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给出新考卷,三桶油开启低碳能源突围术

时代给出新考卷,三桶油开启低碳能源突围术
2021年03月04日 17:08 能见Eknower

原标题:时代给出新考卷,三桶油开启低碳能源突围术 来源:能见Eknower

文/ 夫荣

编辑/ 瓦叔

比尔·盖茨说过:“人们总是高估了未来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了未来十年的变革。”

在碳中和的时代洪流下,化石能源将不断被蚕食,最终被清洁能源取代。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这三家中国最大的油气巨头,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三桶油”必须要处理好两重挑战:一边是要完成中央对油气保供的战略要求,另一边还要面临清洁能源的围剿,四面楚歌。

从全球看,其国际同行已经疯狂涌入新能源领域。比如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计划未来十年内,每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入30亿美元,能源产量将增长三分之一,其中大约一半来自液化天然气,另一半来自电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

“三桶油”皆为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集团公司。由于历史沿革原因,其在业务上各有侧重:中石油侧重上游勘探开发,是中国最大陆上原油开采企业;中石化侧重原油加工和炼制,成品油销售渠道最为完善;中海油更多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发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但是,这种界限逐渐模糊,混合经营日渐成为主流。

多年来,“三桶油”肩负着油气保供使命,为社会民生和生产发展保驾护航。

而今,时代给出了新的考卷。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所有能源企业绕不开的使命。“三桶油”开始从不同维度,切入低碳能源赛道。

这将考验着每一个领导人的战略智慧——既要完成油气保供,又要避免被未来的零碳时代抛弃。

中海油重点打造海上风电

体量最小的中海油,对新能源最为重视。

2月24日,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召开会议,提出中海油要“把握能源转型大势,争当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力军”,并将新能源尤其是海上风电提上了公司战略高度。

这次会议,距离中海油首次进军新能源领域已过去15年。

中海油曾经最早看到了发展新能源的好时机,但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退出了这一领域。

当中海油重拾新能源之时,已经错失了一个时代。

15年前,新能源发电成本贵到难以想象——风电上网电价高出当时煤电电价近一倍,光伏发电电价是煤电的10倍。15年后,新能源成本已经低于化石能源。

15年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翻了数番,风电、光伏装机屡创新高。

15年前,傅成玉曾经一手打造了中海油的新能源版图。作为油气系统有名的“改革派”,他很早就意识到发展新能源的必要性,并强调中海油是一家能源公司而不是石油公司。

傅成玉说:“就算做牺牲品,也要朝新能源方向探索”。今日看来颇具见识的口号,在当时不免带有强烈的悲壮色彩。

2006年底,中海油决定开发建设新能源产业,将原先三级单位新能源板块从中海油石油基地集团中剥离出来成立了中海油新能源。同时,中海油将海上风电列为“未来30年中海油的重点投入”领域,并且开始提前布局海上资源。

2009年,中海油独有的海上对外合作专营权被打破。傅成玉开始将新能源业务列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他总结了两个刻不容缓的战略调整方向:一是更充分地开发海洋油气资源,从浅水走向深水,从300米水深向3000米水深进军;二是在发展传统能源的同时,加快清洁绿色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探索新产业,推动产业转移。

然而,良好的开局并没有得以持续。2011年起,中海油开始放缓新能源领域的投资,2012年后甚至逐步暂停了这方面的投资。2014年,中海油开始大幅剥离风电业务,并提出将油气主业摆在突出位置,新能源公司也随之解散。

几经波折后,中海油的新能源业务在时任董事长杨华手中按下“重启”键。

2019年1月,中海油进入江苏省海上风电项目。这标志着中海油自2014年新能源公司解散后,重新启动海上风电业务。半年后,中海油专门斥资20亿元成立了融风公司,正式对外宣布重新进军风电等新能源业务。

之所以以风电为切入点,是因为中海油具备丰富的海上工程资源和生产作业经验,海上风电在诸多可再生能源之中跟中海油业务契合度最高,可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低碳产业竞争力,而且海上风电市场规模巨大,具有广阔的前景。

2019年10月,汪东进执掌中海油后,对于新能源的业务愈加重视。

两年来,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已经具备风电、煤制气、动力电池、生物质能、太阳能及氢能等六大业务板块。尤其在海上风电领域,其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江苏竹根沙项目规划装机容量300兆瓦,今年获得开发权的第二个项目在广东汕头,总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

但是比起15年前,在新能源领域重新出发的中海油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从明年起,国家将正式取消海上风电补贴,地方补贴目前尚不清晰。没有补贴的海上风电前路艰难。

借力上一轮海上风电发展大潮,中广核、三峡集团、国电投、华能集团已经成为海上风电开发的佼佼者。

经历了高补贴红利期,他们已迅速发展壮大,并积累了一定的竞争壁垒,成为中海油的有力竞争者。

对于中海油,发展海上风电并非坦途。

中石化发展多元化格局

还记得柯达的故事吗?柯达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款数码相机,但是却并未给予充分重视,从而被新产品革了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体量远超中海油的中石化,在低碳转型上面临更为艰难的抉择。

