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姜超:减税空间从哪来 是否可以超万亿?

海通姜超:减税空间从哪来 是否可以超万亿?
2018年12月23日 13:30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线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倾听;您爆料,我报道!在这里,我们将回应你的诉求,正视你的无奈。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倾诉与吐槽”!爆料联系邮箱:finance_biz@sina.com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减税空间从哪来,是否可以超万亿?

  (海通宏观每周交流与思考第298期,姜超等)

  摘 要

  展望2019年,经济增长面临着内忧外患,目前内需中的汽车、地产销售均已降至负增长,而外需出口增速也可能在明年转负。如何应对经济下行的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税确实是民心所向,但我们靠什么来减税,未来减税降费的空间有多大呢?

  经济不太好,财政也缺钱。

  虽然大家都在期待减税,但现实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其实制约了我们减税的能力。

  18年10、11两月,我国财政总收入、税收收入增速均出现了负增长。虽然在过去两年的4季度,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速也曾出现过负增长,但都是出现在11月以后,今年则是提前到10月份。而上一次税收增速在10月份出现负增长,还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

  而且从税收的结构来看,11月的国内增值税收入同比下降1.2%,国内消费税收入同比下降71.3%,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9.4%,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17.3%,四大主要税种全部出现出现负增长,说明财政收入面临了巨大的减收压力。

  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反映近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其中与增值税相关的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降至5.4%,上一次类似低增速也是出现在2008年。与消费税相关的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8.1%,为03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而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10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降至3.6%,位于过去3年的最低位水平附近。

  如果财政也没有钱,我们靠什么来减税呢?我们认为有三种方式可以支撑减税:

  减少财政支出,压缩行政基建。

  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对应,因此第一种减税方式是压缩财政支出。

  政府的财政支出通常包括经济建设、行政支出、医疗社保、教育、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项目。我们发现,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出当中用于经济建设和行政支出的比例过大,存在压缩空间。

  18年前11个月,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中,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等相关经济建设支出合计占比接近25%。根据IMF的统计,15年我国财政中经济事务支出占比高达28%,约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三倍左右,与印尼、泰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也约是其两倍左右。

  此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虽然行政支出看似不高,但主要原因在于2007年财政支出口径有所调整,部分行政支出被分散到其它支出功能科目中去,不再单独统计“行政管理费用”,比如在17年节能环保支出中,行政管理支出占比就接近6%。而我国事实上存在着较多的财政供养人员,仅以窄口径的公务员数量而论,16年底我国仅有719万人左右,但按照08年披露的公务员与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估算,16年我国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接近4300万人,平均每百万美元GDP供养财政人员3.8人,约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6倍。

  19年,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估计会达到22万亿,如果能够减少5%的经济建设或者行政支出,就可以释放超万亿的资金用于减税。

  推进国企混改,出售国有资产。

  我国过去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经济建设,形成了大量的国有资产,因此也可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用于减税。

  根据《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017年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83.5万亿,负债总额118.5万亿,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50.3万亿。

  2017年我国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241万亿,负债总额217.3万亿,形成国有资产16.2万亿。此外2017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30万亿,负债总额9.5万亿,净资产20.5万亿。

  综合来看,加总一般企业的国有资本及权益、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之后,17年我国国有净资产总额约为87万亿。如果能够进一步推进国企混改,例如出售国有企业部分股权,哪怕仅仅是出售国有净资产的1%,就可以筹资近1万亿用于减税。

  即便不出售国企股权,如果能大幅增加国企分红,也能给减税筹资。2017年中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达到2.9万亿,而由国企利润上缴形成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只有2580亿。国有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可以考虑增加国企利润上缴比例,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80年代的撒切尔通过减税治好了“英国病”,而且没有增加财政赤字,靠的就是出售国有企业股权,不仅减轻了居民和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且由于民营企业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对企业的经营效率也有提升。

  增加财政赤字,可以举债减税。

  如果既不想减少财政支出、又不想出售资产,那么还有第三种减税的方式,就是政府举债来减税,对经济有三大好处:

  一是可以降低经济的运行成本。目前中国国债利率大约是3.3%,而3季度末居民房贷利率为5.72%,18年初我国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高达7.6%,这意味着如果通过政府举债,并减税给居民企业支配,可以大幅降低社会整体的融资成本。

  二是可以熨平经济的波动。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减税可以防止经济失速,等到经济好了以后可以再加税,防止经济过热。

  三是可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由于减税相当于增加了居民和企业的税后收入,可以提高居民工作和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提高经济的增长潜力。

  80年代美国的里根实施了两次大规模减税政策,带领美国走出滞胀陷阱、步入到了繁荣时代,其减税靠的就是政府举债。在里根执政期间,财政赤字率从70年代的2%上升到4%,而国债规模也从9000亿美元翻了3倍达到2.9万亿美元,其政府债务/GDP也从37%上升到55%。

  但是大幅的减税减轻了居民和企业的负担,释放了经济的活力,美国研发费用以及知识产权投资占GDP的比值开始持续上升,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财富创造的源泉,以纳斯达克为标志的创新指数在过去40年的涨幅高达50倍。

