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晶 可杨 每经编辑 陈俊杰
Ray-Ban Meta大获成功之后,“大厂”也看上了AI眼镜这条赛道。
11月12日,在百度世界2024大会上,百度宣布推出小度AI眼镜,并称是“全球首款搭载了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更懂中国人”。
生成式AI大爆发后,各大厂商不断探索终端产品与AI结合的方式,从国外科技巨头的动态来看,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AI落地需要新的硬件平台,而智能眼镜是最具想象空间的形态之一。与手机相比,智能眼镜可以解放人们的双手,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更真实的虚拟体验。
Ray-Ban Meta眼镜已在全球销售超100万台的消息,成功证明了智能眼镜类产品成为AI终端落地场景的可行性,也为其他进军AI 眼镜的企业提供了成功的样本。
阶段性成功,是用“血泪教训”换来的。此前业界发力的方向是XR(扩展现实,是AR、VR、MR等多种技术的统称),但苦战多年未有捷报。此前,字节跳动旗下的虚拟现实品牌PICO进行大裁员;微软解散仅成立4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而目前Meta的元宇宙业务每个季度仍在亏损数十亿美元⋯⋯
这次,智能眼镜能否迎来“iPhone时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百度世界2024大会现场获悉,小度AI眼镜将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识物百科、视听翻译、智能备忘等功能。
产品性能层面,百度集团副总裁、小度科技CEO李莹在主题演讲中介绍,小度AI眼镜是小度软硬一体智能化的集大成之作,搭载了16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采用自研AI防抖算法;配置4阵列麦克风,集成开放式扬声器,实现清晰语音捕捉与定向音频技术;内置低功耗电路组合,支持56小时待机、连续5小时通话、半小时完成充电能力,确保长时间使用;采用轻薄设计,重量45克,多种款式可选。
记者在现场视频演示中看到,在用户旅游出行场景下,小度的AI眼镜能够成为“私人导游”,解放双手边走边拍、边走边问,结合视觉和定位的技术,可及时了解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背后依托于百度地图的位置服务,以及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的融合。
目前该产品尚未正式上市,从现场展出的产品来看,小度AI眼镜在外观上与普通墨镜相似。李莹表示,小度AI眼镜计划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并将是“诚意满满,物超所值”的价格。
李莹表示,AI眼镜作为人类的第一视角设备,其捕捉视觉、声音、位置等信息的能力,将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延伸,也一定会成为更高效、便捷的人机交互入口,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角和更细致的感受,重新定义人与世界的互动方式。
目前,在AI眼镜大军中,有手机厂商、互联网大厂、AR眼镜厂商的身影。例如:今年上半年,华为推出华为智能眼镜2方框太阳镜版,搭载了华为HarmonyOS 4操作系统,并接入华为盘古AI大模型,用户可通过敲击镜腿唤醒小艺(华为语音助手),支持播报天气、航班、日程、打车等信息;今年9月,星际魅族发布的StarV Air2内置的AI系统则能实现实时翻译、语音识别和智能助手功能。
此外,今年10月,vivo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vivo未来会做眼镜。
安卓手机阵营之外,专利信息显示,苹果在探索轻量级眼镜的产品研发,似乎也直指AI眼镜,该产品或将最早于2027年推出。
在探索XR的路径上也出现了一批试图“摸着Ray-Ban Meta过河”的企业。今年8月,蜂巢科技发布首款自有品牌产品——界环AI音频眼镜,从外观上看,该产品与传统眼镜非常接近,同时,在渠道方面,界环与星创视界(宝岛眼镜)、博士眼镜、宝视达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月,雷鸟创新也宣布与国内眼镜零售公司博士眼镜成立合资公司,两家公司将共同开发新AI眼镜,首款产品将于今年年底发布。当前,雷鸟创新是中国厂商中的热门玩家之一,这家公司成立于2021年10月,由TCL电子孵化。
无独有偶,10月底,闪极科技、LOHO眼镜、科大讯飞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声称要打造“全时段拍摄+高品质音频+多模态AI”的智能眼镜,并以年出货量过百万为目标。据悉,闪极曾于今年5月发布了搭载安卓平台、1600万像素摄像头且可脱离手机独立运行的智能拍摄眼镜,而LOHO眼镜在全国拥有超过1000家品牌眼镜专卖店,科大讯飞则是国内的大模型头部公司。
除此之外,成立于2021年的李未可科技在今年8月签下5万台智能眼镜新品订单,为全球各大景区及博物馆提供专属AI语音导览服务设备。另据天眼查数据,近半年和近3个月,国内成立业务包含AI眼镜的公司分别为400余家及160余家。
虽然市面上的AI眼镜众多,但Ray-Ban Meta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产品。从外观上,Ray-Ban Meta与普通太阳镜相差无几,重量仅为49克,不到Meta VR产品重量的十分之一,其增加了摄像、耳机和最引人注意的AI 功能。用户只需要说“Hey Meta”即可激活内置AI助手,可以做到对用户看到的内容进行实时翻译,还能实现类似ChatGPT一般的对话。除了语音及基础AI功能交互需求外,它还能满足室内外日常场景的摄像。
不同于将重点放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AR、VR 等增强显示效果的眼镜,AI眼镜更加注重通过AI提升语音交互能力,但视觉显示方面作出了“妥协”。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Ray-Ban Meta可以取得销量上的成功,而AR等其他产品却不被大众买单?
