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界面
对于化肥企业来说,2016年是难熬的一年。政策变化、产能过剩与农产品价格偏低在这一年同时冲击了市场。2017年也一样,只要这些基本因素没有变化,化肥生产商就仍会面对重重挑战。
在A股与H股上市的化肥生产商中,去年有10多家出现亏损,其余生产商的利润大多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香港上市的中化化肥(0297.HK)2016年业绩出现巨亏,净亏损达人民币46.46亿元(约合51.83亿港元),原因是业务过度依赖钾肥,转型太慢,因此在去年钾肥价格大幅下跌时受到重创。
亏损超过10亿元的企业还包括A股市场的云天化(600096.SH)与湖北宜化(000422.SZ),分别亏损33.59亿和12.49亿元。此外,柳化股份(600423.SH)甚至因亏损而交不起暖气费。
根据界面新闻的梳理,剔除ST股和B股,在沪深市场和香港市场上市的主要化肥生产商共有26家,其中沪深两地20家,香港6家。除深圳上市的新洋丰(000902.SZ)未公布业绩之外,其余25家均公布了年报或2016年业绩快报,其中12家化肥生产商出现净亏损,占公司总数的近一半。此外,有9家上市公司的利润出现倒退,仅有4家公司业绩实现增长。
化肥生产商的疲软表现也体现在股价上。剔除停牌的泸天化(000912.SZ),今年迄今为止,只有6家公司的股价实现上涨,却有19家公司的股价下跌。香港市场,去年亏损的中海石油化学(3983.HK)、中化化肥和玖源集团(0827.HK)年初以来股价上涨,但这可能是投资者预期业绩将在今年反弹所致。
化肥生产商业绩的整体大幅下滑,是受到了多种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政策方面,污染治理、税率变化、能源与物流政策的变化均对化肥行业构成利空。
2015年农业部发布方案,计划到2020年让主要农作物的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同年,财政部、海关总署与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税改通知,对化肥产品恢复征收13%的增值税,同时停止钾肥增值税先征后返的政策。此外,发改委下达通知,化肥生产用电执行相同用电类别的工商业用电价格,同时全面放开化肥用气价格;铁路局则取消化肥铁路运费优惠。
农产品利润下降与产能过剩是导致化肥行业全面滑坡的另外两个因素。发改委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显示,2015-2016种植年度,中国农户粮食作物单位面积净利润293元/公顷,较上年大幅下降84.33%,成本利润率为1.82%,单位面积的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产能方面,工信部曾在2015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氮肥与钾肥的产能利用率需要分别升至80%和79%,同时将新型肥料施用量占总体化肥的比例从10%提高至30%。
一些市场人士分析,在遭遇断崖式滑坡后将,化肥行业有可能在今年迎来拐点。中国化肥网的消息显示,进入春耕高峰期后,化肥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以尿素为例,根据该网站数据,4月上旬山东地区主流出厂报价约为1500元/吨,去年9月份在1200元/吨左右。
最近发布的一系列一季度业绩预告似乎也令人感到乐观。截至4月10日,共有5家化肥生产商公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华昌化工(002274.SZ)、云天化、沙隆达A(000553.SZ)与云图控股(002539.SZ)的业绩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仅芭田股份(002170.SZ)的盈利同比下降。
不过,今年余下时间的化肥市场依旧难言稳定,A股和H股的众多化肥公司仍会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无论是农业部的化肥“零增长”规划,还是税率、物流费用、生产用电用气价格方面,国家实施的政策并未改变。
第二,产能过剩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根据中国化肥网的信息,国内尿素行业开工率暂时维持在60%的水平左右,仍属行业公认的过剩范围。该网站还援引市场人士的观点称,未来钾肥市场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也不大,这就会继续给中化化肥等业务依赖钾肥的企业带来压力。与此同时,复合肥市场库存高企,部分厂家开始出售原料肥,转而又给原料肥市场造成冲击。
最后,农产品价格偏低导致农民种粮意愿依旧不高,进而影响到化肥使用。东北地区玉米肥需求不足,中原粮食产区也因为肥料价格持续下滑而缺乏备肥动机。总之,投资者可能不宜对今年化肥上市公司的业绩抱有过分的期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刘琛 SF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