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德隆系“死而复生”?三家上市公司同陷25亿信托“罗生门” 来源:加鑫财经圈
近日,新潮能源(维权)、*ST中捷(维权)、*ST德奥同时陷入同一个合同纠纷事件。
事件缘起于一起25亿信托贷款,合同显示上述三家上市公司均为担保方。现如今,信托出现了违约,三者却又不约而同地矢口否认。
25亿罗生门的背后究竟谁之过?上市公司有没有责任?重重迷雾之下,消失于“江湖”十多年的德隆系再次浮出水面。
25亿信托纠纷事件
此次事件还要追溯到2017年。
当时信托的资金提供方为广州农商行,规模25亿元人民币,预计期限为48个月,而资金使用方为华翔投资。
与此同时,新潮能源、*ST中捷、*ST德奥分别于广州农商行签订了一份《差额补足协议》,由三者提供担保,一旦发生华翔投资违约,将由这三者补足本金或收益的差额。
结果华翔投资还真就违约了,广州农商行遂即发起诉讼,上述上市公司均牵涉其中。
然而事件发生后,新潮能源、*ST中捷、*ST德奥先后发布公告,均表示公司档案中没有所谓的《差额补足协议》原件或复印件,简单说就是把担保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是上市公司想赖账?还是又是一起“萝卜章”事件?双方完全不同的说法,让这份《差额补足协议》变成了一起“罗生门”事件。
背后是德隆系捣鬼
有意思的是,随着事件被深度挖掘,这份《差额补足协议》还真有可能是无效的。
首先,这份协议并未获得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其次,如果发生担保,上市公司是需要公告披露的,但是2017年签订《差额补足协议》时,三家上市公司均未进行过信息披露;最后,整个担保事件,三家上市公司未获得任何利益,所以没有任何道理要做担保。
那既然《差额补足协议》并非上市公司的行为,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看看谁能从中获利呗。
首先,用钱的是华翔投资,其法人王秀珠曾任德隆系核心人物唐万新的法律顾问,另外公司对外投资的企业中,其中的美都能源(已退市)也曾是唐万新旗下公司。
其次,本次涉案的新潮能源、*ST中捷、*ST德奥均曾被德隆系掌控,此次担保发生时,也正是德隆系控制三家上市公司之时。
那么只剩两种可能了,一种可能协议上的章是假的,那么就是德隆系利用萝卜章来骗钱;另一种可能协议是上市公司违规签署的,那就是又一条德隆系施加影响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罪证了。
荼毒深远的德隆系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系”无处不在,而要说到这个概念的出现,则与德隆系密不可分,应该说德隆系是A股市场最早的一批“系”现象,其规模之庞大,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无出其右。
以至于后期德隆“航母”有多大,甚至连德隆系统内部的人都未必知晓。当年一个德隆旗下核心部门的高层曾对外公开,与德隆有合作关系或股权关系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20家,而当时两市上市公司总数也不过1200多家,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不过,德隆系的核心可以用“一人三马车”来概括,一人指唐万新,三马车则是当时的三家上市公司: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相信A股市场的“老炮”对这“一人三马车”并不陌生,这三只票一起发明了不少我国证券商场的奇观,以至于荼毒至今。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证券市场萌芽,当时有个奇怪的现象:未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在上市公司的股份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价格却远低于“流通股”,这让下海经商完成3000万原始积累的唐万新,发现了可以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机会。
利用这个资本市场的缺陷,唐万新与伙同兄弟朋友一举拿下了“三马车”的实控权,后来又如法炮制入主北京中燕和天山股份,德隆系初见模型。
有了底层建筑,唐万新便开始大展拳脚:
其一,利用当时监管的缺失及信息的不透明,通过投资与配股大幅拉升股价,获得更多的关联企业;
其二利用关联公司互相担保或抵押资产从银行获得贷款,随后循环这个模式,即“资产抵押-银行贷款-投资-再抵押-再投资”;
其三,德隆系通过控制门类齐全的金融子公司,用资产管理、委托理财等手段,为德隆系整体提供资金来源保障。
而上述这些资金,最终均进入股市用于推高“老三股”股价。这些如今看来已经司空见惯的手法,在当时可谓极度超前。
虽然在2001年开始的5年熊市中,德隆系逐渐瓦解――涨不动“三马车”股价崩盘,德隆系赖以壮大的模式演变成恶性循环,唐万新也因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获利被判入狱,但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荼毒是极其深远的。
或许可以这么说,是德隆系开创了“资本腾挪术”的先河,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教科书般的模板,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资本市场乱象,都是德隆系“玩剩下”的。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