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兴起,制造业面临着更高的挑战。产业升级不进则退,如何守住制造业的优势不褪色?实施“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的“含新量”“含金量”,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的答案。
加速“数实融合”、推进智能化技改、“联”上工业互联网……如今,在我市,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以智能化和数字化双向赋能,塑造竞争新优势。“智改数转”已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3年,在成功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后,我市积极贯彻国家关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国家和省、市“智改数转”战略机遇期,加速培育转型试点企业,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年攻坚目标任务,以规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有侧重、有时序地实施重点任务。
2024年,我市604家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新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1004 个。2025年1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分两批为我市企业发放各级数字化转型奖补资金2.256亿元。
以“智变”
引“质变”
AGV(自动导引车)穿梭不停,工业机器人挥动手臂协同作业,“端对端”处理各项问题……如今,这类场景正不断在我市工业企业出现。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通过“智改数转”,以“智”提“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既是我市产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
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年产能达5万辆,每270秒就有一辆重卡驶下装配线。
“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单车综合成本降低28.3%,良品率也大幅提升。”据一汽解放 J7 智能工厂车间主任王一强介绍,智能车间拥有国内商用车行业首创整车智能在线标定、车架自动卸货及智能编组、功能孔位智能激光打刻等技术。以前,零件运输靠机械板式带传送;现在,AGV实现物料自动配送,调度更灵活,生产更柔性。
同样,在长春华众延锋彼欧汽车外饰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智能机器人有序忙碌着,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各项生产数据。在这里,智能装备及工业软件广泛应用,车间设备实现实时监控和互联互通,产品质量实现在线检测和信息可追溯,物料配送和仓储物流实现智能化运行,能源消耗和车间环境实现智能化管控,安全水平及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吉林玲珑轮胎有限公司也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搭建行业领先的数智化工厂,生产的轮胎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向技改要效益,以“智变”引“质变”,以创新促发展,正成为我市一批工业企业焕发生机活力的密码。
向技改要效益,以“智变”引“质变”,以创新促发展,正成为我市一批工业企业焕发生机活力的密码。
“数智”触角
延伸至多领域
“智改数转”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它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吉林省巨程智造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智改数转”的受益者。该公司依托百级超净、恒温恒湿的加工车间,通过实施数字化管理系统,优化了生产流程,确保纳米级光学元器件的加工精度。
长春大正博凯汽车设备有限公司以数字化孪生技术为核心,结合多年来的实操经验和优秀稳定的人才队伍,形成了独有的核心技术,成为国内首个将机器人滚边技术成功应用到轿车四门两盖的生产企业,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长春近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也尝到了数字化转型的甜头。企业运用数字化设备维保和管理系统,使生产效率提升 70%~80%,实现降本增效,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
一汽繁荣5G工厂、中车长客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机械九院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启明信息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案例等 20 多个重点企业和项目入选数字化转型“国字号”示范案例、场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数字化转型。
传统产业在智能化改造中焕发生机,新兴产业在数字化升级下快速成长。企业经营者以超前的眼光和坚定的决心,引领着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作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启明信息、启璞科技、易加科技等规上软件企业在我市的数字化转型业务量也在不断增长,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技术储备。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变”升级被众多传统企业当成了破解人工成本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改数转”带来的红利,让更多传统企业从犹豫到坚定,从观望到执行,“数智”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多个产业领域,在不断优化企业生产环节、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服务使企业
“敢转”更“会转”
数字化改造很难一步到位,投入和产出短期内不一定成正比。持续的成本投入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场“意志考验”,需要政府强力支持和激励。在数字化改造升级过程中,企业家们面临诸多困惑和顾虑,比如改造周期长,上下游链条没有打通关键点,企业缺资金、缺技术、缺指导等。怎么办?
为帮助更多有意愿、有需求却缺资金、缺技术、缺指导的中小企业勇敢迈出步伐,政府部门适时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有效助推企业实施“智改数转”——
紧抓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机遇期,统筹用好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成立市区两级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专班;制定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方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字化服务商管理规范》;建立长春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库;2024 年,常态化组织行业专家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近30场“县区行”“行业行”系列宣讲活动,为505家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遴选推广220个“小快轻准”典型案例,全面激发工业企业转型内生动力;加快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促进中心、“产业大脑”等“数字底座”,推广普及5G+、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全面激发工业企业转型内生动力……一系列组合拳,使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和信心不断增强,转型能力不断提升。
根据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年攻坚“3563”目标(即围绕管理数字化、生产数字化、销售数字化 3 大核心环节,2023年至2025年分别推动500家、600家、300家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全覆盖”),今年,市工信局将紧抓国家和省、市数字化转型战略机遇期,继续加大政策奖补力度,广泛培育,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数字化转型政策红利。“智改数转”,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理念的转变、模式的创新。它将为长春制造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让这座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