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堪比茅台!内行人眼中的牧原造假疑云

利润率堪比茅台!内行人眼中的牧原造假疑云
2021年05月19日 09:50 市场资讯

原标题:利润率堪比茅台!内行人眼中的牧原造假疑云 来源:今日头条

  股票市场上,“财务造假”这个词的热度好像永远不会散去。

  20年前的蓝田股份、银广厦,10年前的万福生科、绿大地,前两年的“二康”(康美药业、康得新),名企造假事件总能引发市场的海啸。

  而最近被广泛讨论的疑似造假者,就是凭本轮猪周期成功上位的养猪老大―牧原股份

  对媒体和吃瓜股民们来说,财务造假可谓喜闻乐见,相关案例一出,各种深挖、剖析便接踵而至,从公司内幕到高管私生活,全给揭露的明明白白。

  但对于我们投资者,一旦造假这事发生在自己的股票上,那就是损失惨重、欲哭无泪了。

  所以,关于财务造假,君临知道大家想了解的是啥:

  “有没有可能在公司暴雷前就发现造假的端倪,从而避免亏损?”。

  这么说吧,造假是个很难实锤且在早期不易被发现的事情,等投资者察觉到时,公司往往已经病入膏肓、入不敷出了。

  拿著名的康美药业来举例,证监会对其造假事实的认定是:

  “康美药业从 2016 年至 2018 年连续 3 年有预谋、有组织、系统性实施财务造假约 300 亿元,累计虚增收入291亿元,虚增货币资金886亿元”。

  其中对康美的造假时间,证监会的认定限于16~18年这3年。

  君临站在事后上帝视角,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存货两个造假科目分析发现,康美的造假行为应该在14年前后就开始了。
  但证监会对康美的造假认定从16年才开始,应该是只掌握了这之后的造假证据,更早之前的造假行为,因为年代久远,已经难以查实了。

  对股价复盘发现,正是14年前后出现的造假行为,开启了康美股价的长牛走势,期间市场对康美的认可度也一直不错。

  直到2018年半年报出来,财报上数字已经相当离谱了,投资者们才开始意识到康美有造假的可能。

  事后回溯,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晰,任何异常指标我们都能找到对应的造假证据。

  思考一下,康美造假了这么多年,为什么直到2018年底才被揭露出来,中间甚至还一度成为机构重仓的大白马呢?

  原因是康美药业的资金运用非常娴熟,其操作思路与庞氏骗局类似,通过上市平台不断获取外部资金,来营造自己繁荣经营的假象,再通过这个假象,骗取更多的外部资金。

  一个连续说谎者被揭穿,一般是他的谎言编不下去,而并非上当者变聪明了。

  造假企业的败露也类似,多是因为自身出问题、玩不转了,而非外部揭发,出问题的核心就是现金流。

  在被实锤造假的16-18年间,康美“存贷双高、大股东质押”的问题一直被外界质疑,但不仅没被质疑出个什么结果,股价还在一路向上,就因为康美现金流玩的好。

  康美虚增的利润和货币资金挂在账上,实际并不存在,但却通过定增、借款、发债等方式从外界取得了大量现金。

  我们通过对康美药业各类现金流的拆解,来看看其中的猫腻。

  康美现金造假的过程主要体现在经营活动中,筹资活动由于跟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直接相关,造假难度较高。

  因此,上图中经营活动现金流是有水分的,但筹资活动现金流与实际偏差不大。

  经分析可知,在14~18年间,康美通过各种方式从外界筹到的净资金超过300亿元。

  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经过造假手法美化后,依然差强人意,到暴雷时也才6亿不到。

  康美从外界筹到的300亿资金,一部分用来支撑公司正常运转,一部分作为造假成本,剩余部分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出去,暗地里用来炒股。

  实控人通过康美实业、博益投资,将这些钱相继在市场上买入康美药业、蓝盾股份(维权)普邦股份等股票。

  结果,随着18年股市一路阴跌,康美账上的钱也所剩无几,外加“幕后关联人“又在10月初被抓,这个维持多年的局终于崩塌。

  最早怀疑康美造假的言论在2012年就出现了,但通过外部资金不断输血,其谎言始终未被揭穿。

  康美的垮台,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资金盘撑不住了。

  若非2018年企业部门去杠杆,叠加股市低迷,骗局恐怕还将持续。

  与康美类似,大部分造假企业败露,都是从账上没钱开始的。

  康得新是因为15亿的短期债务违约;

  辅仁药业是因为发不出6200余万分红;

  东方金钰是因为16.7亿到期债务未能清偿;

