”方面,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市县级不低于70%。目前我们调研,主要政务云商多数实现高速增长(大于50%),其中BTH订单均到达百亿规模,产业进入了黄金时代。

政务云前期初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留下三大痛点亟待解决。过去5年间,政府累计投资了9497个智慧城市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万亿,政务云第一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步完成。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多个痛点,包括:1)大量数据孤岛存在,影响政府业务协同和效率;2)管理体制分散化,政务资源集约未完成;3)建设力量碎片化,缺乏统一建设和规划。

传统集成商近万家,政务云数据应用将推动行业空间及集中度大幅提升。前期建设沉淀下来的数据孤岛导致业务难以协同,云计算可以从技术上降低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难度高度。传统模式下,中国政企(政府+行业)IT市场虽然不小于民用市场,但存在近万家集成商,竞争壁垒不高,格局分散,重渠道轻技术,在转云模式(系统集中、快速迭代)下必将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以政府网站为例,截至2019年12月,中国政府网站数量已经从2016年6月的60673个缩减为14474个,累计下降76.1%,但实际数据化功能大幅提升。新的数据应用也将进一步打开行业空间,同时实现政务IT的真正价值,从事警务云应用的美亚柏科及数据交互安全的安恒信息相关订单均大幅度增长(预计40%+)。考虑云技术特征,政务IT行业CR10有望大幅度提升。

BATH从竞争思路已变成合作关系在前期建设阶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跑马圈地时代甚至出现大量“0元中标”的情形。目前,厂商之间合作的趋势愈加明显,2019年5000万重庆市政务云项目被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紫光云4家同时中标,以腾讯、华为为例,其在方案落地的过程中均选择了类似常山北明这样的服务商落地应用及运营,其中腾讯对其进行了股权投资。巨头承接IAAS,核心服务商及ISV完成应用及运营模式逐步清晰。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政务云及政府数据运营相关领域的太极股份易华录、常山北明、美亚柏科以及云安全厂商安恒信息。

风险提示:政务云订单落地未及预期、宏观经济影响业务进展、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恶性竞争

一、政务云初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留下三大痛点亟待解决

1.1、政务云是驱动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引擎

政务云与其他行业云概念类似,把政务作为一个行业,实现政务上云。具体而言,政务云是指云服务应用在政府领域,运用云计算技术面向政府机构提供基础设施、应用功能、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综合性电子政务服务,目的在于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

从表现形态来看,政务云对政府单位的用户包括政府部门、委办局,对外则面对广大的老百姓以互联网的形式呈现大量的政府生产系统、门户系统等各类系统。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第一步,政务云是当之无愧的“基石”,在实现资源集约化建设、打通“信息孤岛”、促进业务协同方面效果显著,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由IaaS层向PaaS、SaaS层发力。从技术层级来看,政务云的特色来自于网络,一般分为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区。一般来讲,上云主要指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区域,即是在IaaS、PaaS、SaaS三个层级在政务领域统一为行业提供政务云,在之前的阶段主要以IaaS为主,发展方向最后应该落实到PaaS平台层直到SaaS应用层,才能真正的实现政务云最后的应用。

基于PaaS层建设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可以有效打通数据壁垒,真正实现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资源整合和挖掘利用。而在政务云中引入SaaS,相对比传统软件在实施时间、流程化、成本和效率方面均具有更大的优势。目前,OA系统、邮箱、云盘等SaaS类应用已经在各级政府中普遍应用,数字证书、视频会议、电子签章也在逐步推进过程中。

1.2、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进展

2015年以来,政策持续推进“智慧城市”、“政务上云”,政府管理理念驱动政务信息化向政务云驱动。2015年“智慧城市”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家陆续出台新技术、产业、标准和人才等相关政策,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政务云作为新一代数据服务和共享平台,预计将为电子政务发展不可或缺的武器。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驱动政务信息化向政务云演进的内在动因。基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转变职能中心的理念,围绕数字化公民打造数字政府将是政务云发展的长期愿景。

2017年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到再到2018年的《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府在政策文件中明确制定以下规划:到2018年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初见成效,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推广,到2019年底,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在“一网通办”方面,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70%各级政府在此任务之下,大量引入云计算厂商,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鸿沟,重新架构计算框架,政务云进入了黄金时代,百度、腾讯、华为等厂商的订单开始出现本质变化。

