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子公司“炒油”风波 中航油历史重演?

中国石化子公司“炒油”风波 中航油历史重演?
2018年12月28日 23:10 国际金融报

【线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倾听;您爆料,我报道!在这里,我们将回应你的诉求,正视你的无奈。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倾诉与吐槽”!爆料联系邮箱:finance_biz@sina.com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2月27日中午,中国石化突逢“黑天鹅”。

  一则关于其“子公司两名高管因原油交易巨亏遭到停职”的消息,突然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内传播开来。

  外界戏称中国石化“玩鹰反被鹰啄了眼”。

  作为“两桶油”之一中国石化的子公司,其高管怎么会在原油这个“专业领域”上一脚踩空?涉事高管是否确已被停职?他们造成的亏损究竟有多大?

  12月27日晚间,中国石化发布了一份澄清公告,其中称,联合石化为其全资子公司,在某些原油交易过程中,因油价下跌,产生损失;同时,中国石化透露,联合石化总经理陈波和党委书记詹麒因工作原因停职。仅从公告内容看,中国石化并未具体说明以上两件事之间有何联系。

  1

  炒油传闻

  12月27日午间,新浪财经援引路透社报道称,中国石化子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联合石化”)的两名高管已经被中国石化暂停交易业务,并且停职,原因可能是参与石油期货交易导致巨额亏损。

  与此同时,一张在网络上流传颇广的微信截图,也为传闻添了一把火。截图中内容直指联合石化总经理陈波交易原油期货,导致巨额亏损,而被公司停职。“他在70+(指价格为70多美元)的时候买涨原油期货,据说买了3000-7000万桶,给联化亏了数十亿美金”。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这张截图中的内容存在多处谬误,如陈久霖被判入狱的时间不是12年,而是4年零3个月。

  此外,各路传闻对于联合石化子公司参与石油交易的亏损金额也是各说各话,从十亿到上百亿不等。

  受利空消息影响,27日下午开盘后,中国石化股价大幅跳水。

22

  亏损几何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联合石化在原油交易中“踩雷”早有端倪。

  此前有外媒报道称,今年9月,陈波作为联合石化总经理,在年度亚太石油会议上称,原油价格在每桶60-80美元间是正常的,对油价看涨。

  然而,现实却是无论是美原油还是布油,在今年内都多次出现断崖式下跌。

  如果陈波坚持他此前对油价的预测,其炒油亏损就并不十分令人意外。

  那么,联合石化究竟在原油交易中亏了多少钱?传闻中出现了不同版本的亏损金额,究竟哪种比较贴近真实?

  业内人士孙鑫(化名)向记者表示,根据目前流出的消息,还难以推算联合石化采用了什么样的交易策略,因此也不能计算出具体的亏损金额。这次亏损的背后,可能是联合石化作为原油期权交易的卖方采取了激进的做多策略,没有严控风险及时止损。但是,通常情况下,像中国石化这类企业,交易进口原油都采用长线方式,就算按传闻中所说,买了3000万至7000万桶,也不至于造成上百亿的亏损。而之前在油价大涨时,联合石化可能还有收益。

  不过,也有传闻称,联合石化采用了零成本期权(Zero Collar Option)策略,导致了后续的巨额亏损。

  对此,广发期货首席原油分析师姚曦表示,零成本期权指的是在买入看涨期权的同时卖出看跌期权,用出售看跌期权的权利金,抵消买入看涨期权的权利金,当原油价格在看跌与看涨期权执行价之间波动时,此策略是有效的。

  姚曦强调,这其中的风险敞口是卖出看跌期权的风险,一旦市场出现极端下跌行情,零成本期权承担的风险理论上来看是无限的。所以,如果传言成真,联合石化可能并没有好好考虑市场出现极端行情的风险。

  3

  澄清公告

  12月27日晚间,中国石化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下称《公告》)。

  《公告》称,联合石化为中国石化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原油及石化产品贸易,其在某些原油交易过程中,因油价下跌,产生部分损失,目前正在评估具体情况。

  《公告》还强调,联合石化总经理陈波和党委书记詹麒因工作原因停职,由副总经理陈岗主持行政工作,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就此次事件,《国际金融报》记者尝试联系中国石化方面,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应。

  4

  历史重演

  联合石化并非第一个因炒油“摔跤”的企业。

  在上文提及的微信截图中,就把陈波的行为与此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经理陈久霖”所牵涉的事件联系了起来。

  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陈久霖作为其当时的掌舵人主持大局。

  2004年起,油价攀升,导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回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直到同年10月,油价仍一路走高,面对严重的资金周转问题,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才首次向中航油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此后,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资金近乎枯竭,但仍无法补加一些合同的保证金,而遭逼仓,最终,事件以总计5.5亿美元的亏损落下帷幕。陈久霖于同年12月8日被新加坡警方逮捕,并在2006年3月入狱,服刑4年3个月。

  就在两次事件被联系在一起时,陈久霖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首耐人寻味的诗。

55

  国企入期

  上世纪, 部分大型国有企业进入国际期货市场,却相继爆出巨额亏损。

  1994年底,证监会等部门发出联合通知,严禁国有企业从事境外期货交易。

  2004年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国有涉棉企业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引》,对相关交易做出明确规定。

  某“两桶油”全资子公司业务经理谢凯(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与民营企业参与热情越发高涨不同,目前国企参与期市并不容易,“有很多规章制度在规范我们参与金融市场的行为,更不要说带‘期’字的,就算参与,也要经过层层申报、审批,总之慎之又慎。”

  此外,谢凯指出,联合石化高管借机牟利的传闻真实性不大,“国资委规定我们不能利用期货投机,参与期货交易仅仅是套期保值”。

  6

  套保有路

  尽管不少企业都曾在期油上“吃过亏”,但这并不意味着衍生品一无是处。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部分企业在考核时,不会将现货经营与衍生品交易的盈亏有机统一看待,若现货盈利,衍生品亏损,对管理者而言将会是其受到考核时的一个污点。因此,企业管理者在使用衍生品对冲时畏手畏脚,即使用了对冲工具,也会因为成本问题,使衍生品对冲脱离了最初目的。

  姚曦告诉记者,零成本期权就是上述情况最好的例子,企业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范原油价格上涨的风险,因此理论上只需要购买看涨期权,但为了对冲一部分买看涨期权的费用,而卖出看跌期权,便使企业出现了新的风险敞口。

  因此,企业要学会合理利用原油衍生品这一工具。

  姚曦认为,衍生品是一种管理风险的工具,只要妥善使用,其本身并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风险,反而会对企业的现金流起到平滑的作用。

  “对于原油市场而言,使用衍生品进行套保,是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共识,由此可见,衍生品工具并不是洪水猛兽,各种基于不同衍生品工具设计出来的套保策略也是风险与收益并存。所以,企业在使用衍生品工具时,一定要首先为现货服务,有严格的风控措施,并且要考虑到当前策略的风险敞口并为所有可能出现的极端行情做好准备。”姚曦表示。

责任编辑:高艳云

中国石化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9 青岛港 601298 --
  • 01-08 华林证券 002945 3.62
  • 01-04 青岛银行 002948 4.52
  • 01-04 苏州龙杰 603332 --
  • 01-03 蔚蓝生物 603739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