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喻淑琴 实习生邓佳怡 广州报道
如何读懂中国,一直是个宏大命题。
12月4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顺利落下帷幕。该会议已成功举办八届,每一年的主题都紧密围绕中国发展轨迹,反映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战略考量与全球视野。其不仅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平台,更是观察中国发展脉络、解读国家发展关键词的窗口。
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改革”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再到今年的“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每届会议广泛邀请来自全球各地的政要、学者、企业家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成就、全面深化改革为世界注入活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方面展开深入研讨,从经济政策到文化传承,从科技创新到社会治理,诚挚回应全球关切。
透过“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这个窗口,借助4大关键词,或可触摸中国发展的时代“密码”。
关键词:将改革进行到底
“唯有读懂中国的改革,才能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在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上如是说。
郑必坚表示,今年会议主题是“将改革进行到底”。之所以确定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当今中国正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进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而这场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不但关系到中国能否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所以我们应当说,‘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个主题,不但深刻地反映了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坚强决心,同时也更突出地反映了我们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使命。”郑必坚说。
毋庸置疑,正是通过推进改革开放,中国才取得今日的辉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此后46年的发展中,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围绕着改革来展开的。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
“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开始,中国就已经明确了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的方向。中国今天提出‘把改革进行到底’,其背后的逻辑是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来促转型,这既是我们过去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路径,未来开放发展也需要走上这样的道路。”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说。
诚如张建平所言,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可以看到,每一轮改革都给中国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把当前存在的一些体制短板尽快补起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等,都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在探讨“读懂中国”这一宏大主题时,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核心议题。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的内政,更是对全球发展的贡献,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各国政要、专家深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巴基斯坦前总理沙希德·阿巴西表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世界的发展道路;中国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全球南方,这也将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和发展提供巨大机遇。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还应看到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展望未来,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在华求学十余年,被称为“中国通”。2013年当选总统之后,他将中国作为第一个出访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表示,非洲的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先后通车运营,这些项目成为拉动整个非洲纵深发展的重要通道。他表示,非洲各国愿意和中国一道,为实现美好未来的愿景携手努力,将愿景变成现实。
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认为,中国实现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增长,让数以亿计的人民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减贫事业的巨大贡献。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的努力,也凸显了中国在全球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
同时,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魏克然·钱纳强调,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展现了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的决心。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追求,与西方现代化中环境破坏和资源掠夺的老路截然不同。
“中国式现代化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项本质要求。”外交部部长助理苗得雨认为,这一重要理念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各国人民愿望,为国际社会秉持多边主义、共创美好未来提供了战略指引。
“中国始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他举例,去年底以来中国先后对38个国家实行免签,积极推广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中国旅行”出圈,中国和世界“双向奔赴”的故事不断谱写精彩、动人的篇章。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已成为洞察中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窗口。
从2020年的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研讨会,到2023年的“新能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和“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专题,“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不断深化议题,体现出中国对科技向善力量的关注和对全球科技发展治理的“中国方案”的贡献。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以高质量法治建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法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惠及全球的新能源创新之路”……
从上述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各个专题会议的主题不难看出,中外有识之士除了就宏观议题进行思考,更切中当下产业发展实际开展讨论——讨论的关键词就是“新质生产力”。
当前,低空经济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低空经济产业——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专题会议,广邀专家学者、企业和政府,围绕当前低空经济大发展面临的难题建言献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表示,低空经济逐步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成长空间大等特点,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未来有望打造万亿级市场空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空中交通管理研究院中心主任吴东表示,中国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在无人机的起降、充电桩,还有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建设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中国大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未来全球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还是要看中国的表现。”
除此之外,新能源也是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则提出了“液态阳光”技术,这是一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气,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实现真正的零碳循环的创新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唐立新介绍了工业智能化与节能减排的深度融合之路,并提出了独特的“DAO理论”,实现人与工业系统的和谐共生。
“大国博弈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谁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层面实现重大突破,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中交集团外部董事武广齐在本次会议发言中表示,目前,我国瞄准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健康、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可以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湾区方案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选择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落地,是因为这一区域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更是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广州不仅频频出现在法国总统马克龙、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外国政要的“中国行”城市榜单上,更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目光。从2019年开始,“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已在广州成功举办5届,这座城市以其开放的姿态和现代化活力,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40多年来,广州以一股敢闯敢试敢干的锐气,一次次突破体制改革“痛点”,创下无数个“全国第一”:1984年,广州率先在全国“顶风”放开蔬菜价格,打响价格改革“第一枪”;两年后,拟定全国最早的开发区条例——《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1987年,全国第一个劳务集市在广州越秀开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首次实现“双向选择”……
当改革步入“攻坚期”“深水区”,广州同样一马当先,一场场改革不断接力。
全国首创市政公用服务“六联办”、率先建立工程审批信用监管机制、成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保险中心、建设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首创以地方性法规保障青年创新创业环境、首创“离岸易”综合服务平台、首创商事登记确认制……尤其是今年以来,广州对国内外优质资源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跻身全国第四,增量、增速均居主要城市首位。
广州的改革活力、开放决心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力的缩影。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也成为“读懂中国”的绝佳素材。
粤港澳大湾区,这个面积不足全国0.6%、人口占全国6%的区域,却创造了全国近1/9的经济总量,2023年经济总量更是突破了14万亿元,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前列,凸显了其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里,无论是改革、开放、创新,还是湾区互联互通、产业科技自立自强、绿色生态和城乡协调发展等,都迸发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与会嘉宾在实地了解、亲身体验广州、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变化和背后的故事后,必定会对中国式现代化有更直观、更深切的理解。
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全球招商总监贺励平说,以前外资来粤港澳大湾区投资主要是看好劳动力成本优势。如今,他们更多是被优秀的供应链、大量的人才储备、广阔的市场所吸引,越来越多的外企愿留在大湾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郭跃文表示,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大湾区建设的牵引作用,在更高起点上着力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重点,不断推出数以千计的原创性改革举措,数百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国家、省、市复制推广。研究好、总结好、提炼好大湾区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是让世界更好读懂改革开放的中国道路、中国智慧的一扇窗口。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