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软件现金流告急:连续分红零质押 75亿利润零落袋

东华软件现金流告急:连续分红零质押 75亿利润零落袋
2019年10月15日 18:57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连续13年分红、零质押、九年零减持,但75亿利润零落袋:东华软件,现金流急急急! | 风云独立评级

  来源: 市值风云

  作者 | 木鱼

  东华软件(002065.SZ)成立于2001年1月,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实际控制人为薛向东。

  公司曾在2018年10月发布了一份倡议书鼓励内部员工增持公司股票,实控人薛向东同时做出如下承诺:

  在满足既定条件下,持有股票收益归员工个人所有,亏损由其个人全额补偿。

  这句承诺可圈可点,一方面,可以看出薛老板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拥有足够的信心;另一方面,与那些上市之后忙着掏空、套现的公司相比,也是足够实在。

  不仅如此,薛老板近年来股票零减持、股权零质押。

  自2011年以来,实控人及其直系亲属一直在增持公司股票,且截至2018年末的股票质押率为0。不止是实控人,公司股权质押水平整体就不高,截至2019年7月末仅0.34%。

  另外,自2006年上市以来,公司13年不间断分红,金额合计18.73亿元。而公司上市以来募集的资金合计22.46亿元,分红募资比为83.39%,募集的钱差不多都还给市场了。

  这83.39%的分红募资比,虽远不及伊利3.15倍的分红募资比,但根据吾股大数据统计,在全部3,600多家A股中也排名415位,完全称得上良心企业之名了。

  看到这里,各位是不是像风云君一样,准备起身称赞了?

  老铁们莫急,今天的分析才刚刚开始,先读完这篇文章,若还想称赞,也来得及。

  一、业务板块和收入构成

  1、业务产品介绍

  东华软件是国内最早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CMMI)5级认证的软件企业之一,是国家首批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大型一级企业,拥有8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1,400多项软件著作版权。

  其业务主要由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个部分。

  (1)应用软件开发

  应用软件开发业务主要是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公司基于成熟的软件开发管理体系,根据对不同行业客户的理解,开发出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应用软件。

  公司的应用软件可用于医疗、金融、智慧城市、电力、政府、通讯、运输物流等行业;产品包括医院信息平台、DRGs医保支付系统、商业银行业务集成平台、东华智慧城市超级大脑、东华智慧教育服务平台等。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资料来源:公司公开信息)

  (2)信息技术服务

  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是在应用软件开发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的后续系统维护,主要通过客户热线、定期巡检、远程诊断、现场支持、常驻外派、预约值守等方式,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信息技术服务业务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IT咨询规划、IT运维管理、IT业务外包、大型软件定制实施、系统数据移植、云托管等。

  公司近年来在信息技术服务板块的主要战略方向是“东华+”:

  公司与腾讯云在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在业务方面开展了战略合作;

  同时,在技术层面上,公司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方面均有所突破。

  (3)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包括软件产品与硬件产品,主要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设计和升级、IT系统架构、软硬件选型与集成等咨询规划服务

  (网络工程案例局域网,资料来源:公司公开信息)

  计算机系统集成业务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 网络工程、数据储存与容灾、信息安全、智能建筑、远程会议、安防系统等。

  2、业务收入构成

  从各板块的营业收入情况来看,系统集成设备是公司收入的第一大来源,且规模增速最快。2018年,系统集成设备实现营业收入57.89亿元,同比增长43.97%,2006-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2.78%。

  公司营业收入的第二大来源是技术服务收入。2018年,技术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72亿元,同比增长10.45%,2006-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6.96%.