1.3、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成,政务云关注点发生本质变化

政务云第一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步完成,政府机构对于政务云的关注点开始由“上云”向“云上”转移。不同地方政府所处的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北京、广东、浙江等部分信息化水平领先的省市率先进入到3.0阶段,大量的二线及以下地市处在1.02.0阶段迈进的过程中。现阶段政策的重点方向集中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信息共享协同,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务云市场的主要发展基调将是让地市级政府走出“为了上云而上云”的误区,强化以政务云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考虑到数据融合能够促进应用创新,应用创新反过来又会刺激新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共享,并创造基础设施的增量需求,未来政务云市场在IaaSPaaSSaaS层都将持续保持发展活力。

过去5年间,政府累计投资了9497个智慧城市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万亿,政务云第一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步完成。根据IDC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019》报告,2019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科技投资整体规模将达到1218.2亿元人民币,2018-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6%,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我们梳理了2015年至今,全国的智慧城市相关项目,分类为市政工程、交通运输、政府基础设施等19个类别,累计共建设了9497个智慧城市项目,投资额为145322亿元。城市云IaaS平台、城市的数据平台、城市运营、安全管理中心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治理基础设施基本已经完成建设,政务云第一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步完成。

我国政务云发展经历多年培育,已经从基础设施阶段开始进入应用普及阶段。根据信通院数据,2017年我国政务云用云量已经超过工业、金融、互联网等其他行业,预计未来仍然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为527.7亿元,相比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8.5%。预计2020年政务云市场预期将突破千亿元,2023年整体市场规模可达1114.4亿元,未来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6%

截至2018年年中,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中,已经有30个省级行政区已经建有或者正在建设(完成招标)政务云;在我国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已经有235个地级行政区已经建有或者正在建设(完成招标)政务云。

在上云程度方面,政务云建设在国家政策指导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推进下,已经取得较好的上云推进效果,近90%的部门、70%的业务系统已经在云上运行。在建设和运营成本方面,和传统模式相比,政务云建设模式可以为政府节约三成以上的成本,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应用成效方面,政务云能够显著提高政务办公和民众办事效率,部分政务事项的办理时间缩短90%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超过95%

1.4、前期政务信息化建设留下系列问题

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多个痛点,包括系统数据孤岛化、管理体制分散化、建设力量碎片化等问题。

痛点1:大量数据孤岛存在,影响政府业务协同和效率

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信息共享难题,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广泛存在。

信息孤岛是指政府在涉及到跨部门、跨地域的办公和服务需求时,存在的信息来源彼此独立、信息系统无法兼容、信息处理难以联动,信息运用不能互换共享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堵塞现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十二五”以来,通过统筹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在局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未能从全局上和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多年的遗留问题导致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数据难以共同共用。智慧交通、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社保等仍然是独立的系统和平台,没有一体的智慧城市规划体系,去促进横向、纵向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逐步消除信息共享的障碍。

“信息孤岛”的存在导致群众办事需要重复递交各种资料、往返多个部门、等待审批周期过长,严重影响办事效率。以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为例,在数据联通改革之前,个人需要向国土、住建、地税三部门递交65600页材料,数据共享后只需要递交17200页材料,住建部门房产交易信息办完以后共享给地税用于税费核算交费,并最终由国土办理证件,过程当中既有受理材料共享,也有联办部门办理信息共享给下一个部门。

痛点2:管理体制分散化,政务资源集约未完成

每个委办局和部分可能自己要建设一套机房,布一套完整的软硬件,所以无论从硬件、软件和人员来看都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而由于各级政府服务类型不同,面对对象存在差异化,因此对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业务需求量低的部门来说,会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导致信息化投入存在较大浪费。而对于业务需求量高的部门来说,业务上线慢、系统配置复杂、难以快速扩容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从大量的投入转变为采购服务,以购买服务代替自主建设成为中国政务云行业主流的商业模式。整体逻辑上,基础设施层和平台支撑层的云服务采用按需购买,通常会签订三年或五年的合同,根据各项云服务的年消耗量来进行计费;业务应用层采用整体购买服务的模式,如智慧交通、应急指挥等项目往往会进行单独招标,但针对部分标准化程度高的应用,可以采用SaaS模式提供服务,相应的会按照使用人数、功能模块等维度以用量计费。

