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茨海默病已逐渐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发国家。老年期痴呆(年龄超过65岁)已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成为导致我国人群死亡的第五大原因。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特点是患病率、死亡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年龄不断上升,女性患病率和死亡率高于男性。■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李琪
【数据】
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中国人第五大死因
阿尔茨海默病已逐渐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据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约有44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迅速增长,预计到2050年,世界患病人数将达到1.3亿。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自身造成极大的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个机构专家编撰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现存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为1699万例。近3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中排名第五的死因。
如果不加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中国痴呆患病人数在未来30年将大幅增长,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2898万人。这将大大增加医疗和社会服务成本,同时也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显示,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人群呈现出患病率、死亡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特点。随着年龄不断上升,女性患病率和死亡率高于男性: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1.8倍;女性死亡率是男性的2倍以上。
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的发病人数中,男性发病率为148.0/10万,女性发病率为264.4/10万,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另外,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发病率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华东、西南和部分东北地区,包括四川省、上海市、辽宁省、重庆市、江苏省。
【现况】
仅15%-20%的患者得到诊断和治疗
很多我们熟悉的名人,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美国的前总统里根先生、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光纤之父”高锟……
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约5%,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约10%,9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约50%。通过危险因素评估、神经心理检查、影像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可以筛查或者识别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或具有风险的人群,有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疾病。
但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群体中,仅有15%—20%的患者人群得到了诊断和治疗,80%以上的病人没有得到过诊治。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神内二区主任周妮娜介绍,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群体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偏低。
周妮娜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今年3月医院和长沙市雨花区卫健部门合作,启动了50岁以上人群阿尔茨海默病免费早筛公益行动,这个行动由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指导,通过试剂来为特殊年龄群体进行初筛。到目前为止,行动筛查出初步阳性的市民有数千人,但到医院就诊的,目前仅有几十位。
“还是不够重视,有些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却总觉得自己就是老糊涂了。”周妮娜表示,很多人都觉得,记忆力退化和认知功能减退,就是年龄增大的普通症状。但其实通过药物、认知康复等方法及早开始综合干预,能够延缓病情的进展,让老人的记忆和认知能力得到“抢救”。
【趋势】
“老年性痴呆”出现年轻化趋势
虽然被称为“老年性痴呆”,但阿尔茨海默病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确诊。
记者了解到,国内曾报道了一例被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19岁患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指导,人民网·人民健康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联合发布的2023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求洞察报告》显示,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
该报告对1000余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家属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尽管62.1%的人群是在60岁至79岁之间才首次确诊阿尔茨海默病,但也有21.3%的患者低于60岁时就已首次发病。
“据我们接诊的患者来看,有50多岁就发病的,还在工作岗位上。”周妮娜介绍,在科室接诊的患者中,大多是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但近些年也接了一些50多岁就确诊的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为何会有年轻化的趋势?周妮娜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年轻化引起的,因为这些血管相关的慢性疾病也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呼吁
耐心陪伴,走过“返老还童”的人生路程
妈妈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罗银淼说每当看着老人发呆的背影,他就仿佛听见时间流逝的声音,迫切想按下暂停键,却一秒钟都不能停。
分针“滴答滴答”转过一圈,时针便会移动一小时,日子往前走着,可有些人却将记忆停留在了过去。
每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属,都会面对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家人失去记忆,失去健康的身体,失去行走、咀嚼的能力……无论如何努力,这个病症如同倒放的卷轴,尽管持续地投入时间、精力,仍然阻止不了播放完的结局。
不可避免的是,这些患者除了生活能力减弱,还可能有性格的改变:偏激固执,谩骂家人,甚至动手打人,给照料的人带来极大负担。
周妮娜说,除了照料生活起居,温暖的陪伴与有爱的互动能让患者病程进展放缓,症状也更轻。每个人都将老去。我们能做的,就是不着急,用爱与耐心陪伴“记忆断点”的他们,走过“返老还童”的这段路程。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