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透视宝典(二):营收有时会说谎,如何自备卸妆水?

财报透视宝典(二):营收有时会说谎,如何自备卸妆水?
2019年12月09日 12:30 富途资讯

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原标题:财报透视宝典(二):营收有时会说谎,如何自备卸妆水? 来源:富途资讯

作者/时与

摘要:佛经故事说,几个盲人摸象,摸到耳朵的说大象像簸箕,摸到腿的说大象像柱子,摸到腹部的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像一条蛇。比喻只凭对事物的片面了解,便妄加推断。

在投资世界里,追涨杀跌、听风便是雨,盲人摸象的故事每天都在反复上演。身处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游戏中,你我都可能是那个盲人,正在被蒙蔽。每一个价值投资者都在其中艰难前行,尽力去看清真相,抓住机会。

财务分析技巧是价值投资者成长路上必修的一课,巴菲特有言,投资必须懂财务会计。本系列文章着手于投资角度的财报分析,力图用最简单、最高效的方法学会看财报,此为第二篇,解码营业收入,看懂企业增长。

长期来看,公司股价上涨主要源自两点——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其中业绩增长即是公司的利润增长。不过,在看利润表时,第一个要看的指标却是营业收入,而非净利润。

借用坊间一个比喻来理解营收和净利的关系:把利润表比成一棵大树,净利润是这棵树结的果实,而营业收入就是这棵树的根。营收是利润之母,营收的规模、增速和质量从根源上决定了利润果实的丰收。

既然营业收入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个指标呢?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在开始之前,首先复习下财报透视宝典(一),关于利润表分析的三个维度——体量、占比和变化,以及两种分析方法——反复对比和深度归因。接下来我们也将反复应用这些方法。

相关阅读:财报透视宝典(一):利润表看什么,怎么看?

而营收分析的重点在于理解,同样是三条秘籍:

理解报表数据和业务实质的对应与偏差;

理解具体分部数据的规模、占比和质量;

理解集中、多元和转型本质及报表体现。

默念一遍以上武林秘籍,下面我们开始练功:

一、营收确认——理解报表与业务的对应与偏差

营业收入的定义很容易理解:一定期间内,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重难点在于理解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和实际业务的对应关系——关于应收的入账时间和金额等。

如下图所示,营收确认的条件包括:所有权发生转移、收入和费用金额可计量、相关经济利益的可能流入。

通常来说,财务报表上所呈现的营业收入金额都是与实质业务相匹配的,在报表期内不存在时滞性,能较为及时地反映企业过去的业务及变化。

同样以维他奶国际为例,其2018财年营业收入为75.26亿港元,对应业务层面的事实是2018财年,维他奶与客户完成了75.26亿港元的交易,这些交易所涉及的豆奶和柠檬茶的所有权都已转移到客户名下,对应的维他奶国际则有权利取得75.26亿港元的收入。

不过,规则之外总有特殊,房地产企业就是典型的特殊差异。由于预售制度的存在,房企的营收确认与真实的业务存在明显时差,一方面,房企在合同销售完成时,就已经基本确认了住房销售交易的完成,退订率很小。另一方面,在会计上房企确认收入必须在所售住宅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点,即交房完成时。

预售和交房的时差越大,房企营收数据的滞后性越大,对于评估房企业绩就越没有参考意义。因此,我们通常关注利润表的「合同负债」科目,房企完成权益合同销售的金额会统一集合到合同负债当中,在随着结算节奏结转至营业收入。

同理,新东方、好未来等预收学费,而服务发生滞后的教育机构也有同样问题。因此,在现实中,理解一个企业的营业收入,首先要理解其会计上和实务中的含义,其次再去关注数字上的数量、质量和变化。

二、营收解读——分部风云

由营收确认的逻辑,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去解读营业收入。

第一个维度,是企业整体业务的最新规模和变化,根据业务特点,大部分情况在营业收入科目中反映,少数情况在合同负债(房企)、递延收入(培训机构)等特殊科目反映。

第二个维度,是企业具体的业务结构、收入质量和具体变化。这个维度的解读主要聚焦于营业收入的分部数据及其特征。

在财务透视宝典(一)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分析企业整体业务规模和变化的方法,主要是关注整体规模,确定行业地位及竞争格局;其次则是关注规模变化,深度归因确定驱动因素是量、价还是新产品推出。本篇则主要聚焦于具体的业务分部分析,学会更深层次地理解一个企业的收入结构和质量。