痛点3:建设力量碎片化,缺乏统一建设和规划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匀,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推进政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各级政府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造成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导致各地建设的信息系统种类繁多。整体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越强。以2019年省级政府晚上政务服务能力进行聚类分析可得,第一、二类为指数排名前8位的身份,覆盖了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以及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而西部、北部地区受限于经济水平、地理环境、基础条件等因素,各项指标都相对落后。

二、打通数据资源成必然趋势,数据应用推动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前期建设沉淀下来的数据孤岛导致业务难以协同,云计算可以从技术上降低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难度高度。传统模式下,中国政企(政府+行业)IT市场虽然不小于民用市场,但存在近万家集成商,竞争壁垒不高,格局分散,重渠道轻技术。新的数据应用也将进一步打开行业空间,同时实现政务IT的真正价值,从事警务云应用的美亚柏科及数据交互安全的安恒信息的政务业务都将受益于政务云的转型而大幅度增长。考虑云技术特征,政务IT行业CR10有望大幅度提升。

2.1、打通数据资源成为必然,云计算助力传统政务系统升级转型

政务系统打通是必然趋势,云计算助力传统政务信息化升级转型:

第一,政务云可以打通分散的资源,从技术上实现业务协同的可能。对于我国政务信息化普遍存在的各地为政、资源分散等问题,政务云可以从技术上降低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难度。通过政务云平台,多个政府部门可以共用相应的基础架构,实现各政务系统之间的软硬件共享、审批协同,从而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基于云计算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务云,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第二,云计算的本质避免了信息化的重复和浪费。云计算的的本质是弹性、可扩展,因此利用云计算来实现政府基础设施资源集约化建设,可以解决机房和设备上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费的问题。随着政府购买云服务成为主流模式,信息软硬件资源交给专业的云服务商管理,政府不再负担信息系统维护和升级,节省了运维费用。此外政府部门可以实现快速的系统部署和业务上线,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国政务网站就能代表中国政务系统集约化日臻完善。为了改变数据不通、使用不便的局面,国家以“一网通办”为目标,积极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历史上中国政府网站的建设都非常分散,功能也仅局限于简单的信息发布。截至201912月,中国政府网站数量已经从20166月的60673个缩减为14474个,累计下降76.1%。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已联通46个国务院部门和32个地方政府,可提供国务院部门1142项和地方政府358万项在线服务,功能方面也向着核心行政管理一体化、公共服务获取移动化、政务流程问责透明化转变,涌现出浙江省“最多跑一次”、广东省“数字政府”等优秀实践。同时各地区政务服务平台加速向统筹建设、协同共享转变,31个省级政府的政务服务平台能够覆盖省、市、县三级,其中有21个已经能实现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全覆盖。

2.2、政务云数据应用激活平台效应,推动龙头集中度提升

购买运维服务是政务云历经多年发展孵化出的最优模式。和政府自建数据中心相比,购买服务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政府一次性成本投入、增强资源弹性能力、简化大量运维工作。未来政府购买服务将会成为一个主流,预计超过七成的政务云项目采用购买服务形式。

上海和北京是政务云服务和运维能力较为突出的地区代表,对全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上海:政务云体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政务外网,统一为各部门提供服务。部分委办局根据现有业务规模、机房环境、技术力量和条线要求等情况,形成5个左右云分中心;随后逐步实现云分中心向市级云中心整合。16个区政府自主建设区级云,与市级云在逻辑上实现一体化。全市最终形成“1+16”市、区两级云体系。市级云架构由设施资源层、中间平台层、业务应用层组成,在政务云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保障下,通过各类用户终端,为政府内部提供统一信息化支撑,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外部服务。

IaaS设施资源层,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选取2家云服务商分别构建双活系统,各自保障云平台可靠运行,同步推进2家云服务商平台间的数据共享。同时,将云基础设施接入政务外网,优化承载电子政务云的传输网络,实现“云网合一”。

