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在“双碳”的大背景下,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在践行基于“环境”引领的ESG战略。
按照同花顺数据统计分类,截至2024年12月,我国A股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数量有142家,主要涉及大气治理、水务及水治理、固废治理、综合环境治理、环保设备等细分板块。
长江商报资本战略研究院梳理发现,近几年来,发布ESG报告的环保上市公司由2019年的23家增至2023年的63家,信息披露率从26.44%上升至42.76%,4年提高了16.32个百分点,这表明行业对ESG理念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如此,环保行业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质量整体相对较高,绿色低碳、创新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是众多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践之道。
ESG披露率首次突破40%
环保产业作为我国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涵盖了众多领域和技术方向,包括环保设备制造、环保服务、生态保护和修复主要领域和其他细分领域。其中,生态保护和修复包括大气治理、水务及水治理、固废治理、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等业务方向。
从环保行业的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三大维度来看,环保行业在ESG信息披露、绿色债券发行、气候应对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在报告鉴证、环境量化指标等披露上仍有提升空间。
长江商报资本战略研究院梳理发现,从近几年发布ESG报告的情况来看,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披露率也整体呈现较快增长。
同花顺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环保行业上市公司ESG披露数量分别为23家、30家、39家、44家、63家。
绿色债券和绿色REITs是环保行业获取金融支持的常用工具,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根据Wind数据,2016年以来,共计有16家环保行业的上市公司发行了34只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总计约170亿元,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占主要地位,发行期限以3—5年为主。
“应对气候变化”是ESG理念诸多关键议题之中,相对更具有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共识性的全球性议题。而针对气候行动采取措施的企业明显增加,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企业实质性议题管理的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比例超过42%。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环保上市公司目前被纳入国际评级的企业较少,仅有北控水务(A级)、首创股份(B级)、浙富控股(B级)、伟明环保(B级)等企业获得MSCI ESG评级。该评级是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对全球企业ESG表现的评估体系,受到全球投资机构认可。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环保企业在环境定量指标的信息披露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以碳排放为例,仅有31家企业披露了范围1+2的碳排放信息,10家企业披露了范围3的碳排放信息,而高达48家企业尚未进行任何碳排放信息的披露。
4家上市公司连续超过10年披露ESG报告
在ESG报告披露上,环保龙头企业起到了引领作用。
根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CECC发布的2023年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前十名分别为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规模来看,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共8家,分别是光大环境、格林美、北控水务、首创环保、瀚蓝环境、盈峰环境、龙净环保、宝武环科(未上市)。
长江商报资本战略研究院梳理发现,十强里面有8家企业连续披露ESG报告的时间超过5年,特别是光大环境、瀚蓝环境、龙净环保、碧水源这4家上市公司已经连续超过10年发布ESG报告。
在环保行业,应对气候变化、排放与废弃物管理、水资源管理、产品质量与服务、智慧环保、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弹性、职业健康与安全等8个议题尤为重要。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气候问题,高能环境将绿色发展理念厚植,用实际行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截至2023年末,“节能减排,碳排放消减计划”在各分子公司、部门、项目通过“采用绿色工艺、能效优化设备设施、绿色能源替代传统工艺”等途径顺利完成。年内,公司环保资金投入达4.83亿元,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为324.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为17.6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高能环境旗下子公司高能鹏富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 年度绿色制造名单”。
在排放与废弃物管理领域,首创环保通过全流程创新管理,提供城乡环卫、生活垃圾焚烧资源化、土壤修复等固废一体化服务,提升了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比如,广东惠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2023年减少42.6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浙江杭州萧山区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生物燃料项目在2023年实现沼气发电1216万千瓦时,满足项目运行自用电力的同时,产生上网电量近211万千瓦时。
水资源管理方面,光大环境为了更好地控制用水压力,该集团提高了其回用水的技术标准。例如,该集团的杭州九峰垃圾发电项目(“杭州项目”)采用了第三代渗滤液处理技术。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是在出水达到冷却水所需标准之前使用的一些技术。通过使用这种技术可以达到80%的水回收率。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将协助我们实现“全回用、零排放”的目标。
在环保企业的成长轨迹当中,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瀚蓝环境发挥其区位优势,通过供热管道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余热供应至周边工业园区,提供绿色热源,助力企业节能降碳。还利用餐厨垃圾产生的沼气作为原料进行制氢,生产过程中无增加碳排放,称为“绿氢”。
智慧环保塑造绿色发展的新趋势。盈峰环境积极推动行业的新能源化、智能化、云联化变革与转型升级,赋能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于2023年推出多个行业新品,其中高速扫路车、快速洗扫车、静音王洗扫车市占率均居于行业第一。截至目前,公司拥有行业品种型谱最全的第五代新能源全系列环保装备产品族群,产品覆盖道路清扫清洗、垃圾转运、市政园林、光伏清洗、移动充电等上百个品种。目前盈峰环境全国在运营新能源环卫车辆数量超7100台,相当于植树造林3600亩,“碳”路可持续,赋能中国城市智慧洁净。
科技创新不仅是环保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碧水源作为以膜科技谋发展的水务科技企业,每年投入销售收入近3%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并确保公司处于行业领军地位。膜技术已经成为处理工业废水、饮用水、海水淡化等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目前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环保企业的重心已逐渐从规模扩张转向降本增效。环境和社会的不断变化对环保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北控水务集团总裁周敏在2024年年度工作会中表示:“今年是北控水务正式开启轻资产转型‘元年’,联合专业公司推动技术产品化和产品市场化,构建行业生态体系,迭代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公用事业上市公司加速绿色转型ESG披露率67%创近八年最高
公用事业企业ESG评级分布
公用事业是指具有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共享的基本特征的,服务于城市生产、流通和居民生活的各项事业的总称,包括城市自来水、电力、煤气、供热和公共交通等事业。公用事业行业承担较大的社会责任,但同时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涉及污染物排放和资源的消耗,在环境方面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A股公用事业行业共129家上市公司。其中,有87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等),报告披露率为67.44%,远超41.45%的行业均值,创下自2015年以来最高。按同花顺行业分类统计,处于行业第5名。
依据《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标准(2021版)》,公用事业行业可分为两个二级行业,分别为电力和燃气。截至2024年6月30日,电力、燃气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比例分别为76.00%、62.50%。电力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比例在近4年间提升较快,相较2021年提升了16个百分点,燃气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比例近4年在60.00%上下浮动。
从对A股129家公用事业企业的ESG评级来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ESG评级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其中,未有公司达到AAA级别,大多位于BBB—B级别,仅1家公司ST金鸿(000669.SZ)处于CC级别,没有C级别,整体表现不错。
具体来看,处于AA、A、BBB、BB、B、CCC、CC级别的公用事业企业分别有6家、20家、41家、33家、23家、5家、1家,分别占总数比例为4.65%、15.5%、31.78%、25.58%、17.83%、3.88%、0.78%。综上,A级别及以上的企业占比达到20.15%。
其中,中国广核(003816.SZ)ESG总评分最高,达79.65;随后是新奥股份(600803.SH)、南网科技(688248.SH)、佛燃能源(002911.SZ)、长江电力(600900.SH)、新天绿能(600956.SH),总评分分别为78.51、78.45、78.37、78.24、75.33。
从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三个维度来看,上市公司社会及治理维度表现良好,环境维度亟待提升。2023年公用事业行业环境维度级别前三分别为B、BBB、BB,合计占约66.7%;社会维度级别前三分别为BBB、A、BB,合计占比76.2%;治理维度级别前三分别为A、AA、BBB,合计占约82.1%。
责编:ZB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