  2018年,自制及定制软件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95亿元,同比仅增长4.06%;自2014年以来,自制及定制软件板块营业收入便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按行业分类,公司业务所涉及的行业涵盖医疗行业、金融行业、智慧城市、政府行业、能源行业、水利与气象海洋行业等。

  其中,金融行业、医疗行业和能源行业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三大来源。

  公司金融行业的业务覆盖传统业务、互联网金融、云托管、金融信贷、融资租赁等领域。东华软件与腾讯云合力打造了金融智汇平台,并在银企聚合平台、金融大数据平台上实现了技术与业务的对接。

  金融行业是公司营业收入的第一大来源,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2.97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0.82%,同比增长了23.12%。

  公司医疗行业的主要运营主体为子公司东华医,主要业务包括智慧医院、区域医疗、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与控费综合四大方面,同时与腾讯云的战略合作也涉及医疗行业。

  医疗行业是公司营业收入的第二大来源,但增速最快;2018年,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0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13.00%,同比增长了35.35%。

  (东华数字医疗信息系统应用架构框架图)

  公司能源行业涉足电力能源、石油石化、煤炭等领域,2018年均有多个项目中标,是营业收入的第三大来源,但收入增速在上述三大行业板块中最低。2018年,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43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11.13%,同比增长了3.10%。

  二、伏笔:外延式并购驱动业绩增长

  1、并购驱动营收增长

  从规模上看,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但公司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靠外延式并购的拉动,并购之后的增速明显变缓。

  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1亿元,同比增长16.19%;2006-2018年,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24.57%。

  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有两个高速增长期,这主要来自于并购的推动。

  2008年,公司并购联银通科技,增值率高达824.94%,确认商誉2.47亿元。联银通科技主要从事银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业务。

  2011年,公司并购神州新桥,增值率高达327.63%,确认商誉2.25亿元。神州新桥主要从事银行业的系统集成和网络应用服务业务。同年,公司还收购了东方易维和卓讯科信。

  公司通过外延式并购,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但是,收购并没有为公司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仅在当年推动了营业收入的高增速长,并在之后年份逐渐衰减。

  除此之外,公司还有两个并购高峰期,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但就营业收入的增速来看,这两轮并购未能产生之前的效果,营业收入的增速仍在下滑。

  2、净利润赶不上营收的脚步

  外延式并购对净利润的拉动作用不及营业收入,东华软件的净利润整体波动很大。

  201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7.98亿元,同比增长了19.92%。2006-2018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为22.13%。

  结合公司四个并购高峰期和营收增速,公司净利润只在2008年的第一个高峰期实现加速增长,2009-2015年期间维持平稳运行,2015年之后开始负增长。

  净利润的最高点在2015年,盈利11.39亿元,之后年份便开始大幅下滑,并且在2016-2017年连续两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201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7.98亿元,同比增长了20%,重新恢复增长。

  东华软件扣非归母净利润自2014年就开始下滑,最高点在2014年,达10.17亿元。

  2018年,上市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有所回升,实现4.74亿元,但仍不及2014年的1/2。

  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对投资收益、政府补助、营业外收入等非经常性损益依赖度提升;近两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的表现远不及净利润,且2014-2018年,二者之间的差额逐渐增大。

  如上表所示,2015-2018年,上市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等非经常性收入规模明显增长。

  2018年,公司非经常性收入合计3.76亿元,占净利润的比重高达47.08%;其中因子公司未实现业绩承诺确认3.05亿元业绩补偿款。

  而2016-2018年期间,公司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均出现明显波动,是来自资产减值损失的共同影响。

  三、并购后遗症逐步显现,商誉减值不间断

  2016-2018年期间,东华软件分别确认了2.97亿元、5.94亿元、3.87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公司连续三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来自于商誉减值,具体数据统计如下:

  截至2015年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高达16.63亿元,占同期总资产的14.91%,占净资产的19.31%;

  2016-2017年,公司分别计提了2.10亿元、4.48亿元和2.26亿元的商誉减值,合计金额高达8.83亿元;