PaaS中间平台层,选取1家云中间平台服务商,根据云设施资源建设进度,同步开展PaaS中间平台研究,逐步推进PaaS中间平台建设,为硬件资源的灵活调度、业务应用的快速构建和灵活部署提供高效支撑。

SaaS应用层,通过实现网上政务大厅、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办公协同平台等综合性应用平台的云化,提供统一的应用平台框架服务,各部门在统一标准规范下,开展网上审批、网上办事服务、综合监管等应用建设,并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选取一批符合资质要求的云供应商进行统一开发,向各用户部门交付使用。各部门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提出业务需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会同专业云服务商开展应用建设,并实现云上运行。

北京:政务云采用“企业投资运营、政府采购服务”的模式,致力于为各委办局用户提供优质的政务云管家服务。太极股份是北京市政务云标杆项目的承建方和运营方,2016年年初,由太极股份承建并提供运营服务的北京市级政务云平台上线,正式面向全市各委办局和部分区县提供基于云的服务,让用户体验从系统入云规划阶段、系统迁移入云阶段、系统云上运行阶段至系统退出阶段全流程的管家服务。2018年,北京市政务云在太极云上运行的委办局增加至69家,较2017年增长7.8%,业务系统644个,较2017年增长208%,分配云主机5134台,较2017年增长88.33%这也标志着政务信息化建设从传统IT建设转向运营合伙人。

2.3、政务云下一阶段:数字城市的核心大脑

政务云正在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在政务云基础设施之上,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实现城市经济运行、城市综合管理、城市综合服务的精准数字化提供保障。相对于传统政务信息化以职能为中心的理念,数字城市强调以数字化的公民为中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以新冠疫情各政府的响应为例,在疫情期间,各地政府和各类型厂商快速响应,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疫情防控。在未来数字政府的形态中,以政务云为支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驱动的实践将得到政府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三、BATH从竞争思路已变成合作关系

3.1、逐渐告别“跑马圈地”时期,厂商联盟合作互补替代竞争

从“0元中标”到行业合作,行业正在发生偏好变化。在前期的IaaS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个政务云服务商在招标时甚至愿意大量让利来“跑马圈地”;同时由于政务云从项目制招标转向服务采购制的趋势越来越明晰,政务云项目“0元中标”和“一分钱中标”的情形也逐渐增加。这挤压了政务云服务提供商的盈利空间。

2018年北京市级政务云,根据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发布《2018年市级政务云(云服务商)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告》,中标企业包括太极计算机股份、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金山云、优刻得五家公司,此外再加上首都信息、浪潮软件中国联通此前也成功中标,一共8家政务云服务商中标。

20199月底,重庆市进行电子政务云平台招标,10月底,阿里云、华为、腾讯云紫光云四家云计算平台同时中标,具体的分工方面,重庆市政府与阿里、腾讯都进行了合作协议签署,明确说阿里“助力重庆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而腾讯则“打造城市文化标签、助力本地企业数字化升级、智慧城市建设、本地数字化人才培养”,显示出基建层与服务、应用层的区分。

从0.01元低价中标厦门市政务云到5000万重庆市政务云项目被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紫光云4家瓜分,这种行业“偏好”的变化只用了短短2年时间。5000万元的订单让4个头部厂商同时中标,也代表着政务云赛道秩序的重新建立。

3.2、政务云四类主导厂商合作竞争,头部厂商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政务云四类主导厂商布局各异,合作与竞争并存。政务行业已经成为各大云计算厂商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目前市场上政务云厂商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企业;二是浪潮云、曙光云、华为云等传统IT厂商;三是以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京东云为代表的公有云IaaS互联网企业;四是太极股份、神州数码等系统集成商。这四类厂商会基于自身的优势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并联合各细分领域的厂商,例如税务、人社、交通等行业垂直领域厂商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提供商,共同形成政务云生态。

1)电信运营商拥有基础电信资源,其中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为代表,其国有资本背景备受政府客户信赖,整合和运营能力较为突出。

