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谁能拥抱融资融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13:46 证券导刊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张 锐

  提要:

  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为指向,融资融券业务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于8月1日在国内A股市场正式启动,这也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又获得了一个撑高的“支点”。

  股市吸收新鲜“氧气”

  资金的短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长久之痛。统计表明,2005年,中国的居民储蓄超过14万亿人民币,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但股市流通性仅在1万亿人民币左右,相当于上市公司市值的1/3,平均每个公司的可融资金不到8亿元人民币。

  股市持续4年的低迷与萧条不仅导致了大量资金的被套,而且由于投资者信心的受挫,后市的资金跟进量也严重不足,整个证券市场在天干地裂的煎熬中期待着雨露。无论是短期观察还是长期分析,融资融券业务的适时推出对于可能遭遇资金供给瓶颈的资本市场无疑又是一场及时的“春雨”。

  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试点阶段,客户向创新类证券公司的融资上限可能定为公司净资本的30%,而截至2005年末,14家创新类证券公司净资本总额为265.78亿元,据此推算,仅融资业务就能给市场带来约80亿元的资金。

  扩容是中国股市不可避免的选择。据申银万国预计,2006年下半年,尽管新股发行的节奏可能控制在每周2家左右,但同样会产生40到50家的新上市公司。而且这些股票都是属于“新老划断”以后的全流通股,相应的资金需求也比以前大得多。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有充足的资金进入新股市场参与申购,就会带入更多的资金进入二级市场,进而将这个市场做得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融资融券业务将与新股发行并驾齐驱,甚至为新股保驾护航。

  的确,由于资金供给的过度短缺,国内不少优质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人寿等都不得不出走海外,近的到香港、新加坡市场去挂牌,远的则到欧美市场去上市。正因如此,支持境外上市的大型国企回归A股已经成为管理层的一个日渐明朗的政策取向,而这种趋势将在融资融券业务为国内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资金流之中进一步得到彰显。

  由于融资融券业务分为分散信用模式和集中信用模式两种,我国选择的是分散信用模式,从这个层面审视,沉淀在银行内部的庞大资金都可能通过融通渠道形成对未来股市资金需求的有力支持。有专家作过这样的计算,国内A股市值是3.3万亿元,以融资余额占股市总市值比重1.5%的国际惯例为标准,融资融券全面推开后,将为A股市场带去450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

  投资者结上“新欢”

  参与到国内A股市场中的绝大部分投资者无疑成为了过去4年中漫漫熊市的最大罹难者,即便如此,投资者的热情并没有随着A股的长期沉寂而被埋葬起来,只要股市稍微露出阳光,他们就会重新点燃自己的投资热情。

  但是,依恋着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除了参与权外并没有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和决定权。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如其说投资者是熊市的受害者,还不如说是游戏规则缺失的牺牲者。作为市场层面的一个重大创新,融资融券不仅终结了多年单边做市的传统,而且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赢利模式和避险手段。

  从融资的角度而言,投资者不仅可以继续依靠自有资金或市值获得增值,还可以通过利用券商的资金即通过资本的放大效应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从融券的角度分析,融券即为“做空”,即投资者看空某股票的未来股价走势,就可以融券抛空,如果此股在未来真的下跌,那么,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就是扣除融券费用后的价格差。“做空”机制的引入使得投资者即使处在大熊市的环境中也能捕捉到了赚钱的机会,股市下跌的风险在此消弭于无形。

  其实,相对于“做多”而言,“做空”作用于A股的最大贡献在于促使股票指数回归真实,从而方便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甄别和选择。勿庸讳言,在传统单边做市的操作模式中,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国内A股的价格很多被严重扭曲:一方面,一些垃圾股股价远远偏离其本身具有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因机构考虑到最终需要出货套现,一些基本面优良的股票即使具备投资价值,但机构也只能选择适当时机提前获利出局,股价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实投资价值。而融券业务的正式推出,A股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做空的交易机制,从而可以将更多的信息融入证券的价格,使之能更充分地反映证券的内在价值,避免投资者因为不必要的误判而遭受到意外的损失。

  不仅如此,与普通的证券交易相比,融资融券交易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已经不再只是投资者个人的事情了。投资者的融资融券收益越高,其进行二次融资融券的抵押物就越大,券商收取的利息就越多,反之亦然。因此,证券公司必须对客户的融资融券情况进行逐日盯市,及时跟踪投资者担保物价值与其债务价值比例的变动情况,当该比例低于最低维持担保比例时,证券公司旋即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从而使市场风险消灭于未然。

  也许正是融资融券交易的独特魅力,市场中无论是散户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已释放出了竞相追逐的热情,目的是从这一新的业务身上分到一杯羹。不过,即使投资者拿到了融资融券交易的船票也并非等于自己就靠近了黄金海岸。融资融券在放大资金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市场风险。投资者以高息融入资金和证券,就是穿上了永不停歇的红舞鞋。因此,“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投资经典对于“火中取栗”的融资融券交易依然有效。

  券商执掌财富“舵盘”

  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券商的利益诉求。作为券商的传统收入——佣金在融资融券业务中得到了放大。由于融资融券业务可以起到活跃资本市场、增加交易量的作用,券商经纪业务的手续费就必然随着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融资融券业务还为券商开辟了新的利润渠道。即通过借资和借券收取相当丰厚的利息收入。按照《管理办法》,券商的融资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目前,央行规定的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5.4%(6个月以内)和5.85%(6个月~1年),其中,券商还会加收一些手续费。据此业内人士指出,在没有封顶的情况下,券商的融资总费率很容易达到7%~8%,或者可能达到10%甚至更高。

  不仅如此,按照《管理办法》规定:客户融入证券后、归还证券前,证券发行人分配投资收益、向证券持有人配售或者无偿派发证券、发行证券持有人有优先认购权的证券的,客户应当按照融资融券合同的约定,在偿还债务时,向证券公司支付与所融入证券可得利益相等的证券或者资金。简言之,就是客户从券商处借的股票,在归还之前,上市公司分红或者送股送权证,这些收益都是券商的。其实,精明的券商非常清楚,融资融券业务带给自己并不止是滚滚财源,更是一个金融产品创新和实现盈利多元化的宝贵机会。

  如此诱人的魅力当然令所有的券商为融资融券摩拳擦掌。但是,橄榄不会廉价地飞到每一个券商的手中。

  按照《管理办法》设定的量化门槛,只有经营证券经纪业务满3年的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公司高管人员最近2年内未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且最近6个月净资本均在12亿元以上、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方案已经

证监会认可的券商方可入选融资融券业务的“第一阵营”。而在现有的17家创新类券商中,绝大多数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只有中信、海通、东方、招商、华泰等五家券商有望拿到首批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营业执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