  截至2018年末,公司商誉净额为7.81亿元。

  上市公司连续三年计提减值,将商誉风险分散,从而避免了业绩的突然大幅下滑。但商誉风险已经完全得到释放了吗?答案是,NO。

  1、 商誉减值——至高通信

  首先,我们分析与至高通信相关的商誉。

  公司全部商誉中,最大的一笔就是至高通信。至高通信的主营业务是以定制化、专业化的移动终端及应用软件为载体,协助客户构建安全、高效的移动业务运营及管理平台。

  至高通信的商誉原值为5.65亿元,占公司全部商誉原值的34%;经过2016-2017年连续三年计提商誉减值后,截至2018年末,商誉净额3.11亿元,占全部商誉净值的20%。

  至高通信是东华软件在2014年并购的公司,评估增值率高达439.35%,业绩承诺期为2014-2017年,承诺业绩分别为净利润6,840万元、8,438万元、10,544万元和12,653万元。

  2014-2015年,至高通信踩线完成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05.43%、100.09%。2016年,至高通信业绩变脸,实现净利润6,879.71万元,同比下滑27%,完成率仅58.85%。

  (资料来源:公司2016年年报)

  对于至高通信业绩变脸的原因,公司的上述解释可以简单总结为两点:一是受宏观经济影响,二是至高通信客户集中度高、业务需求存在偶发性等自身业务风险暴露。

  其实,至高通信的上述业务风险,在收购公告中曾提及,公司并非毫不知情。

  尽管业绩已经发生变脸,东华软件在2016年末对至高通信相关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仍然预测其2017年将实现净利润10,145.93万元,增长率高达47%,对其未来五年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的预测也高达9%。

  依据上述预测,上市公司在2016年对至高通信的相关商誉计提1.36亿元的减值,仅占其全部商誉的24%。

  2017年,至高通信净利润仅1,014.01万元,是2016年预测利润的1/10不到,业绩完成率仅8%,但上市公司仍未对商誉全额计提减值,仅计提了1.17亿元,占其全部商誉的21%。

  (资料来源:公司2018年年报)

  2018年,公司又披露了对至高通信的商誉减值测试,不仅完全无视业绩已经变脸的事实,收入增长率的预测值也由之前的9%,增长至15%-16%,增速在5家子公司的商誉减值测试中最高。

  不过上市公司这次聪明了许多,没有披露至高通信在2018年的实际经营数据,但公司2018年再次对至高通信的商誉计提了1.58亿元的减值,可知其经营业绩并不理想。

  总之,截至2018年末,与至高通信相关的商誉仍有1.53亿元。

  2、 商誉减值——威锐达

  然后,我们分析与威锐达相关的商誉。

  截至2018年末,威锐达的商誉净值为2.07亿元,占全部商誉净值的26.50%。

  威锐达是一家风电机组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风电震动监测系统,成立于2011年。公司在2013年就收购了威锐达。截至2013年9月末收购前夕,威锐达仅有5个客户,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高达60%。

  对于一家成立仅两年时间、只有5个客户、应收账款占总资产一半以上的公司,公司收购评估时的增值率竟高达1,894.37%。

  而威锐达在2013-2016年的承诺期内的业绩均是踩线完成,完成率分别为100.56%、100.10%、100.37%、100.97%。

  虽然公司没有披露威锐达在2017-2018年的业绩情况,但我们可以通过产品收入构成的相关信息中,去推测一二。

  根据各年度的收入构成,上市公司风电震动监测系统业务板块的收入主要来自威锐达。

  2017年,风电振动监测系统实现业务收入5,190.01万元,同比下降了69%。单就营业收入这一指标来看,威锐达的业绩已变脸。

  上市公司依然无视其营业收入的剧烈下滑,在2017年对威锐达只计提了2.08亿元的商誉减值,仅占其商誉原值的44%。

  2018年年报中,上市公司干脆没有再单独披露风电振动监测系统的营业收入。

  公司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84.71亿元,扣除技术服务、系统集成设备、自制及定制软件三大板块的营业收入后,其他板块的营业收入仅1,483.82万元。