  政府债务仍低,存在举债空间。

  虽然政府举债减税有诸多好处,但如果政府举债过度,也会产生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当年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就是部分欧洲国家政府举债过度。国际上通常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作为政府债务率的警戒线。而在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时,希腊的政府债务率高达172%,意大利高达117%,葡萄牙高达114%。

  而日本在多年财政刺激之后,其政府债务率已经很高,所以还不得不经常上调税率来弥补国库亏空。

  相比之下,中国的政府债务率还不高,具备短期上升的空间。目前中国的国债和地方债总余额为32.7万亿,按照18年预计约90万亿GDP测算,政府债务率为36%,但这是只是公开的政府显性债务。而实际上我国存在规模庞大的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是地方政府通过不合规的操作或者变相举债产生的,我们测算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在30万亿左右,但这部分债务严格来说并不能都算成是政府债务,假定政府和市场各承担一半责任,那么我国政府的总债务水平约为48万亿,约为GDP的53%。而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17年中国政府债务率约为47%,和我们测算的大致相当。

  因此,按照中国50%左右的政府债务率,目前依然远低于美国的97%、日本的100%,欧元区的87%。特朗普在政府债务率高达97%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发动万亿美元的减税政策,而我们的政府债务率远低于美国,这就意味着我们也具备举债来减税的能力。

  赤字非硬约束,减税可超万亿。

  而政府举债的另一个约束是财政赤字率,通常各国都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规定的3%作为财政赤字率的红线。

  但其实在发达国家,3%的财政赤字率红线经常被突破,比如美国09年的财政赤字率高达9.8%,日本09年的财政赤字率也超过10%,欧元区09年的财政赤字率也达到6%。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过去一直把3%作为财政赤字率的红线。18年中国的财政赤字预算为23800亿,预算赤字率为2.6%。假设19年预算赤字率提高到3%,GDP升至97万亿,那么19年的预算赤字可以上升至29100亿,比18年增加5300亿,上升空间有限。

  但是中国的预算赤字和实际赤字并不一样。比如2017年的预算赤字是23800亿,预算赤字率是3%,但是当年实际财政赤字为30760亿,实际赤字率为3.7%。其中的差别在于,我国存在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可以用它来弥补预算赤字和实际赤字的缺口。另外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纳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但不计入财政赤字,如果考虑当年8000亿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实际财政赤字还要更大。

  综合来看,要想大幅提高19年我国实际财政赤字,除了增加名义财政赤字率从2.6%到3%、增加5300亿名义赤字以外,还可以使用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

  财政部公布17年末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4666亿,16年末地方结转结余资金为9246亿,假定这两者这两年变化不大,那么这一部分可以动用的资金总额为1.4万亿。18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规模为1.35万亿,按照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说法,预计19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或超过2万亿。

  因此,加总新增名义赤字、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政府专项债之后,19年的实际赤字总规模可以比18年增加约4万亿,达到6万亿的规模。其中的3万亿来自于名义财政赤字、2万亿来自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其余1万亿来自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采用略微增加名义赤字率、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方式,并且适度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实可以在不触碰名义赤字率3%的红线下,大幅增加实际财政赤字。而这新增的4万亿实际财政赤字,其实就是潜在的减税空间。但考虑到地方专项债大多对应地方的专项工程建设,因此我们认为新增财政赤字可以支撑1万亿-2万亿的减税,而其余部分或用于支撑基建投资。

  减税让利于民,经济就有希望。

  我们认为,19年的减税可以继续双管齐下,一是给居民减税、二是给企业减税。

  其中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将从1月份开始实施,我们此前曾估算其可以给居民部门每年减税1000亿元左右。

  给企业减税可以考虑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我国当前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企业所得税规模约为3.5万亿,如果可以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5%下调至20%,就可以给企业部门减税7000亿。

  而最应该下调的是增值税税率,因为增值税是流转税,其下调以后居民和企业都可以受益。我们测算增值税税率每下调1%,就可以减税约5000亿左右。如果19年能下调2%以上的增值税税率,就可以再减税1万亿。假定企业将增值税减税的一半通过降价的方式让利给居民,那么相当于又给居民和企业各减税了5000亿。

  如果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能够落地,那么未来中国经济将有望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

  首先,减税将减轻居民债务负担,增加消费潜力。18年5月开始中国的汽车消费增幅转负,拖累居民消费增速大幅下滑。但我国人均GDP仅为1万美元左右,远低于美国的6万美元,和美国相比我国居民消费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即便是房地产和汽车等消费有人口结构的制约,但升级消费、服务消费并不受人口结构的限制。

  而目前制约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债务激增。过去3年居民新增债务20万亿,按照5%左右的贷款利息,相当于居民每年要多付1万亿的贷款利息。但这两年我们的个税改革给居民减负了3000亿左右,而如果增值税减免可以达到1.5万亿规模,假定其中的一半属于居民,那么相当于我们给居民部门累计减税了1万亿,相当于把过去几年举债买房的利息全部抵消了,居民部门就可以轻装上阵,重拾消费信心。

