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高息揽储为何不见踪影

年中高息揽储为何不见踪影
2021年06月17日 10:59 城市金融报

原标题:年中高息揽储为何不见踪影 来源:城市金融报

本报综合报道 银行今年揽储似乎有点“佛系”。

临近6月中旬考核时点,往年高息揽储的惯常操作未见迹象,也很少看到存款送礼等“招数”。

究其原因,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措并举规范存款市场,银行通过价格竞争揽储,已然行不通。去年3月份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规定。6月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简称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加强公开信息发布管理的自律倡议,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稳定市场预期。按照人民银行相关要求,督促各类放贷主体抓紧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同时,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对存款利率进行行业自律管理,维护存款市场有序竞争。

如今临近年中时点,银行迎来存款考核压力。在此节点上,银行利率执行情况如何?

年中存款利率不涨反跌

按照以往的惯例,每到6月份的时候,银行存款利率就会蠢蠢欲动。因为6月份是银行面对年中考核的月份,银行的资金比较吃紧。为吸收到足够的存款,银行可能就会上调存款利率来鼓励储户存钱。

不过今年的年中,存款利率上涨现象似乎并没有出现,各银行对于上调存款利率的态度也并不积极。相反,有些银行的存款利率相比年初时还有所下调。

笔者查阅了十几家银行手机APP发现,大多数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不足4%,存款额度低于5万元的客户得到的年化利率更低。以零售银行龙头――招商银行来看,该行在售的3年期存款产品的年化利率为3.59%,年期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年利率也不过3.48%。

年中的存款利率不涨反跌,一个原因是受监管政策的影响,现在银行年中没有了冲存款的考核要求。以往年中存款利率之所以容易涨,主要是因为银行为应对年中考核要求需要冲存款,如今没有了这个压力,也就没必要靠上调存款利率来拉存款了。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之前存款利率已经上调了不少,已经难有上调空间了。对银行来说,不可能无限制地上调存款利率,尤其是在贷款利率没什么变化的情况下,毕竟银行还需要靠存贷利率差来赚钱。之前因为资金吃紧连续上调存款利率,也就总有涨不动甚至下跌的时候。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理财产品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有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甚至远高于银行存款。外部环境带来的近年来银行存款增速有所下降,在上市银行披露的一季报中就有体现:招商银行一季度客户存款增速同比下降3.07个百分点;宁波银行一季度个人存款增速同比下降5.79个百分点。

就算是网点广布、基层客户雄厚的大行也不例外。今年一季度,工商银行客户存款相比上年末增长3.22%,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2.19个百分点。

存款增速放缓,在央行披露的社融数据中也有体现。今年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22.76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与上月末持平,但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

监管成效如何?

从监管之下的成效来看,央行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目前,各金融机构的周期付息型存款产品已基本整改完毕。绝大多数地方法人银行已停办异地存款,异地存款余额正有序压降”。此外,银行结构性存款也保持收缩态势。

但是,仍有一些违规现象“冒头”。近年来,监管层多次明令禁止“通过个人或机构等第三方资金中介吸收存款”。

部分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大中型银行相对好一些,城商行、民营银行等揽储难度大,因此有时还是有涉嫌违规的情况。我们地区前段时间就有城商行高息揽储被银保监局叫停的情况。”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在存款利率监管方面采取了较多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4月末结构性存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几近腰斩。但是,目前仍有少数机构‘打擦边球’”,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董希淼表示,一是要加强对互联网存款的监管,二是要继续加强结构性存款的监管,三是要加强对靠档计息存款产品的整治。

优化监管可提质增效

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便宜的负债来源,但市场竞争激烈,高息揽储是惯用手段。问题在于,高息揽储的成本,会转嫁至贷款端,不利于实体经济,也不利于银行息差管理。对于存款市场,监管部门最新动向是,可能会调整存款利率定价方式。

经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讨论,拟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定价方式,由现行的“基准利率*倍数”改为“基准利率+基点”;在转换定价方式的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设置不同的最高加点上限。

定价方法从“基准×倍数”转为“基准+基点”,可能是向贷款定价方式对齐。改革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放在改革降成本的语境下,还是具有更多意义。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首先是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中性,市场流动性相比去年收缩;其次,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下架靠档计息产品,对结构性存款和互联网存款等也进行规范。

其次,当银行存款利率下降过快时,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等作为银行一般性存款的替代品,会对银行存款产生分流作用,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银行存款成本的下行。通过“基准利率+基点”方式,给予金融机构更自由的定价空间,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负债成本自由度,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将提升政策传导效率。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银行 存款 利率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8 杭州热电 605011 6.17
  • 06-18 税友股份 603171 13.33
  • 06-17 宁波色母 301019 28.94
  • 06-17 工大高科 688367 11.53
  • 06-17 利和兴 301013 8.7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