就在中海油汪东进召开会议的同一天,中石化董事长张玉卓会见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就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充电换电设施建设等方面深入探讨。从双方出席人员的级别、会面的频率推测,蔚来与中石化的合作基本已势在必行。

张玉卓不止一次到访过蔚来的换电站,显然,比起柯达,中石化迈出了迥异的一步。

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二。

表面看来,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无异于“釜底抽薪”,中石化的加油业务势必受到影响。

然而,中石化决定顺势而为。中石化借助多年铺就的线下加油站渠道,增加产品线,转型为新能源的下游供应商,早早布局了该赛道。

2009年,中石化建设综合能源补给系统,彼时的综合能源补给系统仍然较多倾向于石油和天然气。随着电气化尤其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中石化开始转变角色为小型交通综合能源服务站,包括加油、加气、充电、加氢等各种能源服务。

2015年7月,在王玉普入主中石化的第二个月,中石化与北汽新能源合作,利用北京石油加油站网络资源建设充换电站,搭建全方位的充电、换电服务平台,不仅为电动出租车提供换电服务,还为纯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充电服务。

但这些都不是中石化最为看重的。对于中石化,氢能是其更具战略意义的清洁能源产品。比起充电服务,在加油站增加加氢服务更加安全。因此,除了快速补位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业务外,中石化开始重点布局氢燃料电池领域和加氢站建设。

2019年7月1日,中石化建成了国内首座油氢合建站——中石化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这是全国首座集油、氢、电能源供给及连锁便利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网点。

“十四五”期间,中石化将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而截至去年,中国累计建成加氢站只有118座。

不同于中海油以海上风电为切入点,中石化以地热业务为其新能源事业起点。

2008年前后中石化开始在河北雄县开发地热业务。目前,中石化创建了“雄县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中深层地热用于城区居民供暖,实现雄县城区地热供暖全覆盖,将雄县打造成“无烟城”。

2018年8月,中石化在雄安正式成立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开始布局新兴产业的投资,主要投资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此同时,中石化还在光伏业务上开始布点。今年1月,中石化高层与国内顶尖光伏企业洽谈,通过合作发展光伏业务的计划浮出水面。“十四五”期间,中石化将布局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三年前,中石化做了三年和十年规划,把能源转型作为重点。若其充电服务、氢能、光伏业务等皆得以落实并成熟发展,中石化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便将形成。

中石油结合主业稳健前行

就在中石化董事长张玉卓会见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前一天,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也刚刚和国家电投董事长钱智民会面,两家公司还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新能源及电能综合替代等重点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不同于其它“两桶油”,中石油对于发展新能源的态度相对谨慎。

这是时代使然。十余年来,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连年攀升。截至去年,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至73%和42%的最高位。

在国家油气保供方面,中石油承受的压力最大。其在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中居主导地位,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油气业务。

尽管如此,为了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石油必须抽出一部分战略资源向新能源倾斜。

中石油从战略高度研究新能源发展规划,一直主张开展与主营业务结合紧密、有一定基础的新能源项目。如地热、可燃冰、生物质能、氢能、铀矿等领域技术研究利用,以形成以油气为主、多能互补的绿色发展增长极。

注意到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潜力,中石油较大的动作是,2017年初与一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互联网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加强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应用推广。

合作包括充电业务在加油站的试点和推广。中石油将在重点城区及高速公路新建或增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天然气加气站,在产业链上支持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应用推广。

达成合作后,中石油依托加油站“人-车-生活”驿站的定位功能,为一汽旗下车辆量身定制专属汽车后市场服务产品。

除了建设充电桩、投资新能源汽车等,光伏加油站也正成为其追逐的新热点,但是力度并不大。

2017年,中石油首个光伏加油站试点项目选在临淄,光伏安装面积共113平方米,系统总装机容量6.24千瓦。一年来共发电9987度,收益率为13%。同样,中石化广东佛山石油首次在小塘水上加油船试点安装光伏发电,发电量达44KW/天,基本可满足员工生活用电需求。

显而易见,碳达峰、碳减排目标背后,呈现的是大国担当。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公司来说,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再只是伟大公司的追求,而是连普通公司也绕不开的课题。

诞生之初,不同的社会任务决定了“三桶油”不同的发展路径,它们为社会发展和民生、生产做出了贡献。而今,其业务模式和技术与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并不十分协调。

重大转变在即,其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型成败。“三桶油”加码新能源,正是其在追赶时代的长跑中迈出的坚实一步。

困难不可避免。《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以左右手互相打斗自创出“左右互博术”。如今的三桶油,发展低碳能源,与其赖以立足的传统业务形成了互相打架的格局。

而一旦掌握这次转型,“三桶油”也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独占优势。

/ END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海油 新能源 三桶油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0 长龄液压 605389 --
  • 03-09 楚天龙 003040 --
  • 03-09 震裕科技 300953 --
  • 03-08 西力科技 688616 --
  • 03-08 有研粉材 688456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