上海医药为例,其主营业务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种,二者的净利率水平相差很大。2018年,上海医药营业收入1590.84亿元,净利润38.81亿元。其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194.62亿元,贡献利润16.67亿元;医药商业实现收入1396.22亿元,贡献利润17.56亿元。

单看整体营收数据,上海医药的营收规模很高,且医药商业贡献营收超87%,医药工业似乎是占比很小、无足轻重的业务。然而具体来看,医药工业的利润率为8.57%,贡献净利润16.67亿元,占比42.95%。而医药商业的利润率仅为1.26%,贡献净利润17.56亿元,占比45.25%。医药工业至少占据上海医药业务矩阵的半边天,且其营收变化对整体的盈利影响更大。

沿用上文果树的例子,业务简单的公司是一棵果树,业务复杂的公司却是一个果园。在分析整个果园的果实丰收情况(盈利)时,直接研究整个果园的根是不现实且没有多大意义的,而应该去关注果园中果树的种类、数量和各自的结果情况。这就是关注分部数据的意义。

三、经典分析——集中、多元和转型

营业收入是企业战略布局的报表体现,从营收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到企业是单一业务集中型、多元化业务分散性还是正在处于业务切换的转型期。在不同的状态下,分析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1、收入集中

分工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优秀的企业通常是在细分领域的领先者。一个什么都做的企业,常常是一个什么都做不好的企业。

最简单的企业模型,则是业务单一、收入集中的企业。比如开火锅店的海底捞、比如卖房子的房企、比如研究创新药的药企。

通常来说,一个单一业务就足以支撑和规模增长,说明企业所处的竞争格局较优、企业赚钱更容易也更专注。房地产黄金十年,房企疯狂圈地、盖楼、卖房就已经赚得盘满钵满,自然无意去做什么多元化和转型。

但相对应的,过分集中的风险也更大,一旦核心业务出现变数,增长空间下降、竞争格局恶化,对于企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2、收入多元

为了分散ALL IN 带来的风险、也为了在行业竞争加剧时增加竞争优势,不少企业会考虑实施业务结构多元化。具体来看有几种方向:

1)在同/类似品类下复制成功经验,比如维他奶国际在豆奶、维他柠檬茶以外开发其他饮料单品,又比如康师傅同时做饮料和方便面;

2)向同行业上下游延伸、或基于原本业务做有价值的拓展,比如海底捞集团既有前端餐饮的海底捞、也做火锅底料供应的颐海国际、还有食材供应、甚至人员培训等相关公司;又比如近几年房企开发商探索商业地产、房屋租赁、养老地产等等。

3)此外,还有向完全不相关行业跨界的尝试,比如恒大集团去做新能源汽车。

3、业务转型

我们常常将企业探索业务多元化的过程成为业务转型,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关注边际的变化。在营收侧则主要关注1)新业务的营收规模;2)新业务的营收占比;3)新业务的营收质量。

许多上市公司会用转型作为噱头,去蹭一些高大上的热点(比如区块链、人造肉、大麻概念等等)。然而故事讲得再好听,终究还是要落到数据上去证明。

转型成功的例子比如华为这几年手机业务的崛起、比如微软从操作系统向云的转变等等;转型还任重道远的例子则更多,包括恒大造车、万科租赁、腾讯To B、阿里新零售等等。

总结:

最后同样用一张图总结本文,希望对各位看客有所帮助。营业收入分析讲解到此为止,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下一篇将讲解成本与费用专题,下期再见。

编辑/Sylvie

财报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2 聚辰股份 688123 --
  • 12-11 和远气体 002971 --
  • 12-11 甬金股份 603995 22.52
  • 12-11 中新集团 601512 --
  • 12-10 嘉必优 688089 23.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