有人认为,这款眼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范式,可以实现计算食物卡路里、识别植物、翻译等功能;也有人认为,用户透过Ray-Ban Meta眼镜前框两端镜头,便可拍摄照片和影片并分享到社交平台,使之成为社交网络重度用户青睐的时尚科技配件;还有人认为,性价比较高也是消费者选择Ray-Ban Meta的原因之一。据悉,Ray-Ban同款非智能眼镜定价是199美元,增加AI的智能功能后,价格仅上涨了100美元至299美元,大幅度降低了用户的试错门槛。
然而,在行业人士看来,Ray-Ban Meta最大的亮点是,让用户愿意将智能眼镜每天佩戴,而不是像其他XR产品丢在角落里“吃灰”。
对眼镜舒适度和美观度要求偏高的消费者能够长时间佩戴Ray-Ban Meta,首先意味着它是一款人们可以作为主力墨镜佩戴的产品,不仅轻便,而且采用雷朋的经典设计也避免了科技公司在时尚方面的积累不足。
在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看来,AI眼镜首先必须是一款佩戴舒适、可靠的眼镜,其次才是一款具备AI功能的智能设备。“AI眼镜的逻辑跟AR眼镜不完全一样,可能AR眼镜中‘眼镜’与‘智能化’的权重是5:5,但AI眼镜前者的权重要远高于后者,先解决用户对于‘眼镜’本身的需求,其次再加入AI以及智能化的模块。”
蜂巢科技创始人兼CEO夏勇峰也持有类似的意见。他在与极客公园的一场关于AI智能硬件的对话中表示:“产品越接近传统眼镜,它就越能替代它们,这会带来明显的好处,因为用户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产品佩戴时间就会非常长。如果你能做出一款能替代传统墨镜的眼镜,基本上你就锚定了人们每天戴墨镜的时间;如果你的产品特别接近传统眼镜,比如近视镜,那么人们的使用时间就会接近传统眼镜的使用时间。”
智能眼镜并非新鲜事物,纵观智能眼镜的发展历程,早在2012年,谷歌就推出了第一款AR眼镜Google Glass,大家都期待这种像科幻电影里的桥段一样,让用户通过眼镜来完成拍照、通话、查询等交互的产品能够真正普及,改变自己的生活。
然而遗憾的是,这款备受世人瞩目的产品最终却并未像iPhone一样流行,谷歌甚至在2015年无奈砍掉了这一划时代的产品线,整个AR眼镜行业也在2017年逐渐步入“寒冬”。此后,随着各类显示技术的出现与成熟,Meta、苹果、微软等巨头开始投入XR大潮,随后元宇宙概念兴起,在人们尚未明白“元宇宙”的概念时,一众互联网巨头已经纷纷大举进军,Facebook甚至宣布将公司名称变更为Meta,由社交媒介转型为元宇宙公司⋯⋯10多年来,行业起起伏伏。
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AR/VR头显出货23.3万台,同比下滑29.1%。其中AR出货2.0万台,同比上涨101.7%;MR出货6.6万台,同比下滑49.3%;VR出货4.5万台,同比下滑65.5%。该机构预计,2024全年中国AR/VR预计出货60.2万台,同比下滑17.1%。同时,群智咨询(Sigmaintell)发布的《2024—2029年全球XR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AR头显的出货量约为50万台。
即便Ray-Ban Meta从AI切入开了个好头,但人们期待的XR产业的春天始终没有到来,反而裁员、解散、减产、巨额亏损持续伴随着XR领域。
国内厂商方面,字节跳动曾斥资90亿元收购了虚拟现实(VR)创业公司PICO,此后在研发、营销、运营等方面,字节跳动还给予重金投入。2022年9月,PICO在中国市场正式发布新一代VR一体机PICO 4系列,一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好景不长,在行业总体尚未大爆发的情况下,“烧钱” 扩张的方式难以长久维持,PICO经历了一系列调整。
海外大厂方面,Meta分业务来看,元宇宙相关部门——负责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业务的Reality Labs(现实实验室)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9%至2.7亿美元,但依然巨亏44.2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7.42亿美元。自2020年以来,Meta该部门的运营亏损已超过580亿美元。
被行业视为“救命稻草”的苹果Vision Pro也遭遇了减产的困境。近日有消息称,自今年初夏以来,苹果公司已大幅缩减Vision Pro混合现实头显的产量,并可能在年底前完全停止生产该设备的现有版本。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的观察,许多人(包括我自身经验)买了Vision Pro后,用几次就没用了。如果这是普遍用户状况,那不是单纯做一个降规低价版就能解决的”。
外界认为,Vision Pro的现状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信号。不过,在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看来:“大家期待苹果Vision Pro可以把AR产业或者以AR为核心的XR产业带动起来,因为只有生态起来了,AR才(能)成为像真正的手机(那样)一年卖十几亿台的产品。是一个通用计算平台,也是一个24小时、10小时可以用的产品。从这个大的视角来看,Vision Pro确实不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但从它的价格和目标市场空间来看,目前这个销量还可以,实际上iPhone第一代在第一年也就卖了100多万台,但我们现在回过头看,认为iPhone那时候很成功。目前苹果还是在加大对XR领域的投资,各个企业也都在投资,(行业发展)不用担心。”
