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议提高研发投入的工业产出转化率

如何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议提高研发投入的工业产出转化率
2024年01月26日 11:30 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4.4%,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4万家,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在今年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数据,看到了上海强劲的创新活力。对于创新之城上海来说,近年来,上海对科技研发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全社会研发经费(R&D)支出占GDP的比重持续提升。

不过,上海市人大代表、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刘明华发现,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并未带来全市工业产出结构的明显改善,这表明在过去一段时间当中,研发投入的工业产出转化率不高。

因此,她建议,应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水平;推进上海创新研发体系的更高水平开放,提高技术审查效率;建立体系化常态化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渠道,引导更多大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创新资源;建立专业科技服务公司加速产学研成果市场化运作,并吸纳各类企业深度参与财政支持的各类产学研项目。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吕琰也建议,应以地方立法促进金融创新,进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可以率先出台推动科技金融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浦东新区法规,鼓励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联合创办孵化器,整合更多资源赋能科学家和科技型企业。

创新协同有待加强

上海正在着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上海市高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比从2002年至2010年的年均25%左右的水平下降至2011年至2020年的年均21%,并在2021年继续下降到20.0%。核心原因是创新主体动力不足、主体之间的创新协同不强。”《华夏时报》记者获得的建议中刘明华细数了详细数据。

究其原因,她认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可持续研发面临资金瓶颈,研发国际引领力有待提升。研发资金不足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影响研发可持续性。同时,外资企业在上海创新体系中的参与度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贸易战和科技战导致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安全审查结果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对外资的跨境研发活动构成挑战。

同时,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渠道有待完善,企业积极性有待提升。目前融通创新的对接渠道仍然碎片化,主要依靠举办线下活动,缺少系统化、专门化、即时性的对接平台;大型企业积极性不高,和中小企业的协作意愿不强。

此外,产学研联合创新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效率依然不高。截至2022年12月,上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合计占总体的26.51%,但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仅占总体的3.24%,说明技术转移效率依然不高。

她建议,应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水平。上海各级政府应引导基金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并带动社会资本跟投;上海监管部门完善企业上市、企业间收并购的相关管理办法,优化社会资本的退出机制。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加强联合相关专业机构向企业提供PCT专利普及、申请辅导、风险预警等服务,助力企业提升科创国际引领力。

构建创新体系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上海将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150项任务措施。健全“政会银企”四方合作、企业圆桌会等交流沟通机制,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深入清理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探索一批衔接国际通行规则的创新举措,提升营商环境综合优势。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在建议中,刘明华表示,应推进上海创新研发体系的更高水平开放,提高技术出审查效率。由上海科技、工信等主管部门联合汇总本地公共研发资源、研发补贴和专项资金,按照企业对当地税收贡献比例为外资企业预留份额,并为外资企业申请上述支持开辟“绿色通道”。上海科技主管部门对《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实行动态更新,及时纳入影响科技安全的新技术,对不再影响科技安全的技术也要及时减去,并公开《目录》增减情况或者提供实时查询渠道平台,提高透明度。

不仅如此,她建议,应建立体系化常态化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渠道,引导更多大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创新资源。基于“上海企业服务云”平台开辟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题板块,完善常态化信息对接渠道。上海国资委可以通过优化考核评价和激励措施鼓励国企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对“卡脖子”技术融通创新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予以倾斜奖励,对相关管理、技术人才给予薪酬补贴。

此外,建立专业科技服务公司加速产学研成果市场化运作,并吸纳各类企业深度参与财政支持的各类产学研项目。科技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建立1—2家自负盈亏的科技服务公司,提供技术需求对接、科技创新咨询等服务并赚取费用。在各级财政参与支持的产学研项目中,积极吸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鼓励企业从行业应用角度针对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路径提供合理化建议。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15.69
  • 01-24 海昇药业 870656 19.9
  • 01-24 华阳智能 301502 28.01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