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中国房地产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任泽平:中国房地产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2021年08月02日 19:54 财通社

投资研报

【尾盘资金异动】大震荡是调仓换股的好时机?尾盘资金疯狂抢筹11股均超1亿元(名单)

【硬核研报】制造业高景气拉动工业自动化需求爆发!“国产替代”叠加“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智能制造龙头三大“工业母机”业务高增长可期

【深度】选择好正确的投资方向!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硬创新”时代来临!国内半导体代工龙头获得打入产业链的机会窗口(受益股)

【机构调仓】十大核心基金最新调仓踪迹泄露!张坤、刘彦春等顶级基金经理调仓曝光(名单)

  任泽平最新演讲:中国房地产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还面临四大挑战,每个解决不好都有可能会退回去。”这是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2021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峰会的演讲中提到的一句话。

  他认为,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中等收入陷阱。而除此之外,中美贸易摩擦;人口老龄化;如何从要素驱动、人口红利转变为创新驱动;如何建立新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调动技术官员和企业家积极性等,这些挑战同样艰巨,甚至任何一个挑战不能妥善解决,中国都将存在倒退的风险。

  在指出艰巨挑战的同时,任泽平也分享了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并对如何化解这些难题,提出了四大倡议。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高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来到美丽的杭州,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初步看法。

  讲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想从十多年前中国宏观经济领域最大的一场争论开始。2008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随后中国经济出现了下行,2009年刺激之后,2010年也是继续下行。面临中国经济这种持续的下行,怎么看,怎么办?当时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心接到一个研究任务,中国有没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给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一个数据,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化率是17.92%。43年前,中国82%是农民。经过40多年的发展,按照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4%,我们成为了以工业和城市为主导的社会。

  第二个数据,1978年中国人均GDP还不如印度,一穷二白,经过40多年的发展,2020年中国人均GDP突破了一万美元,大致是印度的3倍。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地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释放出中国新的增长潜力,那么大约再过五年,在2026年前后中国就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过发达国家的门槛。十年二十年前,这件事遥不可及,今天已经近在咫尺。

  第三个数据,中国GDP规模在1978年可以忽略不计,当时基本是一个封闭经济体,但是去年中国经济体是一百多万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大致相当于美国经济规模的70%,我们贡献了世界经济增长的1/3,相当于整个世界经济GDP盘子里的17.5%,中美加起来超过40%,第三名的日本大约是5%,是我们的零头,德国是4%。

  虽然今天中国经济规模已经相当于美国的70%,相当于世界的17.5%,但是中国是14亿人,美国是3.2亿人,日本1.3亿,整个欧洲7至8亿, 中国人均GDP还只是美国的1/6,所以还有巨大的差距,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潜在发展率是5%至6%,美国是2%,欧洲、日本可能只有1%。我们的潜在增长率还是美国的2至3倍,所以这是很容易算出来的题目,大约再过十年,中国经济规模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发展阶段,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毫无疑问,最大的挑战是中等收入陷阱。2010年我们中心接到这个研究任务,整个宏观经济学界大约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下行是周期性原因,中国还能高增长,缺乏的是刺激;第二派是以中心为代表的机构,认为中国这一轮下行是要增速换档,出路是改革。非常幸运,新一届中央领导用了这个判断,增速换档,经济L型,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提出中国未来的出路是增速换档,但是成功的概率只有10%,当年拉美、东欧成功地启动了一些追赶模式短暂地追赶过,后来掉下来,在中等收入陷阱止步,只有中日韩、中国台湾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了增长动力的切换,表面上是增速换档,实际上是动力的变革。毫无疑问,如果选择做正确的事,运气就在你这边。经过这次思想的大变动之后,社会形成了共识,我们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三大攻坚战,我们向世界承诺双碳和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等等,这些战略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中国经济学者当中,我对中国经济前景比较乐观,我曾经提出一个乐观,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成功,中国还面临四大挑战,每个解决不好都有可能会退回去。

  一个是中美贸易摩擦,站在大洋彼岸的第一大世界经济体会怎么想?未来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有赖于这两个国家要作出调整,美国调整,接受一个日益崛起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作出调整,强大之后怎么避免引起邻国的猜忌和恐惧,同时承担更大的全球责任。

  二是内部,比如说人口老龄化,国内我是最早呼吁放开三孩,中国面临老龄化的速度前所未有,我一个老朋友认为我们正在步入日本后尘,但是这个事情是灰犀牛,如果主动应对就可能化解,如果视而不见就会不断挑战我们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包括中国怎么从要素驱动、人口红利的逐渐建行建远,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跟国内一批学者倡导新基建。

  当然还有一些挑战,比如说破容易、立难,怎么调动技术官员和企业家的积极性,都需要建立新的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

  我有四个倡议:

  第一,大力建设新基建。中国过去40多年的成功,无非是因为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国际化红利,中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中国举国体制特别适合干大规模超前的基础设施,是越南、印度等其他经济体无法比拟,中国成为世界制造的中心,我们抓住了全球化的红利,中国是2000年之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未来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有效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活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打造中国的新引擎。

  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铁路、公路、桥梁的话,那么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一定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科技新基建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新基建。如果能够大规模地启动中国新基建,将会降低中国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具有强外部性是有基础设施属性,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来投。未来新一轮基建主要有三大内涵:

  一是新的领域。

  二是新的地区。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从人口流入的地方进行投资。

  三是新的方式。新基建需要新的配套制度变革,将更多地依靠资本市场,创新性的基建和企业本身就是高风险、轻资产、技术迭代比较快,需要小步快跑地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来培育,所以资本市场也发展到了国家战略。