IDC中国分析师叶青清认为:“XR行业对技术的门槛要求极高,虽然经历了多年探索,但目前的探索大部分都还是聚焦于硬件技术问题上,而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成本难以下降,应用内容/场景的缺乏以及产品佩戴舒适度等问题导致消费者的产品体验大打折扣,综合下来导致了行业目前难以大范围推广。如果要打造出消费级的产品,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面对行业困境,近年来在XR领域“亏麻了”的Meta用血泪教训探索出一条新路——AI眼镜可以作为向AR眼镜发展道路中的“过渡性产品”,率先落地吸引用户。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认为,AI眼镜的发展或按照AI语音眼镜—AI智能眼镜(增加摄像头)—AI+AR眼镜的路径逐步迭代。
不过,即便Ray-Ban Meta在海外备受欢迎,但进入国内市场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在国外,墨镜的使用场景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开车出行等场景中,而在国内,人们并没有将墨镜作为主力产品佩戴的习惯,反而是近视、远视人群数量众多。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近视人口高达7亿。近视度数在600度及以上即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占近视人群的比例约为10%,在一些大城市甚至已接近20%。
那么,当前国内的AI眼镜由谁买单?是不近视的人群当作科技产品来使用,还是近视的人当作“眼镜+科技功能”来用?
一位从业者对记者介绍称:“两类人群都有,发展初期主要以数码类为主,后来逐步更广范围辐射,我们的目标是近视用户潜在人群。借助传统眼镜行业厂商在渠道和服务方面的优势,我们可以打造服务型店铺模式,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智能眼镜时,可以(在门店)先进行验光,试戴、眼健康筛查和验配服务等。续航方面,现在可以实现15天的待机。”这也是一些国内AI眼镜企业更偏向于推出吸引近视人群产品的原因。
曾参与创建小米生态链部门的夏勇峰在2020年创立蜂巢时的想法是做一款头戴式智能硬件。“如果技术持续发展,目前手持设备跟数字世界与真实世界交互的效果还不够好,未来必定有一个头部设备可能会取代手机,成为人们随身最重要的智能终端,因此我把AR设为公司超长期的目标。”然而,两年后夏勇峰意识到,AR很难在短时间内变成大众电子消费品。“用户所支付的代价远远大于他们能获得的回报,可能只有有钱又向往科技的人才会成为早期用户。”他在前述的对话中说道。
“行业发展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开始于对未来的想象,其中包括了多种技术,这些技术的成熟速度各不相同,最先成熟的技术结合现有的用户需求,会产生所谓‘沿途下蛋’的现实主义产品,比如AI眼镜。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很快会过渡到以AR眼镜为主流。”李宏伟说道。
叶青清也持有相似的看法:“AI眼镜近期呈积极增长的势态,但由于功能上限等问题,天花板不会太高。未来随着AR产品成本、重量问题的解决以及技术的迭代,市场会导向提供视觉体验的AR眼镜。AR眼镜与AI眼镜最本质上的区别是是否拥有全彩光学显示模组,从技术上来说跨度非常大,但厂商可以通过AI眼镜的产品概念入手打开用户市场,然后引入AR产品概念,引导消费升级。”
客观上来看,智能眼镜很难在短期内成为取代手机的下一个现象级消费产品。对于何时普及,X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认为:“当前无论是AI眼镜还是AR眼镜,我们都在教育一个新市场。对消费者来说,过去熟悉的是隐形眼镜和近视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正确的时间期待,这不是一两年就能教育和适应的,而是需要5年到10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像苹果、Google、Meta这样的巨头加入进来,一起持续教育市场,才能让用户真正了解。”
IDC中国研究总监潘雪菲则对记者表示:“当前的智能眼镜产品仍以音频为主,部分产品带有拍照等功能,一方面是作为搭载AI语音交互功能的载体,对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的尝试,另外也是AR等眼镜设备发展的前期基础。这种品类本身还处于市场发展的初期,仍然在产品形态和功能的探索过程中,谈普及较早。”
不过,李宏伟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虽然最近这一两年AI眼镜的销量比AR眼镜大很多,但接下来到某个时间点,比如2027年左右,AR眼镜开始增长超过AI眼镜,有这样一个过程。”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