  其他如獐子岛(维权)长园集团(维权)、中健网农等企业,在暴雷前也都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

  而相反,当一家现金充足的公司造假时,我们就很难及时发现问题了。

  这方面的例子,除了上文康美、康得新、辅仁药业这三只白马股外,最出名的要数贾老板的乐视了。

  乐视网一开始只是家普通的视频网站,以会员、版权分销为收入,在2010年上市后,便迈出了快速扩张的步伐。

  2013年,乐视以超级电视闯入彩电圈,“硬件+内容+互联网”搭配亲民的价格,很快大受好评,乐视也在2016年成了市占率第一的电视品牌,超过了创维、海信、TCL等一众传统企业。

  随着电视的成功,乐视也先后在智能手机、体育、汽车、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不断扩张,采用与电视板块类似的操作,通过烧钱扩大市场份额。

  在乐视迅猛发展、股价高企的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董明珠闺蜜――刘姝威就曾发表过一篇质疑乐视商业模式的文章《乐视网:烧钱模式难以持续》。

  文中她提到,虽然乐视当前的现金流量非常充足,但通过烧钱扩大用户规模的这种方式,不具可持续性。

  在乐视风头正盛的时候公然唱衰,此文一经发布,就影响巨大,刘姝威成了当时万千乐视股民、网络大V、财经媒体疯狂嘲笑的对象。

  外界评论五花八门,但大意基本一致,觉得刘姝威虽为教授,但不懂互联网企业和乐视的商业模式,并举出京东、亚马逊等企业来论证烧钱模式的合理性。

  这场争论,随着2017年乐视集团出现债务危机,画上了休止符。

  刘姝威可能不懂互联网企业、不懂乐视的烧钱模式,但她懂基本的商业逻辑,只烧钱不赚钱的公司不可持续。

  事发多年,君临觉得再讨论谁是谁非没有意义,我们能做的只有事后复盘,总结规律,避免悲剧重演。

  从2010年上市到2016年,乐视网实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只有区区5亿,扩张花出去的170亿则完全依赖于外部筹集。

  从现金流量情况就能轻松判断出,乐视网是一家缺乏造血能力,完全依赖外界输血来扩张的“伪成长型”企业。

  比如乐视手机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买会员送硬件”的销售策略,每卖出一台就要亏200元。

  按乐视手机16、17年总销量3700万台来算,光硬件的直接亏损就高达70亿以上。

  上表中只反映了上市主体“乐视网”的数据,预计整个乐视集团对外投资额超过700亿元,这些钱大都有去无回,反而是贾老板自己通过减持,套现了近200亿元。

  通过事后复盘,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

  1.只要有现金,造假公司的谎言可以一直编下去

  2.经营活动赚不到现金、只靠筹资过活的公司,值得我们警惕

  所以,作为投资者,大费周章寻找企业的造假证据没有意义,只要不缺钱,造假企业就很难暴雷,任何非致命性问题也都能搪塞过去。

  重点是,咱们要通过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判断其是否具有不断造血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看最近被外界质疑颇多的牧原股份。

  牧原股份

  牧原被外界关注的问题包括:高净利率、大存大贷、大额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大额关联交易。

  看似每条都能和财务造假扯上关系,也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外部质疑。

  但有趣的是,以上问题都能找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比如说高净利率,一家养猪公司的净利率凭什么可以高过茅台?

  如果了解养猪行业跟牧原,就知道牧原在去年共销售了近660万头种猪+仔猪,占全部生猪销售比重超36%,而种猪、仔猪的毛利率超过80%。

  其他养猪企业如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等,都需要向牧原购买种猪、仔猪,这就导致其毛利率、净利率大幅领先于同行。

  其他如大存大贷、大额在建工程、关联交易等内容,也跟牧原“全自养”的养殖模式有关。

  大部分猪企从风险、规模等角度考虑,会选择“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即向农户提供仔猪及代养费,自己就不需要大规模建设猪舍及配套设施,避免大额开支。

  而牧原自建猪舍的造价约为1200元/平,公司要实现2021年4000万头左右的生猪出栏,势必要投入巨额资金,购筑在建工程。

  从行业逻辑上看,牧原的情况似乎并无重大异常。

  我们再从现金流的角度考察一下。
  牧原属于快速扩张型企业,从上轮猪周期顶部2016年到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了18倍,筹资、投资活动现金流也分别增长了10倍左右。

  相比于上面提到的康美药业、乐视网两家企业,牧原并非单纯依靠外部资金扩张,其自身有着非常不错的造血能力。

  近两年猪价长期维持高位,牧原也抓住机会赚取了超过300亿元现金,再结合外部筹资,一共投入了近600亿元进行现代化猪场建设。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一直很低,2020年前五大企业的出栏量合计还不到市场总额的10%,而美国的CR5则超过40%。

  这样看,牧原的激进扩张似乎不无道理。

  截至2021年一季度,牧原的固定资产加在建工程账面金额合计超过860亿,而19年底,这两项金额才275亿,一年出头,多了两倍。

  因此,外界也产生了另一大质疑,为什么盖个猪舍要这么贵?

