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半小时》揭秘:谁在重组银广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1月25日 13:45  CCTV经济半小时

  因为做假帐而名震天下的银广夏最近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切都缘自一家名叫深圳发特的公司。10月19日,银广夏发布提示性公告称,公司4家法人股股东已经与深圳市发特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股份转让及托管意向书》,将总计8100万股、占银广夏总股本16.04%的股份,以协议方式转让给深圳发特实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深圳发特就将成为银广夏第一大股东。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发特公司表示:作为民营企业,以前的做法比较低调,这次是他们在媒体前第一次集体亮相。话语中颇有一番大展宏图之志。那么拯救银广夏的发特公司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呢?它用什么来重组银广夏?本栏目记者就信用程度,资金情况和资产质量三个方面对这家公司展开了调查。

  在记者到达深圳发特公司的当天,副总经理赖志林行色匆匆地表示:下午他即将飞赴银川,与银广夏的重组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强调说:银广夏目前主要面临的是信用危机,需要一家素质好,道德水平高的公司来进行重组,发特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为了探明真相,记者展开了调查。在深圳工商局的档案室里,发特公司的法人代表一栏,出现了证券业一个熟悉的名字——马勇。

  马勇、马骧是兄弟二人,被圈里人称为大马、小马,是驰骋在证券业的重组高手。让我们先来看一看马勇马骧在海南的创业历程。1992年,马勇创办国泰实业发展总公司,1995年,海南国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它是国泰发展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1997年,海南国泰闯入国内资本市场,入主海南海德纺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琼海德成为马勇进行资本运作的第一块试验田。经过几年的发展,这里到底经营得如何呢?在海口市海德股份公司的职工大院内,我们却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职工哭诉说两个姓马的马总来就全部把这个厂全部搞坏了。职工几个月都没有领工资,他们在这里是想以海德厂为家庭,但是领导不为他们着想,他们都很心痛。

  没有了生活来源,职工们可做的就是在院子里搭起了鸡蓬,尽管养鸡是不允许的。但职工们说:家里快要揭不开锅,这实在是万不得已。几年间,国泰甚至拖欠职工的养老,医疗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金。据《财经》杂志的披露,1997年,马勇打了一个时间差,几乎不花成本地拿到了琼海德的控制权。当年农业银行海南分行预先把2700万元贷款打入由国泰集团和海南国资局共管的专用帐户,6月份,三家国有股东把股权转让给了国泰集团。一个月后,国泰集团再把这笔股权质押给农行。我们对此事进行了核实,农行并没有否认这个事实,但拒绝了我们的采访要求.《财经》杂志认为: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海南国泰仅仅玩了一个“空手道”而已。

  这里的职工要求记者去工厂里看看,他们说厂房机器都给人卖了,车间没有电拉了电闸的,因为停交电费,欠的电费差不多上千万了。

  在黑漆漆的厂房,冷冰冰的设备是化纤二期工程项目,这个空荡荡的厂房是化纤一期项目,两年前设备被变卖了。涤纶厂是上市公司琼海德的主要资产,早在两年前就已经亏损。但是为什么98到2000年的报表中海德的利润还是源源不断?报表中的利润究竟从哪里来呢?

  海南海德纺织实业股份公司现任董秘徐玲说是因为关联交易的问题,就是关联交易能够帐面上体现利润,但是并没有现金流,因此海德的经营面上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

  1998年,在琼海德的帐本上,关联交易合计2152.9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72.8%;1999年关联交易合计5395.14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86.2%;2000年关联交易额达到2830.2万元,当年琼海德亏损4273.95万元。关联交易一般仅仅在帐面上划转,折腾来折腾去帐面上好看了不少,但海德的实业却迎来灭顶之灾。

  在采访中,海南海德纺织实业股份公司职工对记者说,是海南国泰把海德掏空了,把钱都拿走了,但是对设备厂房没有任何投入。职工们还说它不做纺织,不做矿泉水,一来就说它是专门搞资本运作的。

  98年,海南国泰说要进行技术改造上一套高科技的项目,把化纤一期设备以2000多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私人老板。2000多万流入了国泰的腰包,新设备却不见踪影。国泰入主上市公司有什么赚头?有人帮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设备和产品的变现是最直接的一个方式,其中卖设备赚了2000多万,卖积压的产品赚了4000万左右。还有一个主要的手段是利用上市公司作担保,海南国泰融资近一个亿。形象地说就是把上市公司当作金元宝不断拿给银行抵押。自己借的钱迟迟不还,一堆烂帐就挂在上市公司身上。在银行这有个专业术语叫或有负债。

  中国银行海南分行业务三科职员麦勇

  (海南国泰)通过融资担保的方式把海德提供了不可撤消的连带责任担保目前这些案件大部分已经进入诉讼执行阶段目前就是说上市公司这一块的或有负债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沉重的负担

  在海口银通大厦的19层,海南国泰的办公室冷冷清清。上班打卡机里只有几个职工的名字。职工私下里向我们反映国泰公司从97年就开始拖欠职工的工资,更有人说97年重组琼海德时他们帐上只有12万元。我们把海南国泰的欠款逐个落实,发现它在全国各地到期的未还银行债务近3个亿。建设银行海南分行甚至把海南国泰定性为恶意逃避银行债务,有欺诈行为。在海南国泰办公室的隔壁,原本是上市公司琼海德的总部,而这里大门紧锁,一张物业管理的欠费单把琼海德逐出了这里。知情人说:原第一大股东抽干上市公司不仅是血,还有骨髓。