2)公有云IaaS互联网企业以IaaS服务为核心优势,其中阿里云、腾讯云为代表,它们背靠互联网流量,倾向于从应用出发向下适配基础设施资源,并以平台方式输出。

3)传统IT厂商基于服务器等基础设施的优势,其中以浪潮云、曙光云、华为云为代表,它们优先建设基础设施,然后向上搭建应用服务。

4)系统集成商拥有强大的落地能力,其中以太极股份、神州数码、东软集团为代表,这些企业多以咨询规划作为导入点,通常以平台建设和解决方案切入政务云。

政务云产业链的需求方是各地方政府和委办局,地方政府的政务云建设一般是由经信委汇总各委办局提出的信息化需求,进行统一的服务采购和监督管理。政务云建设中,大型项目往往总集成商来负责整体的咨询规划、实施建设等工作。总集成商以整体解决方案切入市场,在承接项目后自身会提供底层基础设施及平台支撑层的建设,而将其他非优势的服务内容进行分包,交给自己的生态伙伴或者政府客户指定的服务商来完成。

不同背景的厂商发挥自身优势,各自细分领域的集中度提高,形成更深的竞争壁垒。政务云市场空间巨大,不同背景的厂商大多希望发挥优势,在产业链上下游占据最稳固的地位。未来政务云市场将出现更多厂商联盟和合作形式,不同厂商互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政府提供云服务。例如部分公有云厂商直接中标后,会交给集成商负责总集成和运营服务,电信运营商和云服务商也会在云计算产品和技术方面加强合作。对于“产品+技术”类厂商,业务应用层的行业经验、数据模型可以复用,各个细分领域的集中度可以提升;而基础设施和平台支撑层的云服务厂商,也会因为政务云的建设重点转向数据融合和应用创新,也将能够形成竞争壁垒。对于“集成+运营”类厂商,则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产品输出,而会以规划为导入点,提供政务云整体解决方案。

四、投资标的

4.1、太极股份:多地政务云进入运营服务阶段

多地政务云业务进入到运营服务阶段。太极股份的政务云运营服务包括北京、海南、海口、山西等地,2019年初太极中标天津市政务云,助力天津市构建政务云运营和服务体系,为天津市各政府部门提供政务云服务。截至2018年末,太极政务云已经承载近200个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运行,涉及政务服务、医疗卫生、科研教育、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人力社保、食品监督、新闻出版等领域。

产品体系不断丰富,运营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方面,太极云的云服务产品体系不断丰富,2018年,太极云面向客户的政务云“服务目录”较2017年增加30余项,形成以CPU、存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等为代表的基础软硬资源服务,以防DDoS攻击、漏洞扫描、安全加固、IPS等为代表增值安全服务,以及办公与业务应用、视频会议、重大活动会议支撑保障等为代表的云应用服务;另一方面,太极云的云运营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司不断完善政务云运营服务体系,保证政务应用和基础IT资源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统一落地、业务的有效协同和服务的高效整合。

4.2、易华录:与铁塔公司展开数据服务业务合作

易华录的数据湖运营主要提供包括湖存储、云计算、大数据服务、 IDC服务、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共6大类基础服务。为了能够更加丰富数据湖运营的基础服务,在运营服务方面,公司自主研发了数据湖门户平台,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数据科学算法平台,与联通、金山、小米等重点企业合作联合开发了“云湖”、“云盘”等2B2C的云存储产品,为数据湖运营提供了有效工具。其中津南智脑已接入视频,内设人工智能算法,开展了数据开发应用大赛,以及医疗影像云、融媒体项目、物联网项目等。

与铁塔公司生态开展数据服务合作。613日,易华录公告与铁塔智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IDC、边缘计算、数据存储及增值服务、5G智慧城市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铁塔是5G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涉及公安、军队、水利、国土、环保、应急、旅游、气象等约34个行业,结合铁塔资源为客户提供大量的通讯及物联网应用服务,从而产生的海量数据的长期存储与应用需求。易华录将利用自身能力为铁塔生态衍生数据提供低价、优质。安全的数据存储服务,提升双方在物联网领域的服务能力。

