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6日-27日,由《当代金融家》杂志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小银行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60余家城农商行、民营银行代表以“壮大区域银行力量、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为主题,畅谈区域银行发展之道。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银行突围关键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中小银行在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财达证券企业融资总部董事总经理姚辑表示,随着数字技术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数字金融也成为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小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增长中更好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做好五篇金融大文章,对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吉林银行首席信息官邹帮山在演讲中介绍到,数字经济时代的变革发展是银行的一道必答题,吉林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是为客户提供敏捷数字金融服务,打造最佳线上线下融合的城市商业银行。他强调,数据板块要强调产品思维。数据应用的核心是让数据随时可见、让数据随处可得、让数据随处打通,从而解决中小银行的核心痛点。数据应用要强调架构引领,要有底层基础设施架构,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积累数据资产,并围绕业务、场景和应用构建数据产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协调长期和短期的利益关系、人员投入和数字化人员节约的关系、平衡好技术与风险的关系。数字化转型过程一定要拥抱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南京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恩奇在演讲中分享到,南京银行围绕科技金融开展了十余年的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已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5万户,提供资金近6000亿,小微科技金融贷款有1.5万户,贷款余额近千亿,年均增长近40%。
中原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刘娟在演讲中表示,中原银行早在2018年就开启了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实践,在客户洞察、场景获客、数字营销、产品创设、风险控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中原银行将高度统一全行理念、保持高度战略定力、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更好地完成数字化转型实践。
武汉众邦银行首席信息官李耀在演讲中分享了众邦银行的数智化银行探索。他指出Bank 5.0是更懂客户的数字银行。基于AI大模型,银行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第一,AI让技术门槛降低,银行可以在大模型之上构建智能应用;第二,AI比客户本人更懂客户,通过了解客户的行为、行为背后的意图、意图背后的情绪,再引导客户,提升体验;第三,创新业务发展,因为AI改变的是本质,是整个思维模式。同时,也给银行基础设施带来了挑战。第一个是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第二个是人财物的投入。基于此,众邦银行从应用赛道入手,开展“人脑+智脑”建设,通过“通用+专用”的策略,在通用的地方用大模型,在专用(比如大数据风控的决策判断)用小模型(即专用模型)。其次,众邦银行采用由内及外的实施策略,先做内部员工相关的业务,再做客户直接相关的业务,由点及面开展落实。最后是数据安全防控。
产业数字金融是重要发展方向
针对“留给小银行的时间不多了”的观点,亚洲金融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主旨演讲中进行了客观评价。他表示,银行业作为垄断竞争的行业,总会有一定数量或市场占有率的中小银行的存在,否则一个完全寡头垄断的银行业,并非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他认为,中小银行的优势在于社区银行,但劣势也很明显,普遍存在资金实力较弱、品牌影响力低、物理网络覆盖不足、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中小银行应在现有政策支持和引导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尽快加强数字化转型,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外包、共享、合作等方式有效谋划和管理,制定数字化金融解决方案和产品。他提出数字化时代银行业的生存要依托于产业生态圈,指出中小银行不要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而必须在整个的数字化的金融生态圈里谋发展、谋突破、谋转型。
九江银行首席信息官程中在演讲中指出,中小银行做好“五篇大文章”必须要深化改革,不断转型创新,产业数字金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方向。虽然当前城商行发展面临获客难、营收难、创新难、风控难等问题,但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底层要素正逐步完善,迎来了增量提质的黄金期。
在AI赋能银行业发展方面,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副总裁汪涛介绍,基于蚂蚁丰富的业务场景已与多家银行具体合作。比如AI信贷材料审核,围绕多种凭证沉淀出凭证校验、解析、防伪识别等能力,比传统银行人工审核方式成本降低95%以上,帮助银行降本增效。
百融云创高级副总裁陈立宇在演讲中介绍到,生成式AI可以很好地应用在银行营销、销售、客户运营、风险控制和法务等场景。百融自研财富管理智能化模式是在百融金融大模型基础上接入包括公募数据、指数数据等外部基础数据库,又接入一些基金的衍生库(包括一些基础信息、分类、因子评价、宏观指标、市场整体总览等),进化成财富专属大模型,从而服务财富管理机构的产品销售、客服以及智能投顾,帮助金融机构重塑“洞察-决策-触达”财富客群运营。
构建差异化普惠金融服务至关重要
回顾农信社七十年发展与改革的历史,服务“三农”是农信社发展的根本宗旨,把农信社培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机构是农信社的发展目标,只有成为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始终坚持姓农、姓小、姓土的核心定位,坚持长期主义,战略上不摇摆,农信社才能行稳致远、可持续健康发展。浙江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原董事长王小龙在演讲中建议,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配套差异化的监管体系,明确一部分银行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而主要为百姓和企业提供普惠化的金融服务。
兰州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毅做《立足地方经济深耕普惠金融》主旨演讲中提到,截至2024年3月末,兰州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各项贷款中占比达到了52%,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达到了37%。未来,兰州银行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实现“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路径,继续聚焦小而分散策略下的精致服务理念,坚持做小做散,紧扣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需求,以服务取胜,打造兰州银行的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重庆富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赵卫星在演讲中介绍到,富民银行定位于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产业生态银行,积极构建“科产融”生态,为科创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债权融资、支付结算、财务顾问等综合性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将普惠金融与中小微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项目研发、绿色转型等结合起来,帮助实体产业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完成F2B2B和F2B2C的商业闭环。通过以“数智+普惠”优势构建科产融生态,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持续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建议做好顶层设计确保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正确进行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在演讲中指出,三中全会《公报》强调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以专项债筹集资金为区域性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做法有望适当强化。未来,地方债全口径监测的重点将放在防范化解隐性债方面,并配合相关长效机制的运行。建议区域性中小银行应注重“因地制宜”地联结金融体系的总体演变,融入全面配套改革。依靠区域性背景,加强与地方财政互通共享信息,发展业务合作,加强研究,始终把握好政策性协调呼应的机遇(如PPP项目投融资、产业引导资金运作的助益合作),实现互助共赢。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主持论坛时提出,当前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的常用手段是进行重组合并,包括组建省级城商银行、省级农商联合银行、省级和市级农商银行等。但简单的合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有时候“一加一大于二”,有时候“一加一小于一”,对此应具体分析、分类施策。在形式上,未来还可以进行更多探索。地方政府不应搞简单的“拉郎配”,而是应引入市场化机制,对机构重组、股权结构、高管配备等进行妥善安排。在国家层面,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金融法治,做好指导和协调,进一步明确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确保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论坛结束,主办方为“第六届‘铁马’中小银行评选”的获奖单位进行了现场颁奖。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