  对于风电振动监测系统的营业收入,公司或者是将其归入主营业务三大板块之中,或者是直接统一划分为其他类收入。假如是前者,那么确实无法依据公开数据得出;假如是后者,那营业收入在2018年在加速下滑。

  但是,公司在2018年继续对威锐达的业绩做出乐观估计,预计未来收入增长率为14%-15%,并据此计提了0.54亿元的商誉减值。截至2018年末,尚有高达2.05亿元的商誉净额。

  商誉减值应建立在严谨的测试基础之上,严谨的测试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而东华软件的减值测试却始终无视收购标业绩出现的大幅的、明显的下滑,坚持分散计提商誉减值,就应该另当别论了。

  当然,这一切还应当建立在合理收购定价的基础上。超高溢价基础上的收购已然在先,再严谨的测试和减值都是徒劳。

  四、重头戏——75亿净利润,竟没落袋1分钱

  1、 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近年来,公司应收账款及存货规模迅速增长,且增长速度均不同程度的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速。

  截至2018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高达55.6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高达34.74%,占同期营业收入的65.65%,占同期净利润的77%。

  2006-2018年,应收账款的复合增长率为34.13%,而同期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24.57%。显然前者增速远高于后者。

  截至2018年末,公司存货余额46.3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高达28.97%。

  2006-2018年,存货的复合增长率为28.31%,也高于同期营业收入24.57%的复合增长率。

  应收账款和存货的迅速增长,导致公司的现金造血能力整体较差。2006-2018年,公司净现比均小于1,徘徊在0.5附近。

  2006-201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合计71.95亿元,但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7.95亿元。

  假如把时间轴拉近至2019年6月末,公司实现净利润合计75.74亿元,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却净流出7,907万元。

  2、存货与应收账款的风险

  对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迅速增长,公司曾在对2016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中做出如下解释:

  存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项目采购增加,公司根据合同或订单安排采购,已采购尚未完工的项目增加,导致期末存货金额增加较多;

  应收账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收款周期长,公司项目收款周期为2-5年,导致公司应收账款随着收入增长而迅速增长。

  对于上述解释,风云君帮大家简单翻译一下,即:

  从存货角度来说,一方面,公司按订单采购存货,存货的增长预示着公司未来收入的增长;而另一方面,存货的迅速增长也将降低资产周转率,导致占用大量营运资金。

  从业务模式角度来说,公司根据合同收取小部分预收款,先行垫付大量现金采购存货,垫付的资金和合同收入要在未来2-5年内才能慢慢收回,这一业务模式也将占用大量资金。

  漫长的收款期,使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降低。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处于较低水平。

  2018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仅为1.49。换句话说,作为流动资产的应收账款,1年只能周转1.5次,而华胜天成东软集团南威软件三家公司,分别可周转2次、3.99次、3.71次。

  应收账款规模逐年增长,按比例计提的坏账准备就会相应增长,最终将导致利润的减少。而公司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也处于较低水平。

  对于应收账款的坏账提及比例,没有特别明确的政策规定,一般由企业自行决定。上市公司认为,其客户主要为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发生坏账的风险很低,故计提比例合理。

  这个理由勉强可接受,但高应收账款、低坏账准备下,公司高达55.61亿元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还是着实让人捏一把汗。

  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公司连续十三年不间断分红,控股股东零减持、零质押。仅就这一方面来说,东华软件是一家良心企业。

  然而进一步分析显然,公司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现金造血能力不足,业务成长性不高,高溢价收购导致商誉减值不间断。

  显然,这当中如何把真金白银装进口袋才是关键。

  未来,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7 左江科技 300799 21.48
  • 10-16 祥鑫科技 002965 19.89
  • 10-16 申联生物 688098 8.8
  • 10-16 豪尔赛 002963 23.66
  • 10-16 海尔生物 688139 15.5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