  敲骨吸髓,让人听了都不寒而栗。今年4月份,马勇、马骧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的好戏,带领海南国泰从上市公司琼海德中全身而退。琼海德如今的第一大股东坦言:他们面临着烦琐的债务和复杂的法律纠纷,如果说当年的琼海德是一个长得并不漂亮的黄脸婆,那么如今的琼海德就已经是一个缺胳膊断腿的黄脸婆。而海南国泰重组的第二个对象是深圳经济协作发展公司,它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在眼花缭乱的重组游戏中,海南国泰集团盯上了第二个目标,那就是1999年进军深圳,收购深圳经济协作发展公司。这在当年是深圳最大一桩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资产的案例。经济协作发展公司的主要资产是联合广场项目,因此收购之后名称变更为深圳国泰联合广场投资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还是马勇。协议规定海南国泰应支付收购款1.02亿元,分三次在2000年年底前必须缴清。深圳国资办负责收取这笔款项。距离缴款日已经过去了两年,钱还清了吗?国资办的回答不容乐观。

  深圳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对记者说,到现在海南国泰还有6300万没有给深圳国资办。他现在收钱收得头都大了,人家就是没钱,怎么收。

  欠债容易讨债难,此次扮演讨债人角色的深圳国资办显得很无奈。为此,深圳市政府还专门派甲方代表到深圳国泰联合广场坐阵,督促收款。并约定公司赢利必须先偿还欠款,而且深国联的资产处置需经过甲方代表同意。实际上在长达两年的催款过程中,甲方代表形同虚设。

  记者曾电话采访过有关知情人。

  他说,他们(马勇)还是这种态度就是拖一天是一天吧,然后再打时间差,虽然说你欠那么多债,那么多债是他可以不付的,甚至很多(债)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拖延到现在,但是债务是拖着,债权他们在处理着,这样债权处理着就有现金流,不是很正常的,这就是由国泰公司转给了他们(马勇)在海南的几个关联公司,比如海南鼎泰公司。发特公司当时具体转让给他们的时候可能是零资产进行转让,基本上他们并没有拿钱,拿钱也拿得不多,而且钱到了最后又转走了。

  按照协议规定,没有偿还欠款,海南国泰无权对深圳国泰联合广场有限公司的资产进行转移。但实际的情况如何呢?在联合广场的办公楼里,记者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深圳国泰联合广场投资公司与深圳发特的牌子并排悬挂着。发特公司是从何而来的?原来深圳国泰联合广场占有发特公司70%的股权,后来股权转给海口的两家企业海口鼎泰与永泰公司。而据记者调查海口鼎泰与永泰正是马勇、马骧的私人企业。一个轮回转下来,发特公司又成了马勇的囊中之物。

  马勇收编发特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在整个布局中设立的关键棋子。深国联原有一处利润最高的核心资产叫中旅联合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联合酒店22万平米的物业,年收入6000多万元。发特归属马勇后,这块肥肉就被发特吞下。这是在未付清欠款的情况下收购协议所禁止的。因此有关法律专家认为,发特的资产基础存在严重的法律瑕疵。

  发特公司与国泰联合广场投资公司高层领导实为重叠,即便深圳市政府对国泰联合广场投资公司的进出资金进行监控,发特公司的设立也能为马勇等人进出资金提供安全的通道。一个办公地点,两块牌子的微妙之处不言而喻。但是发特公司究竟有没有实力来重组银广夏?记者对它宣传的几部分资产进行了调查。

  深圳中旅联合物业管理公司的副总经理罗乐告诉记者,该公司98年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通过了ISO9000认证,也通过了深圳市物业管理优秀大厦的考评,大厦的入住率已经超过了90%。

  物业管理公司虽然是发特公司中最有赢利能力的下属企业,但由于深圳市政府随时可以对它主张权利,它存在着极大的法律风险。另外两块是深圳国泰酒店和国际服装文化公司。这些资产的情况怎样呢?

  联合广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酒店都没装修,只做了样板房。

  发特公司曾透露,国泰酒店将在明年年初投入使用。但记者在5到19层的国泰酒店中仅发现了四五个样板间,其他连装修的痕迹都没有,明年能否开业还要大打问号。国际服装文化公司也仅仅处于筹备期,它们究竟能给发特带来多少利润现在还是未知数。仅靠物业管理为核心企业的发特公司为什么要演绎蛇吞象的神化?在马勇的简历中,有着深厚的宁夏背景不免让人联想翩翩,难怪有的媒体使用了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次重组。

  在深圳海口采访期间,我们始终没有见到整个事件的主角:海南国泰的创办者马勇。对我们提出的采访要求,他以重组事宜比较敏感为由加以拒绝。在资本市场中,重组的大幕每天都在拉开,但所有的投资者都希望,重组应该是“双赢”。而在我们的证券市场上,重组太像一场游戏了,有太多的重组仅仅是帐面上扭亏,实质上圈钱。这样的重组故事多了,人们就不敢再相信,诚信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经济半小时记者/宿琪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