  中国基建存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水平和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我们要有客观理性和冷静的认识。把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发达国家进行对比,毫无疑问,中国有些领域已经建设得非常好,但是在清洁能源、互联网覆盖、研发强度、医疗、人均博物馆、人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大学、单位GDP能耗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就是我们的潜力。再比如说中美研发,中国RD投入在快速上升,但是中国大量研发是应用型研发,在基础领域的研发,无论是软件硬件,还有很多的短板。

  第二,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和人才。

  我们基于大数据,根据人才流入、应届生流入、硕士级以上人才指标进行测算,列出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

  重点看榜单的排名,排在前面的是北上广深,但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去年杭州力压上海成为第二名,杭州的入户门槛远远比北京、上海低,但是北京、上海也加入了抢人大战。

  其次,南京、苏州也不错,分别第六、第七,成都也很好,成都现在已经进入到2000万人口的城市,然后还有宁波、长沙,长沙第一次进入前十的名单。我有一次参加活动,他们说长沙是第一大网红城市,因为长沙房价低。

  我们用人口净流入的指标,东部人才流入占比正在不断提升。人才是集聚的,不是分散或者均衡发展的。东北、中部、西北都出现了人才不同程度的流出。

  我们再看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的人才流入占比是正流入的,人才的流入是集聚的,长江中游已经呈现流出。我们发现一个新的现象,最近几年京津冀在人才方面竟然是流出的。

  我们在看南北经济的差距,2012年之后南北经济差距大幅度拉大,不仅是东北,甚至是京津冀都出现了人才流出,从14%扩大到了20%,现在南方占中国经济的比例已经是高达64.6%。包括人均GDP。其实北方,无论是西北、东北,包括京津冀,它们资源比较禀赋,中国最好的资源在北方,但是现在南北差距拉大,主要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以及营商环境的差距,中国高质量发展未来很重要的是提高市场化程度,包括改善区域的营商环境,北方什么都不差,就差这个。

  第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鼓励生育。

  这张图展示了中国人口的主要特点,中国人口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是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图,非常清晰地展示出了中国的婴儿潮是1962至1976年,中国一对夫妇生五至六个孩子,1976年实行计划生育,现在最新综合生育率是1.3%,1.3%就是现在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水平,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1952年至1976年出生的这批人决定了中国经济的主要特点,中国高速增长就是这批人干出来的,中国主力劳动力二三十岁能不增长吗?中国为什么出口第一?人多人年轻人便宜。

  中国房地产为什么黄金20年,这批人结婚生子要买房,为什么最近大户型卖得好,这批人要换房。这一波婴儿潮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1962年到1976年出生的人口今年多大了?1962年出生的已经59岁了,1976年出生的已经45岁,中国这波婴儿潮人口是45岁至59岁,老龄化这个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明知道它要来,短期还改变不了,因为今天的老龄人口60年前生的,这个曲线往后移60年就是我们的老龄化,前面享受了多大的人口红利,后面就有多大的老龄化负担。“十四五”末,中国这波婴儿潮人口多大?

  50至64岁,十五五末是55至69岁。到203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1/5,2060年占1/3。大家想象一个场景,再过40年,我们大街上溜弯的1/3是65岁以上。

  再来看中国人口结构,80年代、90年代人口结构非常年轻,是一个金字塔,底下的年轻人养了很少的老年人口,所以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高出口。2015年人口结构变了,青年劳动力变成了壮年劳动力,原来给你送快递的小哥变成大哥了。

  还有少子化,2012年放开单独二胎政策,2016年放开全面二胎,中国人口领域发生了一场大的论战,保守派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胎,当年的新生儿会有三四千万,结果只生了1700多万,随后大幅度下降,2020年中国新生儿只有1200万,一个14亿的经济体只生1200万,综合生育率1.3%。为什么我们少子化?一个是主力育龄妇女大幅度减少,日本老龄化为什么这么严重?主要原因在于两个,一是错失生育窗口,二是鼓励生育力度不够。不婚化,离婚率上升,结婚率下降。

  政策建议: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一是经济补贴,二是服务供给,三是妇女就业保障,四是延长假期。

  启动新房改: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控制金融杠杆和房产税。住房制度决定房地产市场。中国房地产出路就是四招,一是城市群战略的确立;二是人地挂钩;三是控制金融杠杆;四是房产税。

  中国房地产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在过去这些年,人不断往城市群这些地方流入,但是我们要控制大城市,人口流入和供地比例系严重错配,有的地方人都跑了,你还在供地。我们国土规划、空间规划出了问题,我们按照计划的思维,我们要控制大城市,我们要中小城镇化战略,其实这是有问题的,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人地挂钩,要改变人地错配的状态。

  还有就是城市规划出了问题,东京人均轨道旅程率是北京的4倍,78%人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因为我们的城市规划以及对大城市发展理念的问题,我们轨道交通供给不足,而且教育、医疗整个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所以北京22.7%的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大量的人选择自驾这种不绿色的出行方式,必然拥堵和空气污染。

  中国的城镇化率现在是64%,发达国家都干到了80%至90%,中国的城镇化率还有15年的时间窗口,还有巨大的空间来进行城市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这样一些大的调整。到2030年1.3亿新增城镇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四大都市圈、19个城市群。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相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在这个国家扎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展现了推动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我们深信随着未来新一轮改革红利的释放,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谢谢!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红卜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04 沪农商行 601825 8.9
  • 08-03 海天瑞声 688787 36.94
  • 08-03 义翘神州 301047 292.92
  • 08-03 山水比德 300844 80.23
  • 08-02 中富电路 300814 8.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