  根据牧原披露的数据,猪舍的单方造价达1200元,而人类普通住宅的单方造价多集中在1500~2000元,猪跟人的差距已经不远了。
  按公司的说法,猪舍经过多次迭代,并在非洲猪瘟后进行全面升级,打造出了特色“三防猪舍”:防病、防臭、防非瘟。

  此外,新型猪舍还包含各种感应装置、智能化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温度、湿度,能根据不同猪群、日龄匹配最佳生长控制方案,连接饲料管道实现精细化养殖。

  面对这种“五星级”猪舍,如果拿一些老旧的人类住宅做比较,说句“人不如猪”应该不过分吧。

  很多投资人也在实地调研过牧原的猪场后,更加坚定了持有信心。

  根据土地储备,牧原已建成加在建猪场的理论产能可达8000万头,假如要实现1亿头出栏的小目标,固定资产肯定要过千亿。

  未来两年牧原要是再拿出百亿以上的资金建猪舍,咱们也不用太惊讶。

  目前来看,外界的各种质疑都能找到较为合理的答案,但牧原真的就没有任何风险吗?

  君临觉得未必。

  激进扩张的同时必然伴随风险,牧原做了很多努力想以规模优势穿越周期,其能否凭借出栏量扩张和成本控制安全渡过猪价下行期,尚未可知。

  当前猪价持续走弱中,截至5月10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18.88元/公斤,较3月1日的29.25元/公斤下跌超过10元/公斤;

  受此影响,除牧原外的其他养猪企业,一季报的盈利数据都不太好看,各家毛利率均有较大幅度下滑。

  如果22、23年出现猪价长期较低的局面,对届时年生猪出栏量超5000万头的牧原来说,会产生很大影响,公司的成本控制压力也将陡增。

  此外,有过审计从业经验的君临认为,对牧原大额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应当保持警惕。

  在对农林牧渔企业的审计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等内容非常难以全面核实,860亿相关资产和千万头生猪存栏,真在里面掺点水分,审计人员是难以发现的。

  康美的人参埋在地里,没办法一个个挖出来核实;獐子岛的扇贝在水里,证监会也是依赖北斗卫星定位,才取得造假证据。

  同样,尽管牧原宣称有先进的猪只数量统计技术,但面对千万头生猪存栏,外部审计一来无法确认数据真实性,二来也无法避免误差,很难确认存货的真实金额。

  以上几个资产科目是否存在猫腻,从外部视角很难证明或证伪,基本取决于管理层诚信与道德。

  但对于货币资金,君临愿意相信牧原账面金额的真实性。

  康美、康得新两家大额货币资金造假事件发生后,财政部、银保监会就联合发布了“银行函证新规”,意在防止再有现金造假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各家会计事务所、银行也是战战兢兢,生怕再出问题。

  原来函证一次只要200~300元,新规后,个别银行直接涨到1400元,现金再想造假的难度比以前高多了。

  回到主题,尽管同样需要外部融资且投资开支巨大,但牧原却能通过卖猪实实在在赚到真金白银,这是它与康美、乐视的本质区别。

  现在的牧原,大家不用过于担心暴雷的问题,真正的难关会在下轮猪周期的底部。

  从一季度情况看,猪价下跌对各家盈利水平影响很大。

  底部猪价预计会在明后两年出现,牧原能否凭借精细化、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对冲低猪价产生的负面影响呢?

  这才是考验管理层的关键。

  如果在持续的猪价低迷中,牧原巨大的投入导致业绩难看,股价下行进一步形成融资的困难,在雄心与现实困境的矛盾中,公司是否会经受不住诱惑与魔鬼交易?

  很大程度上,只能由管理层自身的道德和信念来约束。

  2018年,A股出现的很多爆雷案件,比如某些环保龙头,问题都是出现在这里。

股民福利来了!送您十大金股!点击查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康美药业 利润率 康美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2 聚赛龙 301131 30
  • 03-01 万控智造 603070 9.42
  • 02-28 赛伦生物 688163 33.03
  • 02-28 浙江恒威 301222 33.98
  • 02-28 路斯股份 832419 7.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