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从事石墨化加工服务,行业扩产格局重塑后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公司前身从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服务,2017年完成主营业务从石墨化加工向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转变,并陆续进入众多下游知名锂电供应链。公司营收从2018年的4.6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7.82亿元,CAGR超220%。2022年,公司出货量占国内负极材料行业市场份额的9%,行业扩产格局重塑后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
产品结构优化带动单吨盈利提升、新品布局后续可期:2021年起公司新增ST-22T等中高价格产品,2022销量占负极材料比重的12.31%,低端ST-1产品销量占比从2019年的72.09%下降到2022H1的7.59%。产品结构优化带动2022年总负极材料单吨售价和净利提升到3.92和1.20万元。公司中长期布局了新型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等6项战略储备专利,正在持续推进产业化进程,新品增长空间可期。
借助原有碳素行业工艺优势及区位优势,负极材料单吨成本优势明显:1、公司基于碳素制品生产和粉体加工经验建设一体化生产基地,实现100%石墨化工序自供;独创焙烧工艺提高振实密度60%以上,持续改善石墨化设备设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2、主产能山西生产基地享受政策优惠电价。
山西四期30万吨计划2023Q2开工建设,产能持续优化布局:22年底公司已有一体化有效产能达24万吨,预计2024年Q2山西四期逐步投产后形成5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有助于提高市占率。2023年公司践行降本增效战略,已关闭里城道落后产能基地。
深化龙头及优质客户合作,开发海内外客户及储能市场:公司已与宁德时代形成深度绑定,2022年积极开发国内知名锂电厂商客户,成果显著。公司已向LG新能源及比亚迪送样,有望未来实现批量供货。储能市场也是公司2023年重点开发的客户领域。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67.27、90.50、119.3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0.7%、34.5%、31.9%,归母净利润依次为13.65、17.91、23.1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9%、31.2%、29.2%,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依次为14、10、8倍。考虑公司一体化生产模式实现成本控制行业领先,产能布局及新客开拓力度加强,成长逻辑确定性强。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以及关键能源动力价格波动的风险;新能源汽车周期波动风险;存货余额增长及减值的风险;新品研发进步不及预期风险;次新股上市股价波动风险。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