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仿佛是一场现代版的《横冲直撞斗飞车》——只不过,故事的主角不再是亚特兰大的啤酒和特克萨卡纳的渴望,而是北卡罗来纳州的电池与俄亥俄州的汽车。丰田正在北卡罗来纳州建造一座价值140亿美元的电池工厂,这座工厂将拥有14条生产线,其中4条专为混合动力汽车服务,另外10条则用于支持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然而,丰田自身的汽车在短期内并不需要如此庞大的电池供应。那么,这些电池将流向何方?
答案是本田。据雅虎报道,为了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的不断变化,本田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从丰田购买其混合动力车型所需的电池。这一交易最初由日本《日经新闻》披露,它不仅帮助本田避开了从中国和日本进口零部件的高额关税,还为丰田北卡罗来纳州的电池工厂带来了早期收益。
关税政策的调整正在重塑全球汽车制造业的格局。据《京都新闻》报道,本田此前一直从日本及其他海外制造商处采购电池,再运往美国用于生产。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计划对汽车进口征收25%的关税,全球汽车行业对贸易政策的担忧日益加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田与丰田达成了这一罕见的合作。2024年,本田在美国售出了约31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占其总销量的20%以上。该公司预计,到2030年,其全球(不包括中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将翻倍,达到130万辆。
丰田和本田,这两家日本汽车巨头,几十年来一直在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上激烈竞争。然而,随着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的新关税,并对日本生产的汽车关税从2.5%提高到25%,本田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供应链。为了避免成本上升或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本田决定从今年4月起,每年从丰田采购40万辆混合动力电池组。
这一举措对双方都有利。本田计划扩大其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线,需要稳定且不受关税影响的电池供应;而丰田则通过这一交易为其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巨额投资找到了重要客户。这笔交易也反映了日本汽车制造商的一个趋势:减少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转而支持国内或美国本土的生产。尽管目前尚不清楚本田哪些车型将使用丰田提供的电池,但广受欢迎的CR-V混合动力版很可能是其中之一。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联盟。本田只是从丰田购买电池,并未达成互惠协议。丰田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占地超过700万平方英尺,不仅将成为丰田自身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关键供应商,还可能为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
本田和丰田并非唯一为避开关税而调整供应链的制造商。大众和保时捷正在考虑在美国生产汽车以绕过进口关税,而沃尔沃则推迟了EX30的发布,以避开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的100%关税。与此同时,通用汽车和斯特兰蒂斯等美国本土制造商也在削减加拿大和墨西哥工厂的产量,以应对潜在的关税冲击。
对丰田而言,这笔交易为其在美国的140亿美元电池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持;对本田来说,这是避免价格上涨、保持竞争力的明智之举。随着贸易政策的不断变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汽车制造商为了生存而展开类似的合作。这笔交易是否会演变为更深入的合作尚不得而知,但如果关税继续上升,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曾经的竞争对手携手共进。
与此同时,丰田还在欧洲推出了一款名为C-HR+的新型纯电动汽车。这款车基于最新的e-TNGA平台打造,提供单电机前轮驱动和双电机全轮驱动两种配置,功率从164马力到337马力不等。虽然目前尚未确定是否会在美国市场推出,但如果成行,C-HR+将配备丰田北卡罗来纳州工厂生产的电池。
C-HR+的推出标志着丰田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进一步布局。它配备了先进的电池预调节系统和热泵技术,以优化充电效率和性能。车内则配备了数字仪表盘和14.0英寸的中控触摸屏,驾驶辅助功能一应俱全。这款车预计将于2025年末在欧洲上市,而美国市场可能会在2026年迎来其姊妹车型。
是否将C-HR+引入美国,将取决于关税形势的变化。如果关税政策继续波动,丰田将面临是否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艰难抉择。尽管bZ4X在美国市场表现平平,但随着消费者对小型、操控性强的电动汽车需求上升,C-HR+或许能成为丰田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下一个亮点。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供应链重组,不仅改变了汽车制造商的竞争格局,也预示着全球汽车行业的未来将更加复杂多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