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财为何频频踩雷 如何规范?

第三方理财为何频频踩雷 如何规范?
2019年07月17日 11:35 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第三方理财为何频频踩雷 如何规范? 来源:中国经营报

  从辉山乳业(06863.HK)、乐视网(300104.SZ)到承兴国际控股(02662.HK),发力供应链金融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诺亚财富多次陷入资本市场的风险事件,代销产品陷入兑付困境,堪称“踩雷专业户”。频频踩雷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其风控是否形同虚设?如何规范重营销轻风控的第三方理财市场?

  一、重营销轻风控的第三方理财

  在私募产业链上,私募机构给融资企业提供资金,可以自行募资提供给融资企业,也可以依托与第三方理财代销机构的合作募资。第三方理财代销机构从其诞生起,就存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一个是受私募机构提供的佣金和业绩分成激励,从代销角度看,要不断开发新的理财客户,针对这些理财客户推荐具有更高佣金提成和业绩提成的私募产品,这是第三方理财代销机构的短期利益;二是之所以形成稳定的募资能力源于投资人的信任,要维护这种信任就必须精选私募产品,强化自身的风控能力,确保私募产品的安全性,这是第三方理财代销机构的长期利益。按道理说,真正计划打造百年老店的第三方理财代销机构,应该能够做到为长期利益淡化短期利益的追逐,进而约束自身的机构行为。

  但问题是中国的第三方理财代销机构大多没有进入服务稳定成熟投资人客户的阶段。第三方理财代销机构在遴选项目的同时,理财投资人也在遴选第三方理财代销机构,他们眼中的好项目就是一个口碑看起来还不错的第三方理财代销机构以及一个看起来收益前景很好的私募产品。这种选择标准下,真正安全性足够高但收益前景相形见绌的私募产品根本无法卖出去,这种市场倒逼机制下,更多的看起来声誉还可以的第三方理财代销机构选择的是拿声誉出来做赌注,满足投资人的偏好,提供一些只是看起来安全而实则潜在风险未得到充分披露的高收益产品。而这些高收益产品更是受到一些靠业绩提成维持生计的理财经理们的追捧,投资人往往只能听到激情澎湃的理财经理们告诉他们项目前景如何,而很难会聆听真正对于项目更了解的风控人员的声音,而且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在代销私募产品时本身的内部风控就是缺位的。理论上应当为投资人把握好遴选标准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事实上更多成为营销驱动的机构,重销售而轻研究,对于大多数第三方理财机构而言,本来应当提供多元化私募机构的多元化私募产品的模式,往往沦为与少数几家深入绑定的私募机构合作的模式,这是第三方理财代销机构获得理财客户以及将手中客户变现的逻辑方式的必然结果。

  二、诺亚财富踩雷分析

  诺亚财富接连踩雷的是供应链金融资产。当下第三方理财机构代销比较容易的是固收类产品,尤其是相对给人感觉更为放心的是有真实业务支撑、有核心企业兜底、有带有普惠金融光环的供应链金融资产。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核心是对于核心企业的风险把控替代对于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个体的风险把控,把握好核心企业的风控就能够确保相应资产的风险水平在可控范围。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仍有可能遭遇:

  一是核心企业的兜底能力不足。供应链金融是依托于核心企业的偿付能力而开展,需要了解核心企业的各种表内外真实负债水平以及实际经营情况。供应链金融放贷主体对于核心企业表外融资以及各种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可能了解不足。此外,在核心企业是上市公司母公司或者关联企业时,评估其兜底能力时,往往是看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在资本市场并不乐观的当下,股票市值的缩水会对核心企业的兜底能力带来重创。

  二是关联交易和虚假交易。这里面有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关联企业制造关联交易实现核心企业的变相融资,也有上下游企业制造虚假应收账款以从放贷主体获得融资。后者可以通过与核心企业核对以实现风险把控,前者由于关联关系可能无法从股权看出而具有隐蔽性,需要通过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密切监督和核对才有希望发现,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这种监督成本但无法彻底消除。

  当下供应链金融埋雷最大的是金融机构对于核心企业有效风控意识的缺乏。先前基本上上市公司作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资产一般被视为优质资产,大多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融资。宏观经济形势压力加大后,各种类型的企业都面临较大资金压力,也有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以供应链金融的形式进行各种表外融资,而真实负债远远超过安全水平,兜底能力容易受到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由此对于资金方带来各种风险。诺亚财富在接连踩雷上市公司辉山乳业和承兴国际的背后就有对于上述风险的选择性忽视,更为深层次的乃是第三方理财机构自身的利益冲突使然。

  三、如何规范第三方理财市场

  在社会分工程度越发提升的当下,私募机构的“募”“投”“管”“退”都存在由专业化分工机构承担的市场空间。在金融市场上,更专业的机构做更为专业的事情,也有助于金融效率的整体提高。

  然而,根据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随着更多专业化机构的加入,金融产业链的链条越长,信息不对称程度就会越大,产业链上的相关主体都存在道德风险的可能,市场对于高收益的追求也容易形成逆向选择,即越是不看重自身声誉、迎合投资人并不理性需求的第三方理财代销机构越有可能胜出。

  要真正规范第三方理财市场并不是要消灭第三方理财市场,而是要通过一套机制约束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让其形成与投资人共同成长的行为逻辑。

  一方面,可以探索第三方理财的跟投机制。这与私募机构发行产品对于相关管理人员的跟投要求一脉相承,通过利益绑定减少第三方理财机构和理财投资人的利益冲突。对于第三方理财机构而言,跟投机制的设定无疑是一种相对比较重的运营模式,会极大约束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代销规模,加大第三方理财的经营风险,但是能够比较好地建立市场的声誉。

  另一方面,可以探索第三方理财机构和理财经理人的评级机制。根据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代销产品历史业绩表现,进行分类评级,不同评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业务范围有所差异。对于一些代销产品的历史业绩较差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或者固收类产品出现未兑付情况较多的,则予以暂停其代销业务资质、退赔相应代销佣金等。此外,需要强化对于理财经理的市场化管理机制,建立从业档案管理制度,防止频繁跳槽带来的行为短期化问题,实行责任终身制。

  作者陈文,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私募 风控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4 神马电力 603530 5.94
  • 07-18 苏州银行 002966 7.86
  • 07-18 国联股份 603613 15.13
  • 07-17 景津环保 603279 13.56
  • 07-17 科瑞技术 002957 15.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