4.3、常山北明:政务云进入运营模式,与巨头合作多点开花

政务云ODR已在多地落地,进入运营模式。公司ODR平台已经在浙江、北京、广东、云南、江苏等二十余个省市落地,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北明软件在政法领域的签约额呈现了快速增长趋势;20199月,公司子公司北明软件与ODR核心团队等合资成立了“北京枫调理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市域社会治理辅助运营类服务”,专项经营“基层社会治理人才教育与培养”服务、与腾讯集团和中国网安等共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层社会治理协同机制保障的开放式法律存证“至信链”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触达服务空间“微治理空间”服务及各类专项关键基层社会治理场景及类型化纠纷处置服务,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辅助服务能力,并在多省市初见成效,成为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关注业务领域和试点项目,并在后疫情期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腾讯、华为合作,智慧城市项目多点开花。与腾讯合作,深度参与了国省事、北京通、数字广东、数字湖北、智慧宿州、长沙城市智脑、江苏省政务服务、深圳盐田智慧城市、深圳罗湖区智慧教育等多个项目。北明软件与华为联合中标的长沙市望城区智慧城市项目是全国第一个基于全鲲鹏架构下的智慧城市,华为及北明将共同构建长沙望城“云底座”,提供城市大数据以及智慧城市应用等服务。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新架构,推动政府数据治理,释放政府数据红利,形成大数据驱动、智能化运行、多主体协同、内生性治理的“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

4.4、美亚柏科:公安大数据平台研发积累释放规模效应

电子取证行业龙头,公安大数据信息化先行者。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各级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实现社会治理和政务信息化服务,提供电子数据取证设备及网络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公司已形成包括电子数据取证、大数据信息化产品、网络空间安全及专项执法装备“四大产品”体系,其中电子取证业务是公司收入贡献助力,大数据信息化平台业务成为业绩主要驱动力。引入国投智能做战略股东,依托央企资源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带来更多成长空间。

大数据信息化平台需求强劲,多年研发积累释放规模优势。公安部成立全国公安大数据工作领导小组,公安大数据要做到1)技术融合、2)业务融合和3)视频大数据、网络大数据和各业务警种数据全面融合,公安大数据信息化平台需求强劲。作为特殊的专网,公安的IT系统尤为复杂,庞大的的数据积累和多状况的业务系统,烟囱式垂直应用众多,业务壁垒极高。公司参与国家重要行业的大数据标准制定,通过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协助客户打破各警种信息化建设的烟囱,实现数据的深度融合,技术研发致力于模块化与快速部署,公司2019年研发费用为2.93亿元,同比增长31%,研发费用持续加速增长。由于大数据平台的模块化、组件化研发,多年研发积累大大提高了大数据模块的复用能力跟通用率。大数据信息化产品的规模优势将逐步得到体现。行业扩展在多警种、监察委、司法部多部门发力。同时,公司具备资质优势,国投控股后央企背景强化拿单能力。

4.5、安恒信息:政务云平台和服务业务打开空间

安恒平台系统销售面向政府、网信,以大额订单订单为主。根据采招网,安恒信息20193月中标“襄阳市政务云网络安全监测监控平台”项目,其中由安恒信息提供的包括安恒明鉴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通报预警平台及其他基础类产品等产品合计价值超200万元。

云安全服务主要对接云平台,并提供云SaaS化的远程安全服务。公司与电信天翼云开展合作,在专有云、公有云等架构上共同搭建云安全服务市场,为企业提供包括上云前的安全评估、上云中的安全监测、上云后的实时防御。2019年,公司云安全服务已入驻天翼云、用友云等30余朵云,覆盖企业用户数超5000家,各类网站达1万余户,服务云主机达数十万台。

风险提示

政务云订单落地未及预期:政务云的推进速度有赖于政府和平台商、集成商等各环节的配合,如果政府的动力不足,政策推进力度不足,或者下游的平台厂商的落地能力不足,都会造成订单落地不达预期的可能。

宏观经济影响业务进展:宏观经济的影响,尤其是新冠疫情在短期一定程度上对政务云业务的招标、销售以及现场交付工作造成限制。

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恶性竞争:政务行业已经成为各大云计算厂商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目前的趋势是从竞争开始走向合作,但不排除空间巨大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再次出现低价竞标的恶性竞争可能。

具体分析详见2020年6月29日发布的《政务云转型进入黄金年代

分析师刘高畅 分析师执业编号S0680518090001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计算机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计算机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2 新强联 300850 --
  • 07-01 云涌科技 688060 --
  • 06-29 锦盛新材 300849 13.99
  • 06-29 四会富仕 300852 33.06
  • 06-29 葫芦娃 605199 5.1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