  其次,减税将增加企业盈利,增加创新动力。美国在70年代货币超发,创新陷入停滞,其研发/GDP持续下降,而在80年代里根大规模减税之后,研发和知识产权投资占比上升,进入到了创新时代。我国曾在2008年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3%降至25%,而2009年我国研发/GDP上升了0.22个百分点,而过去20年的平均升幅只有0.07个百分点,说明减税对创新有着明显的激励作用。

  如果我们也能抑制货币超发冲动,不走刺激地产老路,而是大力给居民企业减税降费,那么未来我们也有希望走向消费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一、经济:需求下滑主要矛盾

  1)三线以下地产下滑。12月中上旬36大中城市地产销售同比下降7.6%,降幅比11月扩大,其中22个一二线城市销量同比下降4%,而14个三四线城市地产销量同比下降26%,三线以下城市仍是当前地产市场主要拖累。

  2)汽车销售继续恶化。12月前两周乘用车批、零增速分别为-35%、-34%,增速均较11月继续大幅下滑,显示汽车销售继续恶化。

  3)发电耗煤降幅收窄。12月中上旬6大集团发电耗煤同比下降3.6%,降幅比11月的-12.9%明显收窄。

  4)经济下行趋势未改。12月发电耗煤降幅缩窄,代表工业生产短期平稳,但地产和汽车代表的下游需求继续下滑,这也意味着缺乏需求的支持,工业生产的平稳难以持续,后续经济仍趋下滑。

  二、物价:通缩取代通胀

  1)食品涨幅扩大。上周菜价、水产品价格上涨,禽蛋价格回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

  2)CPI继续下降。12月以来食品价格企稳回升,截止目前12月以来商务部、农业品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0.4%和1.8%,预计12月CPI食品价格环涨0.5%,12月CPI略降至2%。

  3)PPI大幅下降。12月以来国内油价大幅下调,煤价、钢价持续下跌,截止目前12月港口期货生资价格环比下跌2%,预测12月PPI环比下降1.2%,12月PPI同比涨幅降至0.7%。

  4)通缩取代通胀。进入4季度以后,通胀预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前由于油价、食品价格上涨,市场通胀预期高涨,但最近几个月商品价格大跌,食品价格也明显回落,我们预计19年PPI将由正转负,通缩将是未来物价的主要风险。

  三、流动性:货币松紧适度

  1)利率先升后降。上周货币利率先升后降,其中R007均值上行22BP至2.89%,R001均值上行12BP至2.66%。DR007上行7BP至2.66%,DR001上行10BP至2.59%,但上周四五利率明显回落。

  2)央行重新投放。上周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逆回购投放货币6000亿,国库定存到期回笼1200亿,央行净投放4800亿。

  3)汇率小幅贬值。上周美元指数回落,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分别贬至6.9和6.92。

  4)货币松紧适度。上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19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不同于过去两年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的提法,意味着货币政策或更加宽松。而央行上周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其实际使用期限可以达到3年,但利率比MLF低15bp,为3.15%,这意味着央行开始引导中长期利率下降,以疏通信贷的传导。

  四、政策:更大规模减税降费

  1)强化逆周期调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要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做好“六个稳”,提振市场信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

  2)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3)资本市场改革。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召开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会议认为,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场化、法制化的资本市场,金融部门要加紧行动。当前资本市场风险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已经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改革面临比较好的有利时机。与会代表认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改革要更加注重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治理,严格退市制度。要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切实做好投资者保护。要坚决落实市场化原则,减少对交易的行政干预。

  五、海外:美联储再度加息,意欧达成预算协议

  1)美联储再度加息,下调明年预期。上周四,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以10:0的投票结果,决定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至2.25%-2.50%。此次会议美联储下调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和通胀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表示,联储官员多数认为明年再加息两次比较合适,较9月时的预测减少一次,但仍会按计划继续缩表。上周五,美联储“三把手”、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表示,美联储对重新评估2019年货币政策持开放观点,并正在非常认真地倾听市场声音。

  2)美国联邦政府“部分关门”。上周四,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预算案,同意为联邦机构拨款至19年2月8日,并且包括了特朗普要求的50亿美元边境建墙费用。但上周五,美国参议院未能就此达成一致,当地时间22日零点过后,美国联邦政府部分部门将面临关闭。

  3)意大利与欧盟达成预算协议。上周三,意大利最终与欧盟达成预算协议,该项新的预算案将意大利2019年的预算赤字占GDP的目标从此前的2.4%降至2.04%,避免了欧盟对意大利违反规则的巨额惩罚。

  4)日本央行维持利率政策不变。上周四,日本央行宣布利率决议,决定维持收益率曲线控制和资产购买计划不变,基准利率保持在-0.1%。日本央行认为日本经济温和扩张,海外经济整体上仍稳健增长,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极低利率,继续灵活购债,持仓将继续按年均80万亿日元规模增长。

  法律声明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减税 赤字率 财政支出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8 华林证券 002945 3.62
  • 01-04 青岛银行 002948 4.52
  • 12-27 华培动力 603121 11.79
  • 12-26 华致酒行 300755 --
  • 12-19